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陳維昭的搜尋結果,共32筆
楊渡說《大學的脊梁》這書:
前台大校長管中閔就2018年台大校長遴選「卡管案」發表新書。國民黨立委賴士葆14日質詢行政院長陳建仁,願不願意就這段殘害學術自由的歷史,向全民道歉?陳答說:「我不必要說任何道歉,跟我沒任何關係,卡管案各界自有公斷,大家有不同觀點,我們都尊重,我們也有不同看法」。令賴士葆批評陳揆態度傲慢。
前台大校長管中閔發表新書,並還原整個卡管案的過程,引發關注。行政院長陳建仁今(14)日被問及,願就這段殘害學術自由的歷史,向全民道歉?陳建仁則強調不必要說任何道歉,「跟我沒任何關係,卡管案各界自有公斷」。媒體人張禹宣直言,陳建仁這番話恰巧甩鍋到總統蔡英文的臉上。
前台大校長管中閔昨就2018年發生的台大校長遴選「卡管案」發表新書,還原整個卡管案的過程。國民黨立委賴士葆今天質詢行政院長陳建仁時,問陳建仁願不願意就這段殘害學術自由的歷史,向全民道個歉?陳建仁說,「我不必要說任何道歉,跟我沒任何關係,卡管案各界自有公斷,大家有不同觀點,我們都尊重,我們也有不同看法。」
《大學的脊梁:台大校長遴選事件與管中閔心情記事》今(13)日舉辦新書發表會,作者之一楊渡表示,人們很容易遺忘歷史,好像時過境遷,但對當事人來說,事發時的每一天都是折磨,回看2018年簡直是風雲詭譎、凶險無比。
作家楊渡和台大前校長管中閔記錄2018年台大校長遴選事件過程,《大學的脊梁: 台大校長遴選事件與管中閔心情記事》10日出版,楊渡訪談事件中重要相關人士,記錄當年鮮為人知的關鍵內幕;事件主角管中閔則寫下18篇心路歷程,13日舉辦新書發表會。
2月25日台大前校長陳維昭在《2023高等教育改革論壇》上痛陳:「台灣高等教育變成重量不重質,大量人口獲得進入高教的機會但品質卻不佳,形同誤人子弟,而政府,更是結構性地誤人子弟」!
台灣大學校友會文化基金會與比較教育協會今(25)日舉行首場2023高等教育改革論壇。台大前校長陳維昭表示,台灣高教最大問題是缺乏一貫政策,且教育主管變動頻繁,教育政策更容易受民粹影響,「政府結構性誤人子弟」,呼籲官方唯有投資教育,才是真正的前瞻計畫。
台灣大學很難考,從前被稱為「窄門」。現在少子化,比較容易進去了。
曾擔任台大校長12年的陳維昭,以口述歷史方式留下影音紀錄,陳維昭昨提醒台大,大學自主是世界頂尖大學發展學術的必要條件,而干涉學術界的力量永遠都會有,若屈服就會倒退,他建議台大對於國家社會議題應該持續關心,並適時表達台大及學術界的立場。
台大今天舉行《在轉捩點上-陳維昭校長訪談錄》影集發布會,過去曾擔任台大校長12年的陳維昭,將他任內留存的珍貴資料、行醫時期術前開刀計畫及手術手稿檔案等,捐給台大檔案館典藏,他並敲擊檔案館典藏的第一代傅鐘,以傳承台大精神。
台大校長管中閔已上任,面對校長遴選事件落幕,前台大校長陳維昭在最新一期《台大校友雙月刊》發表「六月六日總統官邸談管案」一文,還原居中協調這起人事案過程,指出去年透過前立法院長王金平牽線,前往總統官邸,與蔡英文總統、總統府祕書長陳菊會面,蔡則在會面時提到,管案之所以難解,或許不是政治壓力,而是社會觀感所帶來的壓力。
台大校長管中閔已上任,校長遴選風波也告終,前台大校長陳維昭在最新一期《台大校友雙月刊》發表「六月六日總統官邸談管案」一文,還原去年在前立法院長王金平的牽線下,前往總統官邸,與總統蔡英文、總統府秘書長陳菊商討如何解決此起人事僵局,蔡在會面中兩度表達,台大最大問題是跟企業的關係太密切。
遲來1年的正義,8日台大校內辦喜事氣氛濃厚,許多人胸前貼著台大自主聯盟發送的「有校長真正好」貼紙;10點的典禮,9點半已經擠得水洩不通,現場一位難求,過去一年站在風口浪尖的台大遴委會、為制度發聲的台大師生以及外校校長,都趕來見證這歷史性一刻。
管中閔任台大校長一事,終於在葉俊榮提出辭職的同時拍板定案。雖然可以預料,未來台大內部仍有諸多風風雨雨,但至少它守住了台灣學術獨立的一點尊嚴。在這件事情上,有一個人的名字是不應該被遺忘的,那便是陳維昭。在事情正鬧得風風雨雨的時候,多少來自政治高層的壓力,多少來自綠營的陷阱,多少輿論名嘴的抹黑,陳維昭都不為所動。
葉俊榮「救黨」未成,無法喚醒創黨時期理念。而維護大學自治,被輿論忽視的最大支柱之一,是台大前校長陳維昭。
教育部長葉俊榮多次對外表示,台大校長案獲得解決僅剩「一步之遙」,換言之,也就是遴委會補正程序,並配合召開實質會議,便可解決。對此台大前校長、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召集人陳維昭21日表示,這要看教育部有沒有決心,對的事情就要去做,早一點讓台大恢復正常,也可以早一點讓社會恢復正常。
台大歡慶90周年校慶,今(15)日晚間舉辦校慶餐會,台大代理校長郭大維延續上午在校慶慶祝大會的說法,強調在最黑暗的時刻,更要表現出台大的光芒,呼籲海內外校友支持台大。前校長孫震、李嗣涔及陳維昭等人皆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