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陳益盛的搜尋結果,共15筆
宏大國際資產公司總經理陳益盛20日表示,從上半年商用不動產市場的買家類型觀察,「V型化」趨勢來臨,V字二邊分別是賺錢的、不賺錢的企業,同時追逐中間相對稀缺的優質商辦標的,形成「有錢的買不到,沒錢的買不起」現象。展望下半年,由於總統大選將至,高峰已過,陳益盛估全年商用不動產成交量恐縮至1,200億~1,400億元。
兩岸關係緊張、疫情連續三年鎖國,全台飯店市場換手潮在過去四年大噴發,據最新調查指出,全台飯店至少有64家轉手,成交量直逼1,000億元。
宏大國際資產公司總經理陳益盛今(9)日表示,股市大跌進行式,下一步房市呢?「3333」指標,「定存利率加3」、「CPI物價指數3%」、「GDP成長率達3%」、「年建物買賣移轉棟數量減幅少於3萬戶」,這四大重點,為最佳觀察指標。
近期隨著全球升息,引領資金退潮,台股跌破 1萬5,房市交易也逐步由熱轉冷,不少有意購屋的民眾或企業不免心生疑慮而觀望,心想現在適合進場買房嗎?不動產專家宏大國際資產公司總經理陳益盛今(22)日表示,只要選對地點及產品,現在仍是置產的時機,未來最看好二類型產品:商辦、工業廠房。
商辦市場燒燙燙,最新調查顯示,台北市老商辦大樓已站上每坪百萬元大關,新完工或預售中的新辦公大樓開價上看160萬~180萬元,包括忠孝西路的「基泰忠孝」、忠孝東路三段的「台北第四大道」、及復興北路的「興富發A級辦公案」等,都有機會挑戰區域新高。
新冠疫情重擊全球景氣,但悄悄的台灣及全球的資金持續充斥, 股市竟在全台景氣一片低迷,但相對出口暢旺的強勁帶動之下,一舉衝到歷史新高。相對於股市,房地產市場則有另一套劇本演出。近2年鋼筋、水泥、土方運送等多項原物料及工資持續上漲2~3成、甚至部分5成以上,營建成本節節高升遠超過房價上漲幅度,而土地交易行情也持續攀高,房價醞釀非漲不可壓力,建商卻不敢大聲喊漲,因為喊了「會讓社會觀感不好」。
自2021年以來,台灣證券交易市場因資金行情帶動,到後期的訂單滿載、基本面看好,可謂「漲聲不斷」,一直到近日才因台灣疫情趨嚴重的情況下才放緩。相對於股市,不動產市場則已於2019年陸續止跌回升至今。特別看好商用不動產,因為目前台灣有3大進行式持續進行中,而工業地價格也不斷創新高,預估2021年全台商用不動產交易將持續呈現艷陽天。
近年隨著住宅市場高高低低,台北市中心商辦則是穩定微幅成長,交易量也增溫,商仲業者有感的表示難得一季內成交百坪以上辦公個案逾10件,是往年很少看到的景象。而隨著商辦市場需求的逐步增加,北市的商辦交易價格也與住宅價格有逐漸拉近的趨勢。
商用不動產持續發燒,工業地產今年成交量爆量,工廠設立家數也衝新高。宏大國際資產總經理陳益盛1日表示,今年海外台商大舉回台,全球產業布局大洗牌,全台廠房、工業地、商辦等商用不動產交易,迄今已突破千億元,全年挑戰1,500億元。
近十年來商用不動產市場的走勢,隨著產業消長的變化,不同類型的商用不動產市場早已不同步、不同調。尤其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更加速了台灣在全球產業的佈局大洗牌。全台商用不動產交易,廠房、工業地、商辦等預估突破1000億、挑戰1500億,土地交易則有機會突破3000億。尤其是工業地產,更是從十年前的沒人要,到目前的一地難求,主要有四大主流趨勢進行中,分別是:電商物流、台商回流、外資加碼、農工搬遷。
近幾年房地產市場的變化可謂是歷史性的轉變,5年前凡是報導房地產新聞,理所當然談的都是住宅市場,頂多分為豪宅市場及大眾市場2大類。但隨著市場改變,正當舊一代商辦、廠辦汰換潮興起、因應各個產業升級等需求,雙北市的商辦、總部及廠辦需求日趨迫切,不少知名建商早已察覺這股浪潮,近年紛紛在雙北獵地進行企業總部的興建。
企業回流投資、擴廠需求近年旺到爆,吸引建商、電子科技業、傳產業紛紛投入量身打造廠辦和商辦總部的行列。最新調查指出,進行中或潛銷中的企業總部,多集中在台北市大安、中山、南港、內湖、北投為主;其中以興富發建設「復北CBD」總銷逾百億規模、美邦建設「美邦敦南晶鑽」18億元,及南港科技總部50億元等,最受矚目。
不動產市場年度標售大案台北市信義區「世貿三館」,即將在3月底正式公開標售,權利金底價達266.37億元。不動產市場專家直指,這塊被視為地上權土地「地王之王」的標案,「簡直是壽險公司的菜!」預期標脫總價將有機會輕鬆飆破天花板,不受疫情影響。
宏大國際資產公司今(3)日傍晚公布2020年不動產市場概況預測及投資趨勢指出,2020年的台灣的房地產市場,總體表現將是晴時多雲,其中辦公市場仍夯,預估2020年商辦市場仍持續溫和成長,但會逐步放緩;工業地產,則高燒持續;至於零售店面,則是唯一「不見陽光」的產品。
宏大國際資產公司總經理陳益盛今(14)日提出「2019年商用不動產八大投資趨勢」,首先,據金管會統計,在大陸投資設廠的台商上市櫃公司,2018年第三季截止匯回的資金累積高達4337億元,台商資金回流持續購置不動產,其中尤其以工業土地、工業廠房等受惠最大,預期商辦、豪宅、旅館也可望直接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