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關係緊張的搜尋結果,共380筆
美中因高空偵察氣球關係陷入緊張,數月來在南海也爆發2次軍機伴飛事件。五角大廈官員美東時間2日表示,儘管中國大陸持續帶來「步步進逼的挑戰」,美方在這場競爭中有理由保持樂觀。主管印太事務的助理部長瑞特納(Ely Ratner)坦言,要嚇阻北京不在2030年前進犯台灣有難度,但「我認為我們可以做到」,美國正在強化嚇阻力量,確保侵略成本高得讓北京無法承受。
美國財政部高級官員上周會晤了中國財政部官員,就宏觀經濟和金融問題進行了技術性和工作人員層面的討論,但並未就財長葉倫訪華一事達成共識。美國貿易官員則表示,將繼續實施有針對性的對中國大陸關稅豁免。
氣球事件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推遲原定的訪中計畫,中美關係陷入空前緊張之際,美媒報導,美國財政部高級官員上週前往中國進行工作訪問,顯示兩國外交活動仍在繼續。
美中軍機日前才在南海上空近乎「擦身」,大陸海軍2艘艦艇緊急出航,於南海展開實彈演習。就在兩國關係緊張升溫之際,疑似遭美方影射為中國偵察氣球製造商的株洲橡膠,透過母公司發布聲明,強調該公司非軍工生產企業,與在美國上空出現的飛艇沒有關係。
荷蘭外交部今天宣布驅逐數名俄羅斯外交官,並關閉俄國駐阿姆斯特丹貿易辦事處,同時指責莫斯科利用該組織從事間諜活動。
美國副總統賀錦麗18日在德國慕尼黑安全會議演講時表示,美國已「正式認定」俄羅斯犯下「反人類罪」,只要烏克蘭有需要,美國就將繼續支持。她也提到,中國對俄羅斯的持續支持令美國感到「憂慮」,這只會進一步破壞國際秩序;但她在出席會議前接受美媒專訪時也強調,美國對中關係與政策仍與以往一樣,重申美國尋求與中國競爭,但不尋求與中國衝突的立場。
美國因擊落疑似中國偵察氣球,讓雙方關係陷入危機,在此同時,美國罕見地派五角大廈負責中國事務的高階官員在未來幾天訪問台灣。
巴西總統魯拉今天在華盛頓與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會面,專家建議,正值美中關係因偵察氣球變得緊張之際,巴西面對美、中兩國時態度應謹慎,並保持中立立場。
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8日率團前往大陸參訪,開展「交流對話、關懷民生」之行。夏立言此行除了安排會見旅陸的台灣民眾並傾聽心聲外,也安排拜會大陸新任國台辦主任宋濤,另外也有機會與有「習近平的國師」之稱的中共政治局常委王滬寧會見。
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率團啟程赴大陸參訪前夕,驚傳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圓寂、中央研究院院士朱雲漢教授離世的消息,震撼台灣乃至整個華人社會。星雲大師、朱雲漢院士是兩岸和平的使者,也是兼具中華民族大智慧與大胸懷的典範。夏立言不畏壓力前往北京與陸方溝通證明了:促進兩岸和平發展的崇高事業,台灣後繼有人。
美中關係因為氣球事件,一度陷入緊繃。部分親綠媒體相當高興,認為中國踢到鐵板。然而,美中之間火藥味愈濃,對台灣就愈不利。台灣身處美中衝突的前哨,雙方關係緊張就有可能牽動台灣安全,進而影響兩岸穩定。連拜登都已經說「美方雖然擊落氣球,但此舉不會削弱美中之間的關係」,試圖和緩美中之間的緊張,對台灣的政府或民間來說,美中之間因為氣球陷入僵局絕對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好事。
據知情人士透露,瑞士信貸集團(Credit Suisse Group)已經推遲了對旗下銀行家的獎金發放,進一步加劇了該行與員工之間的緊張關係。
由於市場擔憂美國聯準會(Fed)貨幣政策和美中兩國關係情勢,華爾街股市4大指數今天全都收低。
美國務卿布林肯原訂5日訪中,此行有望成為2018年來美國訪中最高層級外交官,本可為緊張的中美關係降溫,如今卻因間諜氣球事件喊卡,為中美關係投下變數。民眾黨立委邱臣遠4日提出5點分析,直言中國大陸挑釁意味濃重,但我國也從中應證中方戰略目標與滲透手段的難測性,呼籲國安單位必須提前應對,而蔡政府面對美中之間的壓力測試也該審慎以對,避免受到大國角力的波及。
澳洲外長黃英賢昨日在英國演說時指出,美中關係緊張讓印太區域更加危險和動盪,一旦印太發生戰爭,對人類和繁榮將造成災難,世界各國該共同努力避免戰事發生。黃英賢同時呼籲,高舉「向印太傾斜」戰略的英國,要正視過去的殖民歷史,以努力和印太國家關係「現代化」。
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今天敦促歐盟國家,不要接受俄羅斯派駐大使。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和波羅的海各國的外交緊張情勢加劇。
土耳其總統艾爾段今天首度表示,土耳其可能會同意先讓芬蘭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而不讓瑞典同時加入,此舉使得土瑞兩國緊張局勢持續升高。
過去一年,美中關係呈螺旋式下滑,兩大國陷入一方行動、一方反制的漩渦。台灣問題是主要癥結,美中雙方都認為對手言行不一,持續的口水戰令互信喪失。臨近去年底,美中關係惡化才開始降溫。但降溫不代表緩和,專家並不看好未來一年美中關係的前景。
行政院長蘇貞昌昨日向蔡英文總統請辭,並傳出將由前副總統陳建仁接棒接任。工商大老直言,當前國內外經濟面臨嚴峻挑戰,希望新內閣能開出「穩定經濟處方」;特別是蘇內閣期間,兩岸間關係緊張、互動幾乎為「零」,工商界殷切期望可恢復交流,或藉由民間先行交流。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今天會晤義大利總理梅洛尼,雙方確認兩國關係提升到戰略夥伴關係層次,在政治、工業、技術和文化領域進行合作交流,每年金額達120億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