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陳清波的搜尋結果,共18筆
苗栗縣陳清波文教基金會每年資助超過百名清寒學生助學金,10年如1日,已有超過3千名同學受惠,今年更有竹南高中學生董殷琪受基金會資助安心就學,以第1志願錄取台大社工系。28日上午,基金會在照南國中舉行今年度獎助學金頒發典禮,新科縣長鍾東錦到場致意感謝基金會義舉,在致詞時回憶起小時親睹親友家境困頓遭遇,鍾東錦忍不住哽咽落淚,期望能擴大自己的獎助學金規模,照顧更多清寒學生。
陳清波文教基金會長年關心苗栗教育,基金會29日宣布111年將核發獎助學金600萬元,來幫助苗栗竹南、後龍與造橋三鄉鎮國中小學、高中100位學生。
苗栗縣陳清波文教基金會自2013年起資助竹南鎮、後龍鎮弱勢家庭學生,最長資助學生目前已經大學畢業,已嘉惠700名有心向上的學子,發出金額高達4千萬元,成為當地最重要的獎學金,31日上午,基金會在竹南照南國中發放今年度獎學金,每人每年金額多達6萬元,共有80名學生受惠。
陳清波文教基會109年度竹南後龍地區弱勢家庭學生助學金、精進輔導獎學金,30日上午在竹南鎮照南國中舉行頒發典禮,苗栗縣長徐耀昌及基金會創辦人陳榮秋等人到場,今年共核定80名學生每年獲助學金6萬元,基金會從先前補助清寒助學金起至今,已有超過3千名學子受惠,金額達5千萬元。
習近平將赴日本大阪出席G20峰會,並與川普會談,市場恐再度掀波瀾。安聯環球投資亞太地區固定收益投資長陳清順(David Tan)26日於「亞洲投資展望記者會」解讀G20後美中貿易可能如何過招,背後又隱含那些投資機會,他指出,從息收潛力、長期報酬、企業基本面三大指標來看,亞洲美元高收益債此刻投資價值已經浮現。
國內最高獎學金助弱勢學童,利用教育翻轉人生,陳清波文教基金會4日於竹南鎮照南國中舉行108年度獎助學金頒發典禮,給予苗栗縣竹南、後龍等6鄉鎮同學「不輸在起跑點」的機會,主辦單位指出,今年申請人數創新高,多數弱勢家庭嘆「大環境不好」使經濟愈發艱困。
昔日穿著迷彩裝質詢,在立法院被封為「金門戰神」的前立委陳清寶,今(5)日在金門日報刊登一則「廣告」,讓金門縣長選戰掀起陣陣波瀾,成為鄉親熱議的話題。
陳清波文教基金會3日頒發苗栗縣竹南鎮與後龍鎮公立高中、國中及國小弱勢家庭學生助學金,讓他們不會輸在起跑點,並提升競爭力。縣長徐耀昌與基金會董事長陳榮秋,頒給80名學生、每人1年6萬元助學金,計發出480萬元,兩人勉勵學生善用助學金,翻轉自己未來。
陳清波文教基金會107年度竹南鎮、後龍鎮公立高中、國中及國小弱勢家庭學生助學金,及年興紡織員工子女助學金補助方案,3日在竹南鎮照南國小舉行頒獎典禮,共發給80名學生計480萬元獎助學金,個人1年助學金6萬元,額度創新高。縣長徐耀昌鼓勵學子,善用獎助學金翻轉自己未來。
陳清波文教基金會4日在竹南鎮照南國小頒發獎助學金,此次審核通過80名竹南及後龍地區的高中及國中小弱勢學生,每人每月可獲5000元補助,共計頒出480萬元獎助學金。獲獎助學生承諾努力讀書,未來也大愛精神回饋社會。
陳清波文教基金會扶助苗栗縣竹南、後龍地區弱勢學子,今天頒發獎助學金新台幣480萬元,共有80名學子受惠,董事長陳榮秋期勉學生不畏逆境,戰勝艱難困苦。
陳清波文教基金會創辦人兼董事長陳榮秋,7日率幹部頒發獎助學金,今年共有80人獲獎勵共發出480萬元。基金會2013年成立以來,累計已頒發2300萬元獎助學金,協助逾300個弱勢家庭學子順利完成學業。
苗栗:陳清波文教基金會連續3年舉辦弱勢家庭學生助學金計畫,9日頒發420萬助學金給竹南、後龍兩鎮家境經濟弱勢且品學兼優的學生,共有70名國中小及高中生受惠;基金會董事長陳榮秋到母校照南國小頒助學金,勉勵學生在困難環境下生活仍能認真求學,未來要記得飲水思源,在能力所及內盡力幫助他人。
伊波拉危機總動員系列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17日電)西非爆發伊波拉,當地公衛體系脆弱,只能圍堵病毒,世衛呼籲各國協防,聯合國計畫援助,愛在瘟疫蔓延時,謠言助長恐慌,比病毒更可怕。
伊波拉危機總動員系列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16日電)西非伊波拉疫情肆虐,病毒雖凶猛卻未改變傳染途徑,不必穿太空裝自保,因此電影情節有誤,但感染後確實無藥可醫,更沒有班機願載病患。
台灣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創櫃板啟用,第一波登板的 19 家企業中,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輔導的企業高達 11 家,占近六成,業界第一。
後龍鎮年興紡織創辦人陳榮秋以已故父親名義成立陳清波文教基金會,3日頒發420萬給竹南、後龍兩鎮經濟弱勢的品學兼優學生,共有70名國中小及高中生受惠。陳榮秋到母校照南國小頒獎,期許學生未來要懂得回饋社會,期待藉此拋磚引玉,為社會增添溫暖。
後龍鎮年興紡織創辦人陳榮秋以已故父親名義成立陳清波文教基金會,3日頒發420萬給竹南、後龍兩鎮家境經濟弱勢且品學兼優的學生,共有70名國中小及高中生受惠,陳榮秋親自到母校照南國小頒獎,期許學生們未來要懂得回饋社會,期待能藉此拋磚引玉,為社會增添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