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銷售保單的搜尋結果,共1,771筆
業績「度小月」、低利保單解約潮,讓壽險資金連三季呈現淨流出,史上首見。因美元利率急升、去年第四季新台幣兌美元又重貶,壽險業去年10到12月保單解約金額4,356億元,創單季新高,今年第一季解約雖緩解,但仍達3,463億元,同比增加1,145億元,首季保險總給付金額5,436億元,仍是略高於首季總保費5,416億元。
金管會公布外幣保單最新銷售狀況,受景氣看守、央行升息、匯率波動及經濟表現不佳等因素影響,2023年首季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696.72億元,較去年同期1682.51億元驟減達59%,占整體新契約保費比重42.42%,為近4年同期低點。
國銀衝財管,多家銀行今年首季資產管理規模較去年同期都呈現雙位數成長,包括中信銀、國泰世華銀、玉山銀今年首季資產管理規模都有「雙位數」成長,北富銀雖然資產管理規模成長8%,但手續費收入成長達19%。
美國持續升息,但壽險公司對宣告利率調整幅度相對保守,首季利變型保單年減約3成,加上金融市場波動,投資型保單買氣不佳,壽險業者對今年新契約保費成長不樂觀,但業者認為,只要美債殖利率下降,利變型保單就有機會回溫。
分紅保單專家保誠人壽為市場上唯一持續推廣分紅保單的保險公司,其所銷售的分紅保單過去每年皆有發放保單紅利,且過去十年銷售的分紅保單,紅利分配更維持在中分紅的100%以上,即便市場持續波動,保誠人壽以嚴謹的公司治理和財務控管,展現良好的經營績效,深受消費者信賴及肯定。
壽險業轉型進入倒數,保險局直言「照妖鏡要來了」。金管會18日公布接軌負債會計IFRS 17準備金提存辦法,各保險公司銷售保單賺不賺錢,財報上將一清二楚,且2026年後壽險業將不能再賠本搶保費,儲蓄險將逐漸絕跡。
近年國人平均餘命提升,人口老化、慢性病增加及新型態醫療技術發展,醫療需求及費用不斷成長,健保醫療支出成長速度已高於健保費收入的成長速度。
健康意識大覺醒,南山人壽外溢保單領頭羊,連續4年為外溢保單件數王,率業界之先成立健康守護圈,攜手跨業夥伴提供健康照護服務。為持續提升國人健康力,南山人壽剖析外溢保單與數位健康管理APP使用數據後,針對民眾需求缺口,提出打造360度健康循環策略。
錢不再鎖進保單。據壽險公會統計,前四月銀行銷售保單僅近814億元,至少16年同期新低,比去年同期少近1,100億元,比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少逾2,060億元,金融業者分析,銀行資金大量轉往存款或其他金融商品,更多資金在等股市回檔,想進場加碼。
汎德永業(2247)公告2023年第一季營運成果暨4月合併營收。汎德永業第一季獲利4.06億元,年增26.4%,每股稅後盈餘(EPS)5.03元,獲利改寫歷史新高。BMW iX1電動車本月將大量到港,第二季新車陸續交車下,第二季業績可望維持高檔。
製藥業業績王美時(1785)、保瑞(6472)4月營收報喜,年增同步翻倍成長。美時因血癌用藥Lenalidomide、前列腺癌的學名藥,海外市場銷售佳,單月營收衝破20億元大關,穩坐生技龍頭寶座;保瑞則在代工、代理業務持續發威中,前四月營收突破50億元,以57.76億元,續創同期新高。
走出防疫保單風暴,五家上市的再保或產險公司第一季全部獲利,以絕對金額來看,中央再保險第一季賺6.51億元居冠,若以每股稅後純益比較,仍以新光產險每股1.43元最高。
壓縮機大廠瑞智精密因應原物料價格仍處於高檔,銷售要有利潤才接單,致使4月及前四月銷售台數及合併營收都出現旺季不旺而下滑的局面。瑞智強調,瑞智會在合理利潤,積極接單擴大銷售量,以確保利害關係人的利益。
大陸《證券日報》報導,4月份,大陸中小企業國內訂單、出口訂單指數分別為47.9%、47.6%,均連續兩個月回升,達到2022年2月份以來最高值。
健康意識大覺醒,南山人壽作為外溢保單領頭羊,連續四年居外溢保單件數王,並率業界之先成立健康守護圈,攜手跨業夥伴提供健康照護服務。為持續提升國人健康力,南山人壽於日前深入剖析外溢保單與數位健康管理APP使用數據,掌握促進健康的關鍵,並針對民眾的需求,提出打造360度健康循環策略。南山人壽60周年,宣布從「數位賦能」、「服務賦能」二大轉型核心出發,發展「外溢商品分群分眾」、「保險擴大連結健康服務」、「數位工具優化」三大面向策略,帶來更全面的健康守護,作國人的健康夥伴。
金管會公布外幣保單最新銷售狀況,在景氣看守、央行升息、經濟表現不佳等因素影響下,2023年前2月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僅410.39億元,較去年同期1099.62億元驟減達63%,占整體新契約保費比重僅42.14%,較去年同期64.02%大減21.88個百分點。
健康意識抬頭,支撐壽險外溢保單逆勢成長。保險局25日公布第一季外溢保單新契約保費47億元,年增45%,其中國泰人壽的外溢保單以新契約保費19.4億元,拿下首季外溢「保費王」,南山人壽以投保新契約件數14.6萬件成為外溢「件數王」。
外幣保單買氣大衰退。保險局25日公布壽險業今年前二月的外幣保險商品的銷售情形,新契約保費收入和去年同期相比,美元、澳幣、人民幣外幣保單買氣全數大衰退,尤其是美元投資型保單保費收入僅2.63億美元,年減82%,是業績掉最大的保單,保險局分析,主要是投資人預期美國經濟表現將衰退。
投資型保單受市場波動影響買氣,首季新契約保費同比衰退53.9%,利變保單宣告利率亦有平穩機制,今年首季業績亦減3到6成不等,壽險公司尋找新出路。富邦人壽24日率先喊出今年主力商品將轉向自由分紅保單,今年底要達到全年新契約保費占比4成,即約要銷售400億元左右,且有望超過投資型保單占比。
因應接軌保險負債會計IFRS 17,壽險公司積極進行商品轉型、拉高分期繳占比。富邦人壽總經理陳世岳24日表示,今年首季初年度保費(FYP,即新契約保費)逾240億元,其中近5成是分期繳,比重創下近三年來新高,今年將持續拉高分期繳占比,主力將放在利變型商品、健康險與分紅保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