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長程反艦導彈的搜尋結果,共20筆
隨著美中關係惡化與俄烏戰爭爆發,台海戰爭與烏克蘭經常被戰略與軍事專家相提並論。美國五角大廈幕僚與華盛頓智庫基於軍事支援烏克蘭的經驗,以及數十場台海兵棋推演的結論,專家們幾乎一致性地認為,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目前無法以足夠的速度與規模來供應台海戰爭所需要的武器與彈藥,例如F-35與遠程反艦導彈。這種狀況下發生台海戰爭,其結果將與烏克蘭完全不同,美國將在與中國的戰爭中落敗,在傷亡慘重的同時失去台灣。
在春節剛過完時大陸《央視新聞》播出共軍宣傳片,提到大陸新造航母福建艦將在繫泊試驗後進行海試,最近有關它的海試時間引起更多猜測,部份媒體認為可能在4月23日中共海軍節進行首次海試,比較可靠的說法還是今年的下半年,如此可以在2025年入役,新航母上的幾款艦載機與電磁彈射將成為最受矚目的焦點。
面對中國大陸水面艦數量快速成長,為強化海軍海洋拒止能力,印度第4艘鮋魚級潛艦「鋸鰩號」(S24)25日舉行正式服役典禮。印度海軍參謀長辛赫(Karambir Singh)在致詞時指出,「鋸鰩號」能在海戰中執行全方位攻擊作戰,所有擁有火力與能力能發揮關鍵作用,進而保衛印度海上利益、反制中國大陸水面艦威脅。
倫敦智庫發表的報告稱,中國大陸海軍規模巨大而且擁有複雜技術的第四代055驅逐艦是人民解放軍海軍水面戰鬥艦船隊能力的標誌,「性能超過美日」。已經服役的055驅逐艦排水量達1萬2000噸,被北約稱為刃海級巡洋艦。數年前第一艘055驅逐艦下水時被英語媒體稱作亞洲最大的水面戰艦(航母和兩棲攻擊艦除外)。
美媒報導指出,美國陸軍正在努力重新自我定位,以在太平洋戰場上與他國競爭,目前正計畫引進海軍的標準-6飛彈,將其改裝成從陸基或空基發射的長程對空、對地和反艦飛彈。
美國軍事觀察雜誌網站7日報導,中國火箭軍5日發射東風-26(DF-26)長程反艦彈道飛彈,是對美國的提醒。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5日發射一枚DF-26彈道飛彈,是美國海軍向南海部署兩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超級航母,並進行軍事演習後的反應。
大陸罕見地高調宣布在南海演習,並推出轟-6G與轟-6J兩款長程轟炸機參演,其中轟-6J是首次公開參演的新式轟炸機,此一動作旨在警告美方切勿妄圖在南海挑起軍事衝突。轟-6J具有長航程、大載荷與超視距攻擊能力,其配備的超音速反艦導彈確實是美方艦隊的重大威脅,只是若川普執意以挑動軍事衝突來為自己助選,北京的真正難題絕非武器優劣,而是如何運用外交手段控管危機。
澳洲總理莫里森7月1日宣布,未來10年投入2700億澳元(約合1860億美元)國防預算,規模比2016年提出的軍費「十年計畫」增加40%。準備試驗高超音速武器,構建衛星網路。澳媒稱這是澳洲軍事勢態數十年來最重大調整。莫里森宣布,澳洲將把軍事重點轉向印太地區。澳媒都說,中國是他沒有說出口的「中心威脅」。
美軍下一代長程反艦導彈(LRASM)自去年開始於F/A-18E/F超級大黃蜂戰機上測試後,將於9月底形成「初期作戰能力」(early operational capability ,EOC),這將為美海軍航空兵帶來極強大的戰力。
解放軍海軍最受矚目的「大驅」055型驅逐艦,第3、4號艦大盾安裝完畢,不久前消息指出055型驅逐艦第3、4號艦安裝有源相控陣列雷達工作已經完成,不久就可以進行海試,2020年交付部隊沒有太大問題。
近年,世界各國競相「下餃子」製造的驅逐艦,以中、美、日三國「貢獻」的數量最大,三國的海上作戰力量也是西太地區最頂尖的。
美海軍最近正積極在艦載機上部署一種新型的先進長程反幅射導彈,它的特點是採用雙導引模式,即便敵方雷達在傳送訊號後隨即關閉,同樣能命中目標雷達。此外,其射程擴增為120英里(193公里),可以比現有反幅射武器更遠的位置就發動對敵方雷達的致命性攻擊。
五角大廈宣佈再加碼給予洛馬公司一份長程反艦導彈(LRASM)的訂單,總額不超過1.749億美元(約合台幣55億元)。這些新採購的防區外精確打擊導彈,將整合於航母艦載機F/A-18E/F超級大黃蜂之上,以增加其對水面與地面長程打擊能力。
日本政府消息人士透露,防衛省初步決定首次開發空基防區外遠程反艦巡航導彈,以加強對中共海軍艦艇的威懾力。此型巡航導彈以現有空射反艦導彈進行改良,基礎型號為XASM-3,新巡航導彈設定射程400公里以上。而此舉是否違反日本「專守防衛」原則,預計可能在其國內再度引發質疑。
日本陸上自衛隊參謀長本月稍早訪問美國陸軍野戰砲兵時表示,積極考慮購入野戰砲兵使用的「海馬斯」(HIMARS) 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砲系統,而這項軍售的背後可能還會包括與海馬斯系統配套的長程精確火力(Long Range Precision Fires, LRPF)反艦彈道導彈,如此一來,將對大陸的航母構成新的威脅。
美國空軍宣布,研製多年並測試完成的長程反艦導彈(LRASM)近日已正式列裝,首批由美空軍B-1B槍騎兵(Lancer)轟炸機搭載使用。這款被認為是改變海戰遊戲規則的殺手級武器,將繼續在今年首季進行由F/A-18E/F超級大黃蜂戰機搭載的飛行測試與認證,讓這款武器得以在航空母艦的艦載機上使用,未來不論是空軍或海軍使用,都將成為快速發展的中俄海軍艦隊最大威脅。
中國大陸當前為因應戰略考量,將注意力集中在研發遠程巡弋飛彈,其主要目的在嚇阻遠洋航母。專家也說,若大陸的戰略部署得宜,將有效牽制美方軍事行動。
雖然美國海軍可能會決定將標準六型(SM-6)改為反艦飛彈,不過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也在研發新式反艦飛彈。根據海軍消息網的報導,這款名叫長程反艦飛彈Long Range Anti-Ship Missile (LRASM) 的發射箱概念圖最近公布,在概念圖上呈現的是四聯裝的發射器,與現行的魚叉飛彈(RGM-84)很類似,應該是為了方便安裝在各式艦艇,如阿利伯克級(Arleigh Burke class ),或瀕海作戰艦(LCS)的設計理念。這種飛彈的計劃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和海軍航空系統司令部、美國空軍的共同參與。
「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巡洋艦是俄羅斯海軍紅旗北方艦隊旗艦,它也是目前世界上噸位最大的非航空母艦戰鬥艦艇,也是世界上唯一一艘現役的非航空母艦核動力水面作戰艦艇。
美國媒體4日報導,最新衛星數據顯示,中國正在準備測試055型導彈驅逐艦。據估計,中國最終將建造約6艘055型驅逐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