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長期外幣的搜尋結果,共408筆
市場預期美元多頭走入尾聲,但美國升息是否到頂仍有不確定性,國銀續推美元優利定存。台新銀行6日宣布,儘管目前市場消息趨向Fed將暫停升息,仍提供定存優惠利率,6月新推出「美利階3外幣定存專案」,美元定存3個月期平均年息達4.7%;美元6個月期定存平均年息也高達4.55%。以3個月期美元專案為例,平均年息相較之前專案,年息整整高出0.3%之多。
第一金控首季換匯交易(SWAP)創其單季最佳成績,收益達42億元,加計4月就已達50億元。第一金副總李淑玲31日在法說會上強調,全年SWAP收益上看百億元「沒有問題」,原先預估今年約90億元,現在希望最好能衝高至100億元~120億元。
台灣是否應該成立主權基金,近日在一場中央銀行修法公聽會中,引起朝野各方與專家學者的熱烈討論,究竟央行的外匯存底應該如何運用?在主權基金的設立上,它又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今年以來,在防疫鬆綁與官方穩增長政策持續加碼下,大陸經濟運行開局良好,金融數據屢超預期。前大陸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指出,預估下半年大陸貨幣政策邊際收斂,但不改穩健基調,降息機率不高。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警告,威脅美元主導地位的最主要風險,是來自美國內部的經濟問題,而非其他貨幣所帶來的競爭,包括金磚國家貨幣。該銀行分析師強調,美國財政跳崖危機,政府關閉甚至更糟的是美債違約風險,一直在債務上限討論中浮現。這充滿自信又缺乏自信的言論引起外部經濟專家熱議。許多外國分析師仍然認爲,金磚國貨幣與人民幣仍然威脅著美元霸權。
談及大陸今年外匯市場趨勢時,大陸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21日在大陸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人民幣在跨境使用中的占比不斷上升,2022年接近50%,今年第一季占比進一步提升,這有助降低在跨境交易中貨幣錯配風險。中國外匯市場更有條件、更有基礎保持穩定。
針對當前大陸外債水準等議題,大陸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21日表示,從宏觀角度看,中方外債總量是合理的,結構也在不斷優化,風險是可控的;從微觀層面看,市場主體更加理性,跨境融資調整幅度適度、平穩。
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在5.25%見頂漸成市場共識,年底前甚至可能因衰退風險攀升而轉向降息,市場並預估美國2年期和10年期公債殖利率,未來6~12個月持續走低,進一步削弱美元的利差優勢。
台新金(2887)今(14)日召開線上法說,對於股利配發計畫,總經理林維俊表示,規畫納入2021年併購保德信人壽的廉價購買利益、但不會動用資本公積,傾向維持過往55%現金、45%股票比率配發,目前預期盈餘配發率可望維持去年水準,且有機會更高。
本周來激升的新台幣,3日意外地出現「稍息」,對美元匯價以29.71貶值0.1分開盤,整日價格震盪區間明顯變小,終場收在29.72元,小貶2分,中斷連四天的升勢,惟總成交量仍高達21.675億美元,反映台北匯市的利空出招、交手不斷。
隨著疫情趨緩,各國邊境陸續開放,外幣現鈔因旅遊及商務活動增加致銀行銷售量逐月遞增,公股銀行看好今年外幣現鈔整體銷售量將較去年成長約9成。
九合一大選綠營慘敗,選舉行情落空,台股開低收低終場下跌221點,收在1萬4556點,跌破1萬4600點關卡,拖累新台幣貶回31元,30元價位得而復失,終場收在31.012元,貶值1.07角,為近一個半月最大跌幅,外資則是加碼喊空,認為央行升息速度不如美國,新台幣長期轉為空頭,喊出明年下探32~33元。
美元貴森森,轉買非美貨幣要挑對「預期反彈有力」的標的,至少是風險極低的匯率低點。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今年來貶值10.88%,新台幣同期間貶值10.40%,以新台幣近日的有感反彈,預報人民幣將來的可能走勢。
眼見美元走強持續侵蝕獲利,美國各大企業財務長正透過增加外幣持有部位與延長遠期合約等方式,試圖降低匯率波動帶來的匯損風險。這些公司包括了飲料大廠可口可樂、衛生紙製造商金百利克拉克(Kimberly-Clark)與倉庫營運商安博(Prologis)等。
人民幣跌不停再加上中共二十大政治因素,使外資對大陸經濟和人民幣前景悲觀情緒加重。境外投資者於9月連續八個月拋售中國債券,創下有史以來最長連續減持潮,進入10月後,人民幣再跌破7.3,中國債券減持情況恐進一步加劇。
人民幣的存在感持續上升。國際清算銀行(BIS)27日公布最新調查,全球人民幣交易比重已從三年前的第八位上升至目前的第五位。BIS認為,除與經濟增長促使貿易量增加有關外,也與俄羅斯等國家增加使用人民幣交易有關。
壽險市場今年大「逆風」。因為美元大幅升值、美國快速升息及資本市場大回檔,加上金管會強化利變保單宣告利率的監理,壽險前九月賣破百億元的「神單」僅五張,且有二張已停售,創近年同期新低點,全年神單總計可能七到八張,亦可能創近年新低。
亞系外資出具最新報告,保守看待二線晶圓代工廠後市,認為此次半導體產業修正壓力可能比前次2018年更重,潛在硬著陸狀況可能導致明年展望下修,資本支出調降及擴產遞延仍為明年展望焦點,且美國管制禁令可能加劇長期競爭,仍存在更多下修空間。
人民幣欲振乏力,今年以來貶幅達13.7%,近日更跌破7.2大關,為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15年新低。跌跌不休的人民幣,除平添國內金融市場動盪、不利經濟維穩外,也可能誘發資金外逃、加大人民幣貶值壓力,形成惡性循環。更不用說,當前全球經濟正受通膨所苦,大陸物價問題雖不若歐美國家嚴重,但也難保持續走弱的人民幣不會進一步引發輸入性通膨,惡化大陸經濟情勢。
國際美元指數回跌至110,激勵新台幣維持強勁漲勢,5日終場收在31.568元的二周新高,單日升值1.8角,創下逾四個月最大單日漲幅,總成交量19.44億美元也是近二周最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