以下是含有金融危機時的搜尋結果,共68筆
根據最新統計,投資大師巴菲特的投資控股公司波克夏海瑟威坐擁的現金部位規模,7日曾一度超出娛樂巨擘迪士尼市值!該現象也反映巴菲特由於找不到合適標的、堅守寧缺勿濫的投資態度,以及迪士尼近年來麻煩纏身、股價一落千丈的窘境。
南韓經濟一直都仰賴出口,雖然疫後經濟復甦因為半導體晶片而有些好轉,但根據官方數據,南韓7月工廠活動再度衰減,創下數十年來最長連跌紀錄,甚至超越全球金融危機時的連跌紀錄。
立院財委會上會期提案,建議動用我國外匯存底成立主權基金,中央銀行也首度舉行公聽會討論,央行維持一貫立場,即不反對成立主權基金,但不宜無償挪用外匯存底。央行外匯局長蔡烱民近日公開演講時再度提及此議題,並揭露各國主權基金報酬率,強調主權財富基金報酬雖高,但金融危機出現時,恐無法全身而退。
以中央銀行外匯存底成立主權基金的構想,立法院10日將召開公聽會討論。觀察國際間案例,已有不少國家成立主權財富基金(SWF),立委疾呼台灣應跟上國際潮流,讓台灣走向世界。央行對此議題保持開放態度,並且示警,SWF平常承擔較高的風險,因此報酬率比較高,但一發生金融危機時,往往無法全身而退,遭受龐大的損失。
近一個月東協股市先跌後漲,因美國SVB倒閉、歐洲瑞士信貸暴雷等利空事件,引發全球銀行危機的擔憂,恐慌情緒蔓延,但聯準會3月因此僅升息1碼,使得市場預期升息周期將進入尾聲,利率風險降溫,東協股市也因此止跌反彈,統計東協基金近一個月表現,較佳績效有3%以上的好表現。
美國矽谷銀行(SVB)事件震驚美國新創圈,不乏有在美國開拓市場的台灣新創也是SVB的存款戶,鏈結台、美新創市場的台杉投資創投,表示已確認投資組合中的61家公司,計有15家為SVB存戶,在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正式接收並提出對存款戶的保障後,相關公司營運皆不會受到影響。
美國矽谷銀行(SVB)等銀行爆發倒閉潮,新金融危機蠢動,金管會、中央銀行今日將赴立法院財委會報告因應之道,根據央行書面報告研判,美國銀行倒閉事件短期對國內金融市場衝擊不大、加以國銀財務健全、資產負債結構與SVB不同,且未高度參與加密貨幣交易,我國金融體系應不至於產生系統性風險。
近期美國矽谷銀行(SVB)等銀行接連倒閉,成為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境內最大規模的銀行倒閉事件,市場開始擔憂金融危機是否將重隱。我國中央銀行17日出具報告信心喊話,指各國監理機關已迅速採取因應措施,不致演變為全球性金融危機;並認為此次事件屬個別銀行特別因素,與2008年金融危機不能相提並論。
美國最大的銀行聯手向第一共和銀行(First Republic Bank)存入300億美元(近新台幣9478億元),以增強該行財務狀況,試圖遏制過去一週內2家大型銀行崩潰所帶來的影響。而多家銀行聯繫美聯儲(FED)要求提供流動性(提供現金,即印鈔票提供給銀行)截至目前為止,美聯儲放款(BFTP可參考本報先前報導)已達2008年金融風暴時所應對的一半,然而這才只是SVB效應(矽谷銀行倒閉效應)的第一個禮拜而已。
今年農曆年後,政治上因內閣改組而顯不平靜,但這無關央行總裁,因為早在去年12月27日總統令就已發布由楊金龍續任,本月26日將展開第二個任期,進入後疫情時代,3A總裁能再拿幾個A,全民拭目以待。
財政部比較全球金融危機,與新冠肺炎對稅收衝擊,整體稅收在金融危機時影響較劇,並與OECD國家相似。
根據《財訊》報導,近期台海緊急狀態,衝擊金融市場,學界呼籲政府以1995~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為殷鑑,制定一套金融戰略規畫。
就如在二戰後的許多國家一般,接收自日本殖民政府與人民資產而成立的各類金融機構,是台灣公股金融的最主要來源。以目前隸屬於財政部國庫署所列的財政部公股事業分類,包括純公股的台灣金控、台灣土地銀行等機構,還有已經民營化卻仍具主導權的合庫、兆豐等機構;而且,除銀行外,這些公股金融更包括著:人壽、證券,資產管理、投信、創投等各項金融業務,範圍可謂十分完整。
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5日下午召集大陸省市縣負責人開了一場號稱10萬人參與的「穩住經濟大盤」會議,透露出中共中央政策上極為重要的大轉變,從今年2月以來以疫情「清零」為最高政治任務,轉向以「穩經濟」為最重要政治任務。這項以中共史上罕見規模所召開的會議,將「穩經濟」的最優先任務,直接下達到縣級以上幹部,並以此做為績效考核標準。
全球通膨壓力炸鍋,台灣是否面臨停滯性通膨疑慮?央行總裁楊金龍昨天打包票,強調今年台灣物價或許會受到俄烏戰爭影響,但是,「說我們台灣會停滯性通膨,我覺得不可能,不會如此。」經濟部長王美花則說,政府都有了解物價,台灣物價相對穩定,沒有漲這麼多。
全球通膨壓力炸鍋,台灣是否面臨停滯性通膨疑慮?央行總裁楊金龍今打包票,今年台灣物價或許會受到烏俄戰爭影響,但是,「說我們台灣會停滯性通膨,我覺得不可能,不會如此。」經濟部長王美花則說,政府都有了解物價,台灣物價相對穩定,沒有漲這麼多。
美國傳奇投資人米勒(Bill Miller)日前發布他40年投資生涯中的最後一封給投資人的信,內容除了提及如今股市趨勢以外,還點出股市致富的關鍵並不是時機,而是時間。
能源價格飆升、各國央行開始緊縮貨幣政策,華爾街著名大空頭見此一幕,愈發感受到現在美國和2008年夏天,金融危機時的氛圍相似,當初油價一度飆到約150美元;如今能源危機不斷延燒,他大膽預測,10年期美債殖利率恐將一路上升到2.25%,屆時股市可能會無預警崩跌,甚至是一場科技股的大熊市。
大陸今年房地產市場狀況相當紛亂,一方面房企接連爆發財務危機,二方面各地收緊房地產市場管理政策,既「限漲」又「限跌」,市場機能完全打亂。一向被視為大陸房市重要銷售檔期的「十一」連假,在今年已失去熱度,受到房地產市場前景不明的影響,房市連續出現3大惡兆,不只購屋者轉趨觀望,房產投資客也打算趁早下車。大陸官方以穩定為原則進行強力干預,效果如何恐怕仍要看疫情後經濟復蘇的情況而定。
美國8月非農就業數據令人失望,勞動力市場的疲軟讓美國聯準會(Fed)年底前QE退場的計畫增添一絲不確定性,但在非農數據出爐後,美股表現相對抗跌,那指更創下收盤新高,但分析師卻警告,如今市場出現類似網路泡沫、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觸頂訊號,股市未來將面臨大幅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