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鐵含量的搜尋結果,共85筆
許多人都愛吃鴨肉,不只單吃美味,還能變化多種料理,但也常聽到鴨肉有毒的說法,到底是真是假?對此,營養師呂孟凡表示,以營養學觀點來說,鴨肉不含任何有毒成分,除了是優質蛋白質來源外,鐵含量甚至比豬、牛、羊肉都高。不過,她也提醒,鴨肉脂肪含量較高,食用時要注意不要過量。另外,中醫認為鴨肉味甘、性涼,因此容易拉肚子的人建議要少吃。
想補充鐵質一般都會想到吃紅肉,實際上還有許多食物能獲取充足的鐵。對此,營養師程涵宇推薦6類素食高鐵食物,包括豆類、堅果種子類、蔬菜類、水果類、全穀雜糧類及零食類等。其中,像豆類除了富含鐵,還有助降低血壓與膽固醇;另外,補鐵選櫻桃就錯了,紫葡萄的鐵含量是它的4倍。她還分享補鐵2原則,餐中或餐後攝取高C食物,能促進鐵質吸收率上升6成;茶、咖啡要待餐後1小時再喝,才不會阻礙鐵吸收。
「鐵」是人體必需的微量營養素,根據衛福部建議,成年女性鐵攝取量為每日15毫克、男性每日10毫克,上限則是每日40毫克。營養師蘇祺媛盤點動、植物性食物鐵質含量,其中紅毛苔每100克含有62毫克鐵質最高,鵝肝每100公克也有高達44.6毫克的鐵。蘇祺媛提醒,咖啡、茶類含有抑制鐵吸收的因子,建議避免在飯後馬上飲用。
統一超商7-Eleven近期找知名網紅Joeman推出一系列聯名鮮食,引發網友討論,其中「草莓大福中沒有草莓」顛覆大家對草苺大福的認知,營養師高敏敏表示,該產品用較多的草莓香料加較少的草莓果泥替代整顆草莓,讓營養師比較卻步。
關於「補鐵」坊間有許多傳說,像櫻桃、葡萄和紅酒就被認為是「補鐵聖品」,不過營養師廖敏涵指出,紅色、紫色的食物並不代表含鐵量高,尤其是植物性來源食物,它們的顏色其實都來自「植化素」,並不能補鐵,反而動物性來源食物的含鐵量更高、人體吸收效果也更好。
麻辣火鍋未必健康,但火鍋料之一的鴨血卻是好食材,醫師表示,鴨血除了能補鐵效果佳,營養成分幾乎是純蛋白質,且蛋白質與脂肪的比例還不輸給雞胸肉,熱量低、體積大,容易有飽足感,建議民眾若火鍋店可無限追加湯底,可趁機大啖鴨血,讓身體吃進蛋白質及鐵質。
自1990年以來,心血管疾病(CVD)影響著全球約5.5億人,心血管疾病與老年人的認知障礙和失智症有關。近年來,年輕和中年成年人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在上升,早期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中年可能更有可能出現記憶和思維問題,並造成大腦健康狀況惡化。一項希臘的新研究發現,每週吃1到3個雞蛋可以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一半以上。
許多女性因經血過多,常引發缺鐵性貧血,國健署調查發現,每100名19至44歲女性中,就有14人有缺鐵性貧血的問題,會出現頭暈、臉色發白、疲倦等不適症狀。營養師建議,貧血女性應多攝取紅肉、肝臟、文蛤、牡蠣等高鐵食物。
明明沒有生病,卻常常白天想睡、臉色蒼白,且不管工作、運動或做家事都難以專心嗎?內科醫師傅裕翔和牙醫師劉馥萱指出,有以上狀況出現,你很可能就是「缺鐵一族」,並分享6大類食物中的補鐵食物,包含糙米、紅肉、菠菜、香蕉、花生等。
台鐵為慶祝嘉義車站減法美學微改造完工啟用,特別開發「幸福蒲燒鯛魚」期間限定便當,7月29日「嘉義車站減法美學成果發表」記者會在嘉義車站台鐵便當店開賣及8月5日開展的「2022台灣文博會在高雄」呼應嘉義館展出設計導入成果展現,在高雄流行音樂中心海豚04館的「台鐵便當行動餐車」販售至8月14日止。每日限量販售,每份售價100元。
女性容易缺鐵,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成果報告也指出,台灣女生1~44歲的鐵攝取都不夠,而且以13~15歲最低。對此營養師程涵宇列出了補鐵食物清單Top12,沒想到眾人以為含鐵量超高的櫻桃竟不在榜上,豬肝也沒有排進前5名。
炒空心菜是餐桌上的常見菜色,簡單又平價的蔬菜,卻有助降血糖、血壓、紓解便秘。不過在家中料理時,總覺得炒出來的空心菜不夠鮮綠,炒一炒就發黑,吃起來也總覺得少了哪個味道。農糧署分享炒空心菜的秘訣,原來換個鍋子可能有幫助!
