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陶藝大師的搜尋結果,共203筆
【愛傳媒簡秀枝專欄】什麼是台灣文物的代表?!葉王交趾陶是也。台南學甲慈濟宮6件葉王交趾陶,評為國寶,備受關注,也枕戈待旦,希望廣作推廣。
台灣陶藝獎是台灣最重要的陶藝競賽,其中為表彰致力陶藝文化者設立卓越獎獎項,是陶藝界最高榮譽指標。今年卓越獎花落新竹縣,由崇尚自然生活的陶藝家沈東寧獲得。沈東寧自1991年移居峨眉鄉,潛心投入陶土創作的他,作品結合當地建築及山巒自然景觀,橫跨實用與創作領域,也斬獲國內多項大獎。
國家工藝成就獎得主蘇世雄於近日因病辭世,享壽88歲。從事陶瓷創作超過30年的蘇世雄,不僅工藝精湛,還替台南市美術館1館中庭製作〈絢爛南國 虹彩夢幻〉作品,兼具傳統與創新,深受民眾喜愛,且其長期從事陶瓷教育推廣工作,桃李滿天下,辭世消息傳出,市長黃偉哲與藝文界均表不捨。
周大觀文教基金會為永續推動「全球熱愛生命運動」,並提倡「天生我材必有用」,28日特別由陽光喜憨天使周以嘉吹奏希望樂章開場,並誠邀天使居長照創辦人王建煊代表頒發全球熱愛生命獎章,肯定罕病多藝天使張沐妍、癌末菊岩陶藝大師夫婦蔡正勝與劉玲溫,同時為聯展開鑼。
嘉義市定古蹟道爺圳糯米橋已159年歷史,當年是南田古道往來必經交通要道,特色古橋長年被雜草埋沒,在宣信國小師生發起「糯米橋築夢計畫」後,嘉義市政府著手「道爺圳糯米橋排水改善工程」,17日竣工揭牌,嘉義市長黃敏惠說宣信師生把夢想送給市府,市府一定努力實現,讓這座橋更有生命力。
來自台南白河蓮鄉的林文嶽,以「泡茶等花開」的修為琢磨創作,今天出席台南文化中心第8屆台南傑出藝術家全國巡迴展,他笑談最初在白河蓮花節路邊擺攤畫蓮花T恤,當一個穿拖鞋、嚼檳榔客人把T恤穿上身,望著身上蓮花臉上綻放笑容,讓他很感動,「美感人人都有,只是我們有沒有去用它」。
雲林縣燈會在國際IAA MUSE Design Awards(繆思設計大獎)大放異彩,今年「2023北港燈會」光影藝術節榮獲展覽活動類別設計金獎,這是繼「2020北港燈會」獲展場設計獎項金獎、「2022北港燈會」獲概念設計類別金獎的肯定後,第3度拿下IAA MUSE金獎,再次印證「燈會原鄉在北港」的稱譽。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美術館228連假好熱鬧,新竹中學百年校慶校友攝影展、戴竹谿人生作品展、新竹縣湖口鄉藝文協會會員聯展,和江觴抽象油畫創作展4大展即日起至3月12日展出,本周六舉辦開幕儀式,縣長楊文科歡迎鄉親共襄盛舉,為連假增添藝文氣息。
雲林縣北港燈會「2023北港光影藝術節」包含主燈區北港朝天宮與5處副燈區,集結11名藝師與藝術家展出近20組作品,活動至3月12日,雲林縣政府17日表示,藝術節特別打造全台首創當代藝閣車「藝馬當先」,讓民眾可在北港媽祖遶境活動前免費體驗真人扮仙樂趣,搶先感受藝閣魅力。
雲林縣北港燈會「2023北港光影藝術節」包含主燈區北港朝天宮與5處副燈區,集結11名藝師與藝術家展出近20組作品,活動至3月12日,17日雲林縣政府表示藝術節特別打造全台首創當代藝閣車「藝馬當先」,讓民眾可在北港媽祖遶境活動前免費體驗真人扮仙樂趣,搶先感受藝閣魅力。
