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關鍵性材料的搜尋結果,共47筆
成立20年的新應材公司(4749)為台灣在地專業電子特用化學材料廠,自行研發及製造半導體與顯示器用電子特化材料,產品四大應用;半導體先進製程、CIS影像感測器及半導體光學元件、TFT-LCD以及Micro-LED。
以磨粉/混合技術享譽國內、外的凌廣工業,係頗負盛名的粉碎/混合設備廠商,除於生技保健及食品產業占有一席之地外,也戮力發展基礎工業中所極度仰賴的磨粉設備,舉凡對具有黏性、彈性、纖維性的物質,均能夠進行完整粉碎,且在粉碎過程中溫升少,原料特性不易質變,處理能力大幅躍進,將有效解決環保材料粉碎需求。
永光化學19日於台北遠東香格里拉飯店舉行50周年慶,邀請企業合作夥伴、公協會理事長及教會朋友等200多位貴賓與會,一起慶祝永光化學50歲生日。此外,亦邀請3位與會貴賓包括臺灣金控暨臺灣銀行董事長呂桔誠、經濟部工業局局長連錦漳、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上台致詞,見證「永光50,永仰榮光」。永光化學從傳統染料到研發生產前瞻化學品,50年來成為對人類有具體貢獻的高科技化學企業集團的珍貴歷程。
中碳(1723)總經理方明達21日表示,第四季因油價回跌,中碳營運欠佳,但包括苯等化學品已從谷底回升,加上碳材需求持續增加,因此明年營運審慎樂觀,為了因應未來負極材料、石墨塊材及石墨電極棒的需求快速成長,中碳擬規劃擴建石墨化產能,年產能從目前的2,000噸擴大到2032年的1.8萬噸。
協助國內發展國產化合物半導體關鍵材料,提升我國產業自主技術與供應能量,工研院產業學院開辦「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研發技術人才培訓系列課程(數位自學課程)」,課程將採數位自學方式辦理,讓學員不受限時間、地點之限便可隨時、隨地自主學習,快速增進掌握與了解化合物半導體領域之知識理論、技術與實務經驗,並培養成為半導體產業不可或缺的關鍵材料研發人才。
政府推動「5+2」產業創新政策,作為驅動台灣下世代產業成長的核心。在經濟部支持下,台糖公司1日攜手中研院、工研院成立「先進生質材料中心」,鎖定「保健植源劑」、「關鍵酵素」及「循環性生質材料」等3大領域,希望整合產學研的研發能量,打造國家級生質材料完整產業鏈,提升台灣的國際競爭力。
聚焦「保健植源劑」、「關鍵酵素」及「循環性生質材料」三大核心主軸的「先進生質材料中心」1日揭牌正式啟用,為臺灣循環經濟技術的發展注入研發新能量。與此同時,台糖研究所也和中研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攜手建構自主關鍵技術能量,讓該中心成為新世代生質材料生產的示範基地,目前已成立第一家系統技術整合型、面向國際的臺灣酵素公司,實現生質材料國產化目標。
政府推動「5+2」產業創新政策,作為驅動台灣下世代產業成長的核心。在經濟部的支持下,台糖公司1日攜手中研院、工研院成立「先進生質材料中心」,並鎖定「保健植源劑」、「關鍵酵素」及「循環性生質材料」等3大領域,希望整合產學研的科技研發能量,打造國家級生質材料完整產業鏈,提升台灣的國際競爭力。
深耕基礎材料近一甲子的長興材料工業(1717),今與塑膠中心於台北國際塑橡膠工業展(TaipeiPLAS 2022)聯袂參展,除展示該公司各種功能性合成材料於產品應用外;其中,近幾年戮力開發的新興材料「熱塑性複合材料」,將是此展焦點。
為對抗中國大陸在亞太政經影響力,由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 成員國8日起一連兩天將在洛杉磯啟動部長級談判。與會代表將針對貿易、供應鏈、潔淨能源與反貪腐等四大領域進行協商,但將不會涉及到降低關稅與消除貿易壁壘等議題。
為對抗中國在亞太政經影響力,由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 成員國8日起一連兩天將在洛杉磯啟動部長級談判。與會代表將針對貿易、供應鏈、潔淨能源與反貪腐等四大領域進行協商,但將不會涉及到降低關稅與消除貿易壁壘等議題。
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表示,策略材料與半導體永續發展的關係密不可分,根據SEMI報告,今年半導體材料市場預計成長8.6%,創下698億美元的新高,其中晶圓材料市場將成長11.5%至451億美元,封裝材料市場則預計將成長3.9%至248億美元,至2023年整體材料市場規模更預計突破700億美元。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報告指出,2022年半導體材料市場預估成長8.6%、創698億美元新高,其中晶圓材料估增11.5%至451億美元、封裝材料估增3.9%至248億元。而明年市場規模可望持續成長,預估可望突破700億美元、再創新高。
近年因日韓貿易戰、美中科技爭端、COVID-19全球流行病等國際重大事件發生,導致全球物料短缺、材料價格飆漲,以及產業供應中斷,至今未恢復正常;烏俄戰爭爆發後,美、英、歐等西方國家對俄國經濟實施制裁,俄烏戰事襲擊全球貴金屬、小麥、能源,產業供應鏈運作再度受阻,並加劇全球通膨,影響全球經濟成長。
受惠國際疫情解封,加上俄烏戰爭,高漲的原油價格帶動化學品售價上揚,加上電動車與儲能系統需求增溫,帶動鋰電池負極材料的介相石墨碳微球放量輸出,中碳(1723)今年營運正向趨勢可望延續到上半年,下半年碳材需求仍旺,但整體表現尚待觀察國際油價走勢。
台玻集團轉投資的實聯精密化學切入半導體、太陽能板及面板先進製程材料供應鏈有成,副董事長葉匡時4日表示,矽甲烷2019年已獲台積電認證出貨,高值化產品矽乙烷今年第一季已產出,目前進入台積電製程驗證當中,預期明年出貨。實聯精化2023年可望轉虧為盈,並規劃上市。
台灣中油探採研究所、綠能科技研究所及煉製研究所等三個研發單位,27日於台灣中油高雄宏南活動中心舉辦「2021三研究所研發成果發表會」,以「淨零碳排」與「公司轉型」兩大議題,展現「綠能減碳」、「高值材料」、「循環經濟」、「能源探採」及「環安科技」等五大主題研發成果,藉由研發帶動轉型,達成減碳永續未來的目標,發表會吸引產、官、學、研交流。
在眾多晶片關鍵技術遭西方國家抵制後,解決尖端技術「卡脖子」問題成為大陸產業發展重點。大陸官方媒體報導說,最近大陸晶片製造關鍵材料——單晶奈米銅——實現國產化量產,在解決晶片技術「卡脖子」又有突破性的重要斬獲。
台師大化學系助理教授劉沂欣量子材料合成實驗室團隊團隊,提出以有機-無機半導體材料,透過溶劑熱法引入錳離子合成原子級的二維單層半導體,於室溫下材料可呈現出極低溫下的強塞曼效應和零場分裂能,有助於開展與光源相關之自旋量子材料製備。
石化產業是台灣重要的支柱型產業,關聯性廣泛,除塑膠、人造纖膠等上游牽動的民生、戰備產業外,即使光電、半導體、電子、汽車、醫療及醫材等高科技、醫療產業所需的氣體、特用及電子化學品等基本原料,也多由石化延伸發展。化工原料實為護國神山的山脈與磯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