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金融體制改革的搜尋結果,共70筆
中國大陸金融監管機構改革逐步到位,人民銀行今(18日)正式恢復省級分行制度,體現出加強中央金融管理部門地方派出機構與地方政府協調配合,共同維護地方金融穩定的政策意圖。
澎湃新聞報導,大陸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上海監管局7月20日上午10時正式掛牌。兩個月前,大陸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於5月18日正式揭牌。
今年以來,大陸經濟明顯復甦,國際機構紛紛上調GDP成長目標,大陸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將今年成長目標設定在5%左右,略低於市場預期。穩健的增長目標,搭配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可知大陸推進改革的企圖心,寧可讓經濟增長速度慢一點,也要打破體制的阻礙,夯實未來持續增長的基礎。從近期釋出的系列訊號和布局動作來看,國企和金融改革將是大陸新一輪改革的焦點。
今年以來,大陸經濟明顯復甦,國際機構紛紛上調GDP成長目標,大陸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將今年成長目標設定在5%左右,略低於市場預期。穩健的增長目標,搭配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可知大陸推進改革的企圖心,寧可讓經濟增長速度慢一點,也要打破體制的阻礙,夯實未來持續增長的基礎。從近期釋出的系列訊號和布局動作來看,國企和金融改革將是大陸新一輪改革的焦點。
大陸金融監管體系出現重磅變革!大陸7日進行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說明,提出包含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不保留銀保監會;推進人行分支機構改革等變化,讓「一行兩會」時代宣告落幕。大陸專家分析,調整後,除證券業外的金融監管職責,將全部集中至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能有效提升監管效率,避免多重監管與監管空白等問題。
深受各界關注的大陸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7日出爐,金融領域成為改革重點,金融監管層級全面提升。根據方案,國務院轄下將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銀保監會將廢除,證監會則改為國務院直屬機構,同時對中國人民銀行進行職責簡化和分支機構改革。
今年大陸兩會重頭戲「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政府層面出爐。大陸國務院祕書長肖捷昨說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涉及金融監管、科學技術、數據管理等,包括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組建國家數據局等,還新設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統一負責除證券業外的金融業監管,取代大陸銀保監會、人行的部分功能,銀保監不再保留,而大陸證監會則調整為國務院直屬機構。
中國大陸近一年來大力整治經濟領域,管束「無序」的資本家和富豪毫不手軟,同時加強保護青少年和消費者。一年來挨整的私企包括互聯網平台、金融科技、網上遊戲、網路預約租車、大數據企業、補習教育、食物外賣、加密貨幣及影視娛樂。
大陸從1月下旬以來,各地方省市紛紛進入「兩會」期間,僅1月24日當天就有廣東、福建、湖南、湖北、海南、上海召開人民代表大會。在各地揭露的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京滬粵三地都重點提到金融面包含資本市場等改革創新。
2020年人民幣大幅升值近7%,今年以來升勢不減,10個交易日就攀升1%,美元兌人民幣突破6.5大關,一掃2018年以來的頹勢。強勢人民幣背後代表的是弱勢美元,意味資金源源不絕湧入大陸,這個格局看來短期不會改變。不論從經濟基本面或貨幣供給面考量都是如此。原本看衰人民幣的外銀紛紛改口,上調今年人民幣預估值,高盛及瑞銀都看到6.3,德銀則上看6.2,花旗甚至認為會升破6,創下歷史天價。
2020年人民幣大幅升值近7%,今年以來升勢不減,10個交易日就攀升1%,美元兌人民幣突破6.5大關,一掃2018年以來的頹勢。強勢人民幣背後代表的是弱勢美元,意味資金源源不絕湧入大陸,這個格局看來短期不會改變。不論從經濟基本面或貨幣供給面考量都是如此。原本看衰人民幣的外銀紛紛改口,上調今年人民幣預估值,高盛及瑞銀都看到6.3,德銀則上看6.2,花旗甚至認為會升破6,創下歷史天價。
2020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1月2日~3日在北京召開。會議總結2019年主要工作,並分析當前經濟金融形勢,部署2020年重點工作。
中國人民銀行27日發新聞稿表示,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外部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要下大力氣疏通貨幣政策傳導,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努力做到金融對民營企業的支持與民營企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相適應。
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完善金融服務、防範金融風險舉行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會議提出,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24日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9年會」時表示,在2019年年底以前,人行還將推出以下措施:包括鼓勵在信託、金融租賃、汽車金融、貨幣經紀、消費金融等銀行業金融領域引入外資;對商業銀行新發起設立的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和理財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不設上限;大幅度擴大外資銀行業務範圍;不再對合資證券公司業務範圍單獨設限,內外資一致;全面取消外資保險公司設立前需開設2年代表處要求。 易綱還稱,將進一步推動金融改革和開放,推動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完善利率、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擴大金融對外開放。今年的重點任務是研究如何能夠使市場準確定價,提供足夠的對沖工具,以有效管理風險。
繼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之後,大陸第三家證交所有望成形。大陸國務院24日發布《關於支援河北雄安新區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明確指出將研究在雄安建立金融資源交易平台等金融基礎設施,籌建雄安股權交易所,支援股權眾籌融資等創新業務先行先試。而受到大陸中央放話籌建「雄交所」的影響,25日滬深兩市的雄安概念股也立即大漲表態。
習近平在改革開放40周年發表1萬3000字的演說,回顧了中共建黨、成立新中國、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等三大歷史進程的功過得失,他並總結了對未來深改的指導意義,這份被視為習近平治國理政新藍圖的政策宣言,刻正受到國際輿論的普遍關注與議論。
大陸貨幣與財政部門的權責爭論再起。前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吳曉靈昨(30)日表示,貨幣政策的獨立性相當重要,但她亦稱,許多事情人行雖明白,「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受到了掣肘」,也讓人行與財政部之爭再度躍上檯面。
隨著銀監會、保監會的合併,大陸的金融監管將由「機構監管」轉變為「市場監管」,以順應混業經營、綜合經營的趨勢。作為繼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設立之後的又一重大監管框架調整舉措,組建銀保監會的主要目的在於解決現行體制存在的監管職責不清晰、交叉監管和監管空白等問題,強化綜合監管,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大陸金融監管體制有望醞釀新變局,監管機構進一步合併可能性大。陸媒稱,隨著去年11月,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金穩委)成立,「一行三會」從「分業監管」逐步進入「協同監管」階段,讓大陸的金融監管進入一個新時代。《中國經營報》3日指出,業內人士認為,這次的金融監管體制變革,將與金融市場創新同步,在成立權威決策機構(即金穩委)後,更能填補監管不足、強化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