女性身體容易缺鐵,因此不少長輩常叮囑,若缺鐵應多吃葡萄或櫻桃,但真的是如此嗎?外科醫師江坤俊提醒民眾,其實葡萄與櫻桃屬於植物性鐵,不僅鐵質含量低,而且吸收率也不高,若身體因缺鐵出現頭暈及心悸等問題時,最好補充動物性鐵。
有時候感覺疲勞嗜睡、注意力不集中,並不單純只是身體疲憊,有可能是因為缺鐵導致!營養師程涵宇指出,當鐵質長期攝取不足就容易造成「缺鐵性貧血」,尤其是6類人更要留意缺鐵徵兆。
「慢性發炎」近年來受到高度關注,許多慢性病、重大疾病或莫名疼痛不適都被認為可能和慢性發炎有關。一般用作血液疾病檢查的「鐵蛋白指數」被發現和發炎反應有關,可做為慢性發炎的評估指標之一。鐵蛋白過高和食物攝取有關嗎?如何吃才能避免過量,有助降低發炎反應嗎?
感覺常頭暈、臉上較無血色時,許多人會認為這是「貧血」體質,需要補鐵,但這個觀念只對了一半。因為貧血並非都是缺鐵造成,像是體內急性出血、慢性疾病發炎、維生素B12或葉酸缺乏及地中海型貧血、骨髓再生不良性貧血等,都會造成貧血症狀。但若是未經確認貧血原因就任意服用鐵劑,恐會造成鐵過量而沉積在肝臟、心臟、胰臟、關節等處,導致肝臟受損、心臟病、糖尿病和關節炎等各式慢性病,不可不慎。
中鋼為配合客戶需求,積極提供具公信力的再生材料產品,並於2021年將生產的鍍鋅鋼品SGCC RC12提高廢鋼使用比例至12%,更通過美國UL 2809驗證,成為全球鋼鐵業首家通過UL再生材料含量驗證的企業,樹立循環經濟新典範。
中鋼(2002)配合客戶提供具公信力的再生材料產品,去(110)年將所生產的鍍鋅鋼品SGCC RC12提高廢鋼使用比例至12%,並通過UL 2809驗證,成為全球鋼鐵業首家通過UL再生材料含量驗證的企業,並實踐循環經濟。
沒有鐵,我們會頭暈、疲倦,甚至影響記憶力和學習能力;但是鐵並非多多益善,過量容易引發心臟病、巴金森氏症。《康健》告訴你如何正確、輕鬆又安全地補鐵。
現代人工作繁忙,三餐幾乎靠外食解決,但一不小心恐吃進過量的「鈉」,造成身體負擔。營養師高敏敏表示,有些食物即使吃起來不鹹,但鈉含量卻很高,就連一條鮮奶吐司也有高達1102mg的鈉,若身體出現4大警訊,就代表攝取鈉超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