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長多格局的搜尋結果,共214筆
根據聯合國世界人口預估,印度在今年4月份成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與此同時,中國已進入人口負增長軌道。
誰將代表國民黨迎戰2024又陷入歹戲拖棚的境地,侯友宜和郭台銘的民調和網路聲量互有增減,兩人雖然各有自己的亮眼成就,但仍未對外展現宏大政經格局的思考。
盤勢分析:美股已進入財報周,尤其是本周將是科技股的重頭戲,加上美國債務上限問題嚴重,同時5月初美國升息機率加大,使得近期美元走揚與美公債殖利率稍稍走升。
美國勞工部3日公布1月非農就業新增51.7萬人,遠勝市場預估的18.5萬人,1月失業率則小幅下滑至3.4%,創53年低點,顯示就業市場成長強勁,造成投資人對美國最後一次升息時間的預期由3月延後至5月,貴金屬自2022年11月以來價格上漲,不過隨升息預期修正,3日標普高盛黃金ER指數下跌2.8%,道瓊白銀ER指數重挫5.1%,國內掛牌的期元大Samp;P黃金(00635U)、期元大道瓊白銀(00738U)6日股價分別下跌2.1%、4.3%。
戴德梁行5日最新統計,金流斷鏈,去(2022)年土地、商用不動產市場都明顯萎縮,成交額分別為1,718億、1,258億,年減幅達17.6%、四成,為近三年最低。今年若賣方不願讓利降價,預期土地、商用不動產交易金額將雙雙再斬一成、二成,分別下探至1,500億、1,000億元。
戴德梁行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所長楊長達今(5)日表示,2022年土地市場相當慘烈,「全年交易量比商用不動產,是慘太多了!」過去三年每年土地市場都成交3,000億元以上,不過2022年只剩下1,718億元,比2021年要大幅衰退4成之多!
美元指數在9月28日創下新高後,轉為震盪整理的格局。
華城(1519)因台電啟動電網強韌計畫而受益,19日股價終場大漲1.25元、以40.4元作收,成交量放大至9,673張,外資買超435張。以技術面看,該股近期沿5日線上下震盪整理,19日帶量上攻卻留長上影線,較為美中不足,但目前仍是多頭格局,下檔36.7元具支撐。
台股下周大事件為擁有42.6萬民股東的長榮,19日即將減資後復牌,每股上市參考價為187元,法人認為,基於三理由,19日長榮股價具有補漲空間。
本土資金持續發功,投信4月對台股操作延續「買多賣少」策略,19日買超8.6億元,期間僅有一天小幅調節,波段加碼逾176億元,推升今年以來投信增持台股規模已突破千億元大關,創下歷年次高紀錄。其中,長榮航、中信金、聯發科等15檔,皆有投信買盤強力卡位。
如何讓「小錢滾出大財富」存到千萬退休金,理財專家表示,投資一定有風險,但如果能選對市場、挑選中長期年化報酬率6~12%標的,並善用投資方法,藉由紀律的退休金攻略進行中長期投資讓複利效果發威,將可達成目標讓退休「資足長樂」。
台股3月份一度跌落12月均線(年線),不過在美股強勁反彈回季線帶動下,大盤抽腳反彈,月K線收帶829餘點下影線的小紅線,彈回緩升的年線上,化解年線轉下的危機,台股中長多格局雖尚未改變,但9月KD值持續向下修正,正如同過去9月KD值交叉向上轉強反彈向上一樣,9月KD值交叉向下,中長期進入續調整走勢,而中長期調整走勢強弱,攸關中長期趨勢是否轉變。
今年全球政經情勢變化多端,通膨與貨幣政策超乎市場預期,股市格局由強攻的多頭變成劇烈的震盪,成長股暫時退位,改由防禦類股當道,也使全球股票型基金績效大洗牌。去年表現火熱的科技型基金,績效綠油油一片,公用事業、基礎建設及高股息相關基金表現搶眼,包辦今年以來績效前十名。
受國際情勢影響,短期內中國股市表現相對疲弱,主要因俄烏衝突導致市場風險趨避,以及原物料高漲引發市場擔憂2022年的全球經濟成長;但只要不確定性充分釋放,目前估值位於五年低位、過去五年僅17%時間位於目前水準的中國股市,仍是最具長期投資價值的市場之一。
投信法人指出,台股基本面上,第一季仍處於回補庫存周期中,台股供應鏈可望持續受惠,再者,台積電法說預期將釋出正面的營運展望,預期其他指標性企業亦可望釋出正面的營運展望,預期台股行情仍偏多。
俄烏大戰延燒讓全球股市及商品原物料價格大洗三溫暖,投信法人認為,因應上半年市場不確定因素,基金布局建議採取混搭策略「以長護短」,讓投資獲利穩中求。據統計,近一個月美股四大指數下跌約6%-10%,新興亞股也有逾1成,重災區歐洲股市波段跌幅甚至超過兩成。
回顧近兩年全球股市表現,強勢市場如台股、美股等市場繳出亮眼成績單。投信法人表示,根據回測數據顯示,台股近20年以來的年化報酬率達兩位數,表現比美股及全球股市還搶眼,預期在科技新浪潮、企業獲利持續成長帶動下,開啟台股長多格局,使台股成為退休理財不可或缺的優質配置。
雖然近年來主導台股強弱的外資前二年大幅賣超台股9,943億元,但在強勁經濟、企業獲利成長支撐及美股頻創新高點帶動下,內資大幅回流買超推升台股。
矽晶圓廠合晶(6182)受惠於接單強勁及調漲價格,2021年合併營收首度突破百億元大關、來到103.18億元並創下歷史新高,對於2022年維持樂觀看法,矽晶圓仍會供不應求,價格還有續漲空間,上半年可望再調漲約10%。合晶已啟動12吋矽晶圓產能投資,龍潭廠及鄭州廠同步進行布局,預估2024年總產能將達5萬片規模。
台股農曆新年將於26日封關,在投信與丙種結帳,以及長假效應之下,大盤格局漸趨盤軟,尤其國際股市的回檔也帶來一定壓力,所幸仁寶(2324)、瑞昱(2379)等16檔元月行情常勝軍出列,在盤勢高檔震盪過程可望成為資金浮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