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長庚團隊的搜尋結果,共149筆
為展現對醫療科技發展的重視,也讓民眾充份了解台灣醫療科技進步的現況,長庚醫療財團法人今年再度動員全體系醫院,參加年度最盛大的健康派對-台灣醫療科技展,並首次在開幕式後舉辦長庚展區的啟動儀式,包括長庚決策委員會名譽主委陳昱瑞、長庚董事會董事翁文能、長庚醫學科技董事長楊麗珠、中研院院士魏福全、行政中心總執行長潘延健,以及長庚醫院院長陳建宗、院長賴旗俊、院長黃集仁、院長楊政達、院長楊仁宗、院長黃璟隆、院長李建德和各院區副院長等都到場加油打氣,彰顯長庚醫療體系的團結和向心力,更宣示精益求精、以服務病人為中心,持續提供最優、最新的醫療技術和服務。
台南市溪北地區老年人口比例高,衛福部新營醫院目前門診病人有3成超過70歲、6成逾60歲,因此該院加強與鄰近區域醫院合作,過去在神經外科等6個科別,聘請嘉義長庚醫院醫師進駐,近日增加骨科科別,未來還會增加腸胃科。
台灣顱顏治療技術世界頂尖,每年吸引多國人士申請來台學習,今年甚至連第十三屆亞太顱顏會議及第十屆亞太唇腭裂會議,也合併在台灣舉行,堪稱國際醫界的一大盛事,更是台灣之光。本次會議總共集結了34個國家、近五百位醫學專家參與,大會並特邀六位大師級學者進行專題演講,包括陳昱瑞醫師、黃炯興醫師、魏福全醫師、陳建宗醫師、David Fisher、Alvaro Figueroa,都是當今國際知名的整形外科和唇腭裂顱顏領域學者。
嘉義長庚醫院名譽院長許文蔚獲2023「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殊榮肯定,8日嘉義縣長翁章梁前往醫院祝賀、表揚許文蔚傑出貢獻,長庚醫院表示,許文蔚名譽院長是台灣骨科界先驅,開創台灣關節內視鏡手術,並創辦膝關節鏡醫學會,過去20年不斷研發臨床治療方法,今年登上美國史丹佛大學專家團隊公布「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終身科學影響力」榜單,顯見國際也肯定許院長的學術影響力。
「醫師!快快快!」家屬抱著病患衝入急診室,只說病患中了毒,卻一問三不知,這是國內急診室常見的情形,令醫師、家屬都急得跳腳。面對未知的中毒原因,醫師往往只能仰賴問診,加上4小時的檢驗才能真正辨識毒物,最怕就是犧牲了搶救時間。
台灣已是高齡社會,隨著年紀增長,心臟瓣膜會增厚鈣化而失去正常開闔功能。當膜狹窄無法正常打開,心臟就無法有效將血液送出,病患恐有致死可能。一名86歲女士,工作時長感覺呼吸困難,因過去曾做過主動脈瓣置換手術,手術風險極高,經長庚團隊進行「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後,7天就平安出院。
台灣已是高齡社會,隨著年紀增長,心臟瓣膜會增厚鈣化而失去正常開闔功能。林口長庚心臟整合中心團隊攜手合作,採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提供高齡者及高風險手術者一個安心的治療選擇,今天特別分享兩位困難病例,一位63歲、一位已經86歲,都在手術後心臟功能及生活品質獲得改善。林口長庚心臟整合中心團隊也特別準備蛋糕慶祝她們重生,享受銀髮生活。醫師也提出呼籲,有主動脈瓣狹窄的民眾,尤其是高齡患者,不要因為害怕手術而延誤就醫,宜及早至專科門診追蹤及治療,避免憾事發生。
孩子呼吸道過敏是許多家長的困擾,林口長庚醫院研究團隊最新研究發現,兒童腸道微生物代謝失衡與呼吸道過敏疾病息息相關,若能提供足夠的膳食纖維食物來維持腸道菌群的營養來源和健康,將為預防兒童呼吸道過敏疾病帶來全新的視角。這項研究成果已刊登於2023年1月國際知名兒科過敏免疫頂尖期刊《小兒過敏和免疫學》(Pediatric Allergy and Immunology)。
癌症已成為全球文明病,在台灣每4分20秒就有1人得癌症,對此長期關注癌友的「癌症希望基金會」,特別在端午假期前,邀請藝人季芹、王仁甫於13日來到基隆長庚紀念醫院情人湖院區關懷癌症病患,協助分送立端科技善心捐贈的800顆粽子,期能在端午佳節致贈給癌友們,撫慰其心情。收到端午關懷禮的病友們都感動不已,而藝人到來的窩心舉動更讓病友感到被關懷鼓舞。
互動資通旗下企業私有雲即時溝通協作平台《team+》,在疫情下為長庚醫院打造「長庚即時通(team+ Pro)」,不但替醫療場域在疫調速度大幅減少近9成的時間,更讓公衛體系替病患提供最佳品質的服務。