那天驅車來到車水馬龍的台灣大道,緩緩駛進一條偏僻的蜿蜒小徑,沿途沒有人煙,約莫10分鐘,隱身在台中大肚山上一間不起眼的工作坊映入眼簾,那是紅土陶藝大師陳金旺的創作基地「窯谷」。我坐在客廳,陳金旺拿出柴燒茶器沏了一壺好茶,他太太則在屋內默默忙碌著。
台灣好基金會長年蹲點屏東縣潮州鎮,攜手在地業者打造的「潮旅行」廣受好評,去年因疫情停辦後,今年首度擴及5鄉鎮3面相、以12條經典路線強勢回歸,當中有2條路線報名秒殺,為各產業之後的合作迎接美好開始。
2022台灣國際陶藝雙年展「世界的形狀─陶藝作為社會新動能」,即日起在鶯歌陶瓷博物館展出至明年4月16日,除邀請國內外知名藝術家參展,更向日、韓、荷蘭、以色列等共12國的美術館、博物館出借47位名家藝品72件展出,跨域多元的精彩作品齊聚一堂。
鶯歌陶瓷博物館與台北大學海山學研究中心攜手合作「陶藝經典影展」,由海山學研究中心主任洪健榮、9位學生與影展團隊歷經2年關注三鶯文創,完成6部記錄陶藝大師王惠民、曾財萬、吳明儀、蘇正立、陳木泉、賴唐鴉生平故事及創作歷程的影片,17日起至10月30日每天在陶博館1樓陶藝舞台播放。
鶯歌陶瓷博物館與臺北大學海山學研究中心攜手合作「陶藝經典影展」,由臺北大學主任洪健榮、9位學生與影展團隊歷經2年,關注三鶯文創的發展內涵,進而籌畫、拍攝,完成6部記錄陶藝大師王惠民、曾財萬、吳明儀、蘇正立、陳木泉、賴唐鴉生平故事及創作歷程的影片,伴隨三鶯地區近一甲子的歷史時光,17日起至10月30日每天在陶博館1樓陶藝舞臺播放。
台灣陶瓷藝術大展今(2日)於雲林科技大學開展,同時成立「台灣陶瓷協會」,為陶瓷的創作者發聲。去年才剛拿下苗栗陶藝術節陶藝競賽首獎的陶瓷新秀陳子雲也是創會員,不料六月間驟然車禍過世,協會頒發榮譽證書給家屬。
懷念那段沒有電玩、手機,在廟口打香腸、玩抽當,跟著大人圍著「搖鼓仔」流動攤販買黑砂糖香皂、黑人牙膏,還有每月的5日、15日和25日「愛國獎券」開獎的日子嗎?金門陶藝家王明宗費時20餘年蒐羅烙印歷史的懷舊小物,首批百餘件今起在金門縣文化局特藏室展出,帶領大家回到從前,重溫酸甜苦辣、悲歡離合的光陰故事。
南投縣文化園區歷史建築武德殿及附屬建築群,經過2年多閉館整修,1日重新對外開放,同步舉辦《虎泥幸福》陶藝展及親子捏陶活動,欣賞陶藝之美,同時透過捏陶重溫「南投陶」的百年風華。
陶博館最新展覽「釉之丘壑-王修功回顧展」即日起於1樓陽光特展室展出至7月3日。這次展覽精選49件經典作品展出,梳理王修功一生弘揚陶藝歷程,由實用轉型藝術,從單色釉擴展多彩釉,自低溫燒製走向高溫釉下彩,從仿古迎向創新,王修功的陶藝生涯可說是臺灣陶瓷發展史的縮影。
今年桃園市國中校長遴選結束,新屋區大坡國中校長黃博欽未申請調動,選擇留校奮戰完最後一年,明年任期屆滿就累計在大坡服務達10年,為新屋服務時間最久的校長,在學生眼中更是親切得毫無距離感。他也希望,後繼有人能打破此紀錄,讓偏鄉教育更受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