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關鍵戰略的搜尋結果,共65筆
氣候變遷與人類健康緊密相連,COP28首辦「健康日」,逾120個國家加入《氣候與健康宣言》,當世界疾呼「綠色醫療」,台灣十二項關鍵戰略卻未納入醫療機構,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林名男指出,政府心態是體諒醫院,但低碳時代來臨,醫院遲早要面對,當然也可作為公正轉型一環,且每個部門都應該加入。
編者按:得氫能者得天下!國際大力發展氫能,成為國際減碳救世主,正當國內氫能巴士試運行計畫即將催生之際,日、韓氫能小客車及大巴,早已經出口銷售數萬輛;有鑑於民間熱、政府冷,本報特別製作「新能源專題」,盼政府加速籌組「氫能國家隊」。
行政院長陳建仁15日主持「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第35次委員會議」時表示,為貫徹永續發展思維,展現轉型決心,政府已將「2050淨零排放」目標納入《氣候變遷因應法》,各部會將據以陸續推行徵收碳費、成立碳權交易所等配套方案,並透過「12項關鍵戰略」持續推動和追蹤管考,協助產業鏈及全體國民共同邁向淨零。另陳揆也指示各部會研議除了現階段所訂定的2030年目標外,是否需訂定年度目標,並逐年檢討改進。
隨著美國當局表示,願同意讓38架丹麥皇家空軍二手F-16戰機賣給布宜諾斯艾利斯後,阿根廷空軍可望在外交和軍事上鬆口氣。
IC載板暨印刷電路板(PCB)大廠欣興(3037)於中壢合江廠建置的定置式氫能燃料發電系統今(14)日啟用,董事長曾子章預估,集團對綠能相關投資將達百億規模。展望後市,集團力拚下半年營運較上半年好轉,並看好AI相關應用營收貢獻明年放量。
支持郭台銘的聲音忽視了選戰的基本格局。首長選舉像相撲,要搶占中間位置讓對手站邊緣,才是關鍵戰略,即使是三足鼎立的選戰,相對多數就算贏,也很難憑著立於一隅就當選為「少數總統」。當下郭陣營以為3人競逐下只要固守基本盤,想辦法取代侯友宜、營造藍營大團結,郭當選總統就有望。但這條路徑走不到當選門檻,因為光靠藍營支持者無法贏,同理,光靠綠營選票也無法贏,這是賴清德陣營對於當下民調破不了4成而憂慮的原因。
支持郭台銘的聲音忽視了選戰的基本格局。首長選舉像相撲,要搶占中間位置讓對手站邊緣,才是關鍵戰略,即使是三足鼎立的選戰,相對多數就算贏,也很難憑著立於一隅就當選為「少數總統」。當下郭陣營以為3人競逐下只要固守基本盤,想辦法取代侯友宜、營造藍營大團結,郭當選總統就有望。但這條路徑走不到當選門檻,因為光靠藍營支持者無法贏,同理,光靠綠營選票也無法贏,這是賴清德陣營對於當下民調破不了4成而憂慮的原因。
中國大陸日前祭出半導體原料鎵、鍺的出口管制,美國也以限制雲端服務反擊,美中科技戰愈演愈烈。前立委蔡正元5日在《新聞大白話》節目表示,砷化鎵在半導體、通訊、武器用途非常廣,連同鍺化矽,台灣是這兩物很大的加工出口地區,美國敲鑼打鼓要限制輝達A-800晶片賣到大陸,大陸也拿出戰略物資管制的長槍。但真正的大刀還沒有出鞘,大陸下一步再管制稀土的話,匿蹤戰機很多塗料都要用到它,影響層面更大。
白俄羅斯高層官員今天表示,西方國家讓白俄別無選擇,只好在境內部署俄羅斯的戰術核武,並指西方最好注意不要在關鍵戰略議題上「越過紅線」。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遭受西方制裁,世界貿易的分裂也越趨明顯,日媒指出,一個以俄羅斯為起點的新經濟圈正在形成,比對2022年和2021年的貿易數據,發現中國、印度和土耳其這3國對俄的貿易大幅增加。
沒人想到,俄羅斯總統普丁去年下令攻打烏克蘭至今,即將屆滿1年。原本廣泛認為,俄軍能速戰速決,在短短幾個月內就班師回朝。然而,在烏克蘭軍民頑抗、北約比預期團結,還有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散發領袖魅力的情況下,俄軍遲遲無法攻下烏克蘭,不僅令舉世驚奇,也使普丁迫切需要的速勝無法到手。