越來越多證據表明,人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大部分再生能力的治療效果,在於它們所釋放出外泌體的效果。長庚醫院與美國史丹福工學院教授合作,以人類蛋白的重複氨基酸序列為基礎,設計出非從傳統動物體中產生的「類彈性蛋白」,不但能成功培養好人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還發展出分離外泌小體的技術,更容易取得幹細胞所衍生的外泌小體,打造出更安全、排斥更少的再生醫療。研究成果已在去年12月刊登於國際期刊《生醫材料(Biomaterials)》。
81歲林姓老翁3年前因攝護腺癌接受手術及放射線治療,沒想到在抗癌成功後卻每天飽受血便之苦,林翁輾轉到高雄長庚紀念醫院接受「新型內視鏡射頻燒灼止血術」治療,才成功擺脫血便生活。長庚醫院大直腸外科副主任李克釗說明,病患接受放射性治療後常出現的「放射性直腸炎」,而長庚醫院研發的新型內視鏡射頻燒灼止血術,可以成功解決此後遺症,而此項技術也獲得國際期刊發表。
高雄長庚醫院運動醫學中心已成立20年,整合骨科、復健科、中醫科、身心科與放射診斷科,提供職業選手們良好醫療照護,榮獲2022年國家品質標章(SNQ)認證,更獲得代表台灣第1的國家生技醫療品質銅獎,職棒選手林智勝、標槍選手鄭兆村昨日也現身分享接受治療的經驗。
高雄長庚醫院2001年首創南台灣醫院中第一家運動醫學中心,提供民眾和專業競技運動員的運醫照護,並整合了骨科、復健科、中醫科、身心科與放射診斷科等專業醫師,幫助職業運動選手們有良好的醫療照護,並在2022年國家品質標章(SNQ Symbol of National Quality)獲得認證,同時獲得代表台灣第1的國家生技醫療品質銅獎。
金門日前ㄧ位18歲年輕騎士因車禍重傷,送至醫院搶救時已性命危急,經林口長庚醫院派駐於部立金門醫院的外科急症醫師歐陽俊祥以及該院心臟外科醫師吳君彥聯合進行手術,暫時穩住血壓,同時運用最新引進的葉克膜維持氧氣供應,緊急後送長庚醫院接受進一步治療,成功搶回一條年輕的生命,目前已順利出院,準備回到溫暖的家。
由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舉辦的「全國商店優良店長表揚暨傑出店長選拔」評選出爐,歐德集團與旗下的優渥實木共有5位店長獲獎優良店長獎肯定,展現品牌優質力。
健康長壽長久以來都是人們想要追求的目標,基隆長庚醫院研究團隊將小鼠造血幹細胞裡的造血轉錄因子KLF1進行基因改造,發現基因改造小鼠成功突破壽命限制,與普通小鼠相比,平均壽命增加了1成,最長壽小鼠的壽命差異更是高達3成,且基因改造小鼠老化的生理變化指標,並未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明顯變化。長庚醫院已完成專利的全球部署,有望成為未來開發抗衰老治療策略上的關鍵資源。
桃園市長鄭文燦2022年12月15日前往龜山區,出席「桃園長庚轉運站啟用典禮」。鄭文燦表示,市府與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合作推動「桃園長庚轉運站」BOT案,由市府提供土地,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投資14.6億元興建營運,新建地上5樓、地下1樓的轉運站及國際會議中心,並將回饋市府605坪公共空間,作為青創基地及圖書分館使用。其中轉運站棟今日正式啟用,為整合機捷、國道客運、市區公車、汽機車、計程車等多元運具的綜合大型轉運中心,可望解決捷運A8長庚醫院站旅客轉乘需求,以及林口交流道壅塞情形,對於龜山地區周邊交通紓解有很大的助益。
一年一度全台最盛大的健康派對「台灣醫療科技展」,昨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盛大展開。長庚醫院位於1樓J302攤位,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各院區院長及醫療團隊皆到場參與年度盛事,董事翁文能、莊錦豪親自到場打氣。明日長庚醫院亦會安排田徑國手楊俊瀚(13:00~13:30)、網球國手盧彥勳(14:00~14:30)及專業老師到場與民眾互動。
一年一度全台最盛大的健康派對「台灣醫療科技展」,1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盛大展開。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各院區院長及醫療團隊皆到場參與年度盛事,董事會翁文能董事及莊錦豪董事更親自到場為大家加油打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