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防疫便利貼的搜尋結果,共11筆
苗栗縣2名菲律賓籍移工確診,初步判定為移工宿舍群聚事件,台南市勞工局針對移工防疫等工作加強服務與宣導。勞工局表示,轄內移工人數為6萬1868人,其中產業移工共4萬5666人、社福移工1萬6202人,目前移工宿舍的防疫為宣導重點,勸導因應疫情儘量避免不必要的移動和接觸。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緊張,全球已有87國爆發案例,中央疫情中心揮指官陳時中呼籲國人,能不出國就盡量不出國。若真有必要出國,掌握5個重點,先做好必要的防護,並在回國時出現不適,提早向檢疫人員通報,才能免於病毒的威脅。
世衛組織(WHO)2月28日發布「世衛及中國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聯合專家組考察報告」,指出病毒特性屬於新發現病原體(pathogen),人類尚無已知的免疫力。這項病毒具有高傳播性,將造成巨大的社會和經濟破壞。WHO並歸納出10項典型症狀,其中,發燒、乾咳、倦怠佔前三名。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全球五大洲全淪陷,有些國家成為重災區,使得我國對相關國家提升旅遊警示。民眾若有必要出國旅行,除了中央疫情中心的警示分級外,外交部也有4種燈號的提醒。出門前先掌握這些訊息,將能免去不必要的行程取消,或旅程中遭遇疫情的衝擊,以及回國後面臨居家檢疫等問題。
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擴散,民眾除了在出入公共場所時盡量配戴口罩、勤洗手外,居家環境建議也應確實清潔。一般家具、廚房設施可以使用1:100的稀釋漂白水(500 ppm)調配後擦拭,並且隨時確保室內空氣暢通,保持良好通風環境。而浴室、馬桶等衛浴設備則建議用1:10的稀釋漂白水(5000 ppm)來消毒。消毒應該每日一次,並且使用當日調配的漂白水最有效。
國內已出現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罹患新冠肺炎到底會有什麼症狀?當出現哪些徵兆時要盡速就醫呢?胸腔重症醫師蘇一峰分析國內外案例發現,死亡個案通常年齡偏大,從48歲到89歲都有,中位數為75歲;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發燒以外,呼吸道症狀比例更高,達82.4%。
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擴散,政府針對可能染病的危險對象,實施自主健康管理、居家隔離、居家檢疫3種規定防範疫情,最大的差別是自主健康管理的14天內可以外出,但須全程戴外科口罩;居家隔離、居家檢疫則是14天內禁止出家門,兩者規定相同,只是受規範對象有不同條件,一旦違規也都會被罰款。
大陸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台灣日前更出現首例的死亡,其本身為年長者且患有慢性病,研究也指出,雖然目前的死亡率小於5%,當中大多數都為慢性病患者。中山醫大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也曾建議,若學童出現呼吸道或發燒症狀,回家儘量不要接近爺爺奶奶,即使沒有症狀,從學校回家後建議先洗澡,再開始家中的活動,最低限度是將雙手清洗乾。
新冠肺炎持續延燒,加上口罩、口罩難買,民眾除了多洗手之外,可以自行調製稀釋漂白水,用來消毒居家環境、物品等。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指出,使用含氯漂白水加入100倍清水稀釋為500ppm的消毒水即可減少居家細菌、真菌、病毒的感染風險,簡單又便利。
社區傳播的特性為「在社區中走動都會被感染」,因此出現社區傳播時,應會有這四大徵兆:確診案例找不到感染源、本地感染的案例超過境外移入感染的案例、出現持續的傳播鍊以及有廣泛發生的群聚感染案件。綜合上述四點來看,台灣目前正在檢視第一個徵兆,其餘三個在台灣尚不存在,因此台灣並未進入「社區傳播」。
防新冠肺炎,口罩毋寧是最佳利器之一。由於口罩供給量有限,如何正確戴口罩發揮最大效益,你不可不知道。專家說,戴口罩主要是防飛沫傳染,因此若處於戶外通風且空曠的地方,是不需要戴口罩的,反之,在密閉空間又近距離接觸他人,這就可以考慮戴口罩了。至於本身免疫力差,或出現發燒等症狀,甚或出入醫院,口罩務必戴好戴滿啊。從個案得知,新型冠狀病毒傳染力超強,有一確診者即是近距離探病5分鐘就中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