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長三角周邊的搜尋結果,共24筆
大陸國務院新聞辦11日舉行全力做好物流保通保暢工作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大陸交通運輸部安全總監李國平表示,當前長三角地區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複雜,民眾基本生活物資供應和重點生產物資運輸保障任務,比較繁重。據統計,5月10日,浦東機場貨郵輸送量是5938噸,較4月18日增長133%。同時,針對近期北京疫情防控形勢,交通運輸部加強統籌調度,指導北京市從嚴落實道路客運及城市交通疫情防控措施,及時優化調整公交路線,關閉部分地鐵網站。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詹宇波27日在澎湃新聞撰文指出,2022年第一季經濟運行數據公布,3月下旬暴發疫情,對上海經濟影響已在統計數據上體現。總體上,上海GDP在第一季實現同比3.1%的增長,低於同期大陸4.8%的增長水準。分產業來看,第一、二、三產業同比分別增長7.7%、2.4%、3.3%,不難看出,作為支撐上海經濟主要支柱的第二、三產業增幅下降是拖累第一季經濟表現主要原因。
電源、風扇、被動元件、電動車、樓宇自動化等主要產品線出貨全面走揚,台達電3月營收以306.48億元創單月歷史新高,首季也以825.38億元改寫史上最強第一季。但隨著華東廠區吳江廠受到長三角疫情拖累,台達電證實4月營收將受影響,但因客戶訂單不是問題,只要疫情收斂、貨運順暢,第二季仍有機會優於首季。
大陸上半年各省GDP數據公布後,主要城市表現陸續出爐。統計上半年GDP前10強城市,依序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蘇州、成都、杭州、武漢和南京。其中有6個城市上半年GDP超過兆元(人民幣,下同)規模,位居第1名的上海是唯一超過2兆元城市、達2兆102億元,同時南京的2年平均增速達7.3%,在前10城市中處於領先。
大陸房市今年面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加上「十四五」規畫中「房住不炒」持續定調,展望2021年房市表現,上海衛民不動產策畫智庫負責人蔡為民認為,「雙循環」政策預計將透過打壓房市來刺激民間消費,整體觀察明年大陸各城市房價「跌多於漲」。
大陸文旅部數據,10月1日,大陸國慶中秋假期首日,全國共接待國內游客0.97億人次,旅遊收入人民幣(下同)766.5億元。和上一個假期、端午假期首日的1,727.6萬出遊人次相比,國慶中秋假期首日出遊人次增長461.47%。
在新冠肺炎疫情一片低迷的氣氛中,大陸發展仍傳出一些好消息,據大陸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底大陸城鎮常住人口8千4843萬人,占總人口60.60%,這比2018年底末增加467萬人和1.02個百分點,這也是大陸城鎮化率首次突破60%大關。數據還顯示,6個城鎮化超過70%的省市中,上海、北京、天津位居前三,都超過了80%。
由大陸東方航空成立的一二三航空26日正式揭牌成立,該航機隊將全數採用ARJ21、C919等大陸國產飛機;按計畫,第一批35架ARJ21-700飛機將於今年起至2024年完成交付。一二三航空的成立與採用全國產飛機營運的舉措顯示,大陸的國造民航機產業將邁入市場化階段,同時,該航空也將成為推動長三角地區一體化戰略進一步發展的重要環節。
近期大陸各地又掀起新一輪限購或升級限購政策,17日北京房市調控政策再升級,新政被冠上「史上最嚴」。而大陸上市房企1至2月業績出現超預期增長,但今年面臨調控升級和貨幣政策收緊的多重壓力下,或將面臨變數。
面對日益嚴重的霧霾與空氣汙染,大陸政府部門決定提出成績考核表,列出10大指標,全面督促各地方政府全面改善空氣汙染的問題,其中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區域、珠三角區域共10個省市,被列為重點治汙區。專家指出,這項考核辦法堪稱是近年來最嚴格的環保考核方案。
大陸已成全球經濟重要驅動引擎,其中以上海為首的「長三角」更是核心點火器,去年該區域16城市GDP(國內生產毛額)規模逼近9兆(人民幣,下同),超過10%的經濟成長也超越全國平均;現階段,官方智庫建議納入蘇北、浙南等周邊區域,打造「上海經濟區」的呼聲愈來愈大。
台灣政治大學首屆在大陸的第一個校友會,27日在上海首次召開。政治大學校長吳思華、政大第6任校長張京育,及上海校友會首任會長趙怡、副會長蔡明旭都親自與會,吸引近兩百位上海及周邊城市政大校友參加聚會。
安徽省巢湖市最快將在今天宣布一分為三,分別併入周邊的合肥、蕪湖、馬鞍山等三市,省會合肥因此成了「區域性特大城市」,影響最大的,卻是泛長三角的江蘇省會南京,陸媒直言:「合肥突然長大,讓南京措手不及!」無非是皖東三市因近水樓台,一直納為南京一小時都市圈,未來如何「西顧」重回安徽懷抱,讓人拭目以待。
「梅花」極可能7日自浙江北部寧波附近登陸,其所挾帶的狂風暴雨已讓長三角周邊及上海等城市嚴陣以待。上海鐵路局評估一旦颱風影響較大,滬寧城際、京滬高鐵等將視情況限速或停運;同時,兩大機場浦東、虹橋機場也可能在今(6)晚到明日受風雨影響最大,屆時可能出現大規模航班延誤或取消的情況,提醒旅客出行注意相關航班調整。
上海迪士尼將讓長三角經濟脫胎換骨?上海迪士尼2015年開園後,估計牽動上海旅遊業每年逾25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收入,並推升上海國際旅遊、現代服務業轉型,擴大上海對長三角地區千億級的綜合經濟效益。
大陸最大會展中心落腳上海虹橋樞紐地帶。大陸商務部和上海市政府日前正式簽訂協定,將投資230億元(人民幣,下同),於上海青浦興建國家級會展中心,預計最快2011年底動工,建成後規模將是既有浦東新國際博覽中心3倍,同時,將成長三角最大會展平台,匯聚人流、物流、金流、資訊流,帶動虹橋樞紐周邊建設突飛猛進。
江蘇省南通市位處長江出海口,擁有絕佳的海港、江港條件,蘇通大橋通車後,與上海車程僅1小時,在國家長三角一體化戰略下,和上海、蘇州組合成金三角。南通市有1個國家級的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及12個省級開發區,加上20多個沿江沿海特色工業園區或產業集中區,成為江蘇省發展快速的工商業重市,尤其是去年5月動工的蘇通科技產業園,更是未來南通的發展亮點。
滬寧高鐵全長301公里昨(1)日正式通車,滬寧高鐵除串起大陸最發達的長三角周邊8座城市,也讓大陸高速鐵路投入運營總里程逼近7000公里,成為世界上高速鐵路運營里程最長、運行速度最快、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
受益於經濟回暖、激勵人才,2010年上海初估約有8成企業調漲員工薪資;而上海在長三角蘇州、無錫、常州4座城市中平均薪資又居冠。面對薪酬不斷升高,進駐上海的服務業台商直呼,每年工資不斷調高,成本壓力相當大!服務業要進駐上海市場的門檻會愈來愈高,必須擁有一定經濟規模才可能賺錢。
上海世博進入倒數40天,世博園布展進入最後高潮,也將引爆吃喝玩樂商機。世博園區內除了各擁特色的世博國家館、地區館,在世博園公共區域也規畫了近8.5萬平方米的餐飲服務設施,吃喝、玩樂配套服務一應俱全。旅遊業者看準世博遊客將輻射長三角各大景點,端出世博與周邊旅遊路線,搶搭世博商機順風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