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陳永華的搜尋結果,共14

  • 陳永華墓園區修復動土 獻高粱酒祈福

    陳永華墓園區修復動土 獻高粱酒祈福

     位於台南市柳營區果毅後的歷史建築「陳永華墓原址及墓碑」,將展開周邊景觀修復工程,26日舉行動土典禮,施工單位除準備基本的三牲四果牲禮,還獻上陳永華參軍喜愛的高粱酒祭拜,市長黃偉哲親臨上香,並感謝民間志工朋友平日協助整理維護,盼完工後周邊環境升級,讓後人更便利造訪。

  • 「陳永華墓」園區修復 動土典禮獻高粱酒祈福

    「陳永華墓」園區修復 動土典禮獻高粱酒祈福

    位於台南市柳營區果毅後的歷史建築「陳永華墓原址及墓碑」,將展開周邊景觀修復工程,26日舉行動土典禮,施工單位除準備基本的三牲四果牲禮,還獻上陳永華參軍喜愛的高粱酒祭拜,市長黃偉哲親臨上香,並感謝民間志工朋友平日協助整理維護,盼完工後周邊環境升級,使後人更便利造訪。

  • 新故鄉願景》果毅居民一條心 撐起草菇故鄉

    新故鄉願景》果毅居民一條心 撐起草菇故鄉

     天色微亮,台南市柳營區果毅社區菇農們便戴起頭燈、換上袖套與工作鞋,在陰暗高溫的菇寮來回穿梭,俐落地把顆顆飽滿的草菇收進籃子。但就跟其他台灣傳統農村一樣,有「草菇故鄉」之美稱的果毅,也面臨人口外流、逐漸沉寂的景況;直到10年前,社區透過農村再生、青年返鄉等計畫重新燃起動能,創下1年破百輛遊覽車參訪的紀錄,更讓年過6旬菇農引以為傲的草菇產業,再次發光發熱。

  • 慎終追遠 台南文資處祭拜鄭成功後代5座古墓

    慎終追遠 台南文資處祭拜鄭成功後代5座古墓

    清明節慎終追遠傳統節日之一,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近日展開祭拜古墓,包括柳營區歷史建築「陳永華墓原址及墓碑」,4月3日也將會同鄭氏宗親會及施氏宗親前往祭拜「藩府二鄭公子墓」、「藩府曾蔡二姬墓」、「施瓊芳墓」、「曾振暘墓」等4座市定古蹟,表達對先祖慎終追遠的虔誠。

  • 農會選舉搶先看-行銷農特產一把手 陳永華拚連任

     嘉義縣新港鄉農會現任總幹事陳永華,擔任4屆總幹事以來致力推廣鄉內農特產、建立新港鄉葉菜類王國,讓蔬菜運銷平均價格高於市場平均價4至5元,深獲農民肯定,此次單一候聘,可望順利連任。

  • 永華宮台南遶境 上百陣頭守秩序未開罰

    開基永華宮巡香祈福今天在台南鬧區遶境,全台 38 間廟宇上百陣頭出巡,市府事先強力規範,出巡陣頭比往常更有秩序,聯合稽查小組傍晚前尚未開罰。

  • 永華宮29日台南大遶境 沿途禁燃鞭炮

    開基永華宮祈福巡香29日在台南鬧區大遶境,初估39間宮廟近百陣頭出巡,街頭亂象已可預期,也引起網路論戰;市府今天表示,將展開聯合稽查,沿途禁燃鞭炮,違者開罰。

  • 永華宮 紀念台灣諸葛亮 主祀廣澤尊王

    永華宮 紀念台灣諸葛亮 主祀廣澤尊王

     陳永華是鄭成功身邊重要的智囊軍師,台灣最早的淋滷曬鹽法就是他引進的,台南孔廟也在他的建議之下所建,有「台灣諸葛亮」之稱,永華宮就是為了紀念他的政績所命名,廟內也配祀他的神像。

  • 武術同好演武 紀念陳永華冥誕

    武術同好演武 紀念陳永華冥誕

     主祀神農大帝的台南官田慈聖宮,相傳是延平郡王鄭成功諮議參軍陳永華屯田所建,是當地信仰中心,農曆9月9日適逢陳永華冥誕,廟方18日將舉行慶祝活動,有別一般廟會,以台灣傳統武術邀請賽彰顯先民蓽路襤褸的開墾精神。

  • 等300多年 陳永華入祀孔廟

    等300多年 陳永華入祀孔廟

     1665年,諮議參軍陳永華創建全台首學孔廟,去年底陳永華以孔廟創建者身分入祀孔廟「陳永華開山紀念室」,幕後推手官田慈聖宮主委陳俊銘說,陳永華對台灣貢獻卓著,等了300多年,終於還其歷史公道。

  • 陳永華深耕台灣 市府辦特展

    陳永華深耕台灣 市府辦特展

     金庸《鹿鼎記》描述「為人不識陳近南(陳永華),便稱英雄也枉然」,讓世人對陳永華諸多揣想;鑒於陳永華對台灣近代開發史地位的重要,台南市文化局於孔廟典籍庫首辦「發現陳永華參軍特展」,透過年表、地圖及參軍雕像,完整呈現陳永華擘畫台灣的生平事蹟。

  • 王友輝《鳳凰變》鄭氏王朝女人發聲

     台灣劇場裡難得一見的歷史劇有了新貨,資深劇場工作者王友輝(見圖,文大戲劇系提供)最新作品《鳳凰變》,以十七世紀鄭氏政權短暫理台廿三年為背景,透過鄭成功元配董夫人與鄭克臧妻子陳氏兩位女性的眼光,看鄭氏王朝敗亡原因,一反過往歷史劇大多以男性為主的敘事觀點。

  • 陳以真10線會師 陳明文新港掃街

    陳以真10線會師 陳明文新港掃街

     超級星期天,山區立委候選人都全力造勢拉票!國民黨陳以真,號召選區十鄉鎮支持者,分成五大隊在大林遊行,最後集結後火車站,參加「十線會師,夢想實現」造勢活動;民進黨立委陳明文在新港車隊掃街衝刺。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