華盛頓與北京的戰略競爭不只改變了美中關係,台灣在兩者之間也成為操弄與爭奪的籌碼,台海發生戰爭的危機亦呈螺旋式地升高。華盛頓智庫昆西國家事務研究所(Quincy Institute of Responsible Statecraft)高級研究員邁可.史懷恩(Michael Swaine)近日發表一篇值得美中雙方冷靜深思的文章分析稱,美國現階段以升高軍事威懾為中心的政策,不僅不能阻止、反而會引發台海戰爭。美中雙方如果把台灣當作兩國間戰略競爭焦點,很容易因戰略誤判而引發軍事衝突。
分析家說,隨著中方加緊因應相關區域與日俱增的挑戰,解放軍正以先進的殲-16汰換老舊的殲-7機隊。
國發會近日公布的台灣12項淨零關鍵戰略中,將地熱列為重點開發的前瞻能源之一,工研院擁有全台唯一獲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TAF認證的地熱產能實驗室,也在台東成功提升不具自湧能力地熱井的發電效益。為呼應政府倡議,工研院與全球油田服務龍頭施蘭卜吉公司(SLB)簽署在台推廣電潛泵及相關服務合作備忘錄,引進適用於台灣地質特性的電潛泵設備,推動台灣地熱再生能源開發。
因應全球的氣候變遷與氣候政策趨勢,多個環團曾共同提出《氣候變遷行動法》修法草案,並在2020底共同召開記者會,環保署推出行政院版《氣候變遷因應法》,經過2年討論、協商,終於在今日完成修法,但環團認為,行政院永續會作為台灣氣候治理的統籌機關,這和過去民間長期呼籲,要以「氣候會報」模式,進行橫向溝通與預算分配的邏輯不同,今天僅在附帶決議中,亡羊補牢的要求行政院檢討受人詬病的永續會運作,甚為可惜。
2022年12月28日政府公布討論規劃完成的「淨零轉型十二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這是在3月公布淨零路徑後,由相關部會依能源、產業、生活及社會四個轉型方向規劃,並自8月展開與各界溝通後,由政府所提出的行動計畫。就在行動計畫公布的兩周前,歐盟議會通過「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該機制將從2023年10月起逐步開始實施,對進口歐盟的產品課徵碳邊境稅。對產業而言,相信「課稅」的感受更為具體些,畢竟「課稅」直接影響到出口競爭力。
國家發展委員會公布2030年減碳目標為24%正負1%,以期台灣於2050達淨零目標,共提出12項關鍵戰略。以下針對風電/光電再生能源、自然碳匯、前瞻能源、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碳捕捉利用及封存、節能、淨零綠生活7項戰略提出看法。
國家發展委員會日前公布2030年減碳目標為24%正負1%,以期台灣於2050達淨零目標,共提出12項關鍵戰略。以下針對風電/光電再生能源、自然碳匯、前瞻能源、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碳捕捉利用及封存、節能、淨零綠生活7項戰略提出看法。
國發會針對去年3月底公告的「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於上月28日公布「淨零轉型之階段目標及行動」,內容涵蓋能源、產業、生活、社會等四大轉型策略及其衍伸的12項關鍵戰略,而其中與國家未來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的項目,自是經濟部負責的「能源轉型」。為了因應淨零的要求,能源轉型策略除了聚焦風/光兩電擴增、氫能取得與應用、電力系統整合與儲能,也同時著重地熱發電、生質能與海洋能等前瞻能源開發。
小米集團創辦人雷軍3日發公司內部信表示,2023年對於小米而言,是開啟全新發展週期的一年,也是一系列的深刻變革進入深水區之時,集團正處於全新階段的起跑線上,「為未來二~三年的新一輪爆發,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