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陸軍領導的搜尋結果,共631筆
美國軍備經濟學家、前美國代理陸軍部長惠特利(John E. Whitley)25日表示,一旦兩岸情勢快速升高,美國會認真作出協助盟邦的行動,一如俄烏戰爭一開始的美國表態,但前題是,台灣方面要有事前充足準備,軍備預算和人力配置需經濟專家群共同參與,目前看來台灣還沒有著手,「屆時盟友要協助也很難發揮」。
美國駐南非大使布里吉提指控南非秘密提供武器給俄羅斯幾天後,俄國媒體今天報導,南非地面部隊指揮官正在莫斯科訪問,討論雙方軍事合作交流事宜。
泰國今日登場的全國大選,被視為是一場由軍方支持的執政聯盟與挑戰現狀的民主派政黨之間的關鍵較量。泰國現任總理帕拉育(Prayut Chan-o-cha)目前面臨聲勢浩大、年輕人支持度極高的反對黨為泰黨(Pheu Thai)和前進黨(Move Forward)的挑戰,是否能順利連任,備受關注。
5月參謀總長異動,這波上將人事調整,蔡總統升了兩位上將,是蔡英文任內升的第12與13位上將。陳水扁總統兩任共升了27位上將,馬英九總統兩任升了14位,蔡總統目前升13位。換言之,馬、蔡兩位總統合計15年,升的上將人數與陳水扁8年任內升的數字一樣。陳水扁升的過多了,他曾在2006年一口氣升了6位上將。
據美國之音報導,美國軍隊在因應中國在海陸空多領域帶來的挑戰的同時,網路空間一場「看不見的戰役」也愈演愈烈。美國國防部門和國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正在呼籲,應該成立一支專門負責網路戰的新軍種,以應對中國等對手帶來的威脅。
警察軍人化近日引發熱議。前立委郭正亮27日在《亮劍台灣》節目指出,台灣治安惡化是因為警察結構已經出了問題,2019年監委報告,由於年金改革,很多警察不願退休,寧可領現職薪水,在職基層警佐平均年齡已達42歲,且46歲以上人數佔比高達3成6。目前警察實際編制約6萬8千多,46歲以上的現在可能佔百分之40。林右昌身為內政部長,竟然沒有代表警政署,把警力不足的危機反映給國安會,未來人力調度怎麼辦?
工業電腦廠融程電(3416)歐系車檢平板客戶傳出延長採購合約,有利中長期出貨動能,加上公司預計下半年新訂單機種陸續導入、強固型筆電成功切入國防、軍工、石化領域,挹注出貨動能。法人看好,在高毛利產品貢獻程度逐步提高之下,有利產品組合優化,毛利可望維持高檔水準。
好友傳來一則一年半以前中華民國軍方的軍事舊聞。原來是在當時新的財政年度2022年的國防預算書中,揭露了中華民國國軍軍官為3萬6千人,士官有8萬9千人,士兵則是4萬4千人。顯而易見的是,部隊中士官人數比士兵員額足足多了一倍,如此有基層士官實質被當成兵來使用的顧慮,無怪乎軍事專家,前國防委員會立法委員林郁方博士,大聲疾呼當局要改變這種全世界絕無僅有的怪現象。
蔡麥會後引來共軍進行3天圍島演習,前立委蔡正元11日在《新聞大白話》節目強調,美國親共和黨的雜誌《American Interest》(美國利益)說,如果讓中國大陸覺得美國跟台灣對他有敵意,領導階層就會出現武力處理台灣問題的決定,反之則不會急統。而攻台是中共政治局而非解放軍能決定,如何降低緊張,如果政治人物不做調整,推給軍人,軍人推給全民皆兵,回到美國打南北內戰的邏輯,就太不負責任了。
(文/王雅芬)近日雙英分別啟程前往大陸與過境美國進行交流,期望為臺灣的未來開拓新天地。然而台灣的民間對二位前任與現任的領導人的出訪出現多種看法,對民眾而言只要不是將台灣推向危險與戰爭的言論,都是人民的聲音都該被尊重。
拜登政府聯手荷蘭、日本,限制大陸取得高階晶片製造設備,北京開鍘美光(Micron)後,日媒報導,傳出中國大陸考慮「禁止稀土的高性能磁鐵製造技術出口」,來對美國進一步反制。稀土除了用於智慧手機、電動汽車、核磁共振機等,也可用於戰機和導彈等軍事領域,相當具有戰略價值。
俄烏戰爭持續至今,雙方已在烏克蘭東部城市巴赫姆特(Bakhmut)鏖戰超過7個月。不過根據英美最新情報顯示,俄軍攻勢有減緩跡象,而且俄羅斯還解封了二戰時期生產的老舊坦克,顯示軍隊已出現裝備庫存短缺問題。
美國對華半導體出口限制不斷升級,去年以國安為由禁止輝達(Nivida)向大陸客戶出售A100和H100等2款先進晶片。輝達日前表示,已經開發出符合出口規定的H800晶片,阿里巴巴、百度和騰訊等大陸科技巨頭都在使用。
馬英九以掃墓祭祖名義赴大陸訪問,並帶領學生進行交流活動。陸委會和綠營的反應,很詭異,也很滑稽。
在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抵達莫斯科進行國事訪問之際,烏克蘭重申,任何未來的和平計劃,都必須以「俄羅斯軍隊完全撤出烏克蘭領土」為前提。
大陸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昨天上午9點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選舉國家領導人及人大常務委員會正副委員長。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以2952票全票當選大陸國家主席、中國中央軍委主席,正式全面開展最高黨政軍領導職務,邁入第三個任期,並預定在13日以新任國家主席身分發表談話。此外,韓正當選國家副主席,中共政治局常委趙樂際當選全國人大委員長,當選者皆進行憲法宣誓。會議還表決通過大陸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
大陸國家領導人習近平進入第三任期,在10日大陸全國「兩會」(人大、政協會議)上,習近平全票當權國家主席與中央軍委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趙樂際和王滬寧,分別當選全國人大委員長與全國政協主席。國家副主席一職則由卸任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韓正當選。
因應中國大陸在印太地區擴建軍力,美、英、澳2021年締結「AUKUS安全協議」,三國領導人下周將在美國聖地牙哥聚首,宣布為澳洲籌獲核潛艦的協商結果。由於6艘現役柯林斯級(Classe Collins)柴電潛艦面臨汰舊問題,根據協議,澳洲預計在2030年代購買至多5艘的美國維吉尼亞級(Virginia class)核動力潛艦;與此期間,據信英國已成功爭取為澳洲設計核潛艦,澳洲可望成為全球第7個擁有核潛艦的國家。
大陸兩會上周末揭幕,產業界出席名單受到關注,為人所熟知的網路巨頭領導者,包括騰訊主席馬化騰、百度總裁李彥宏及網易執行長丁磊等人都未受邀,取而代之的則是半導體、人工智慧等關鍵領域的大老闆,突顯北京當局的科技政策已經有所改變,一代網路巨頭退居二線。
大陸財政部5日公布2023年政府預算草案報告,國防預算較去年增長7.2%。大陸學者指出,大陸面臨的安全環境更加複雜多變,隨時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因此對國防費用提出相應的實際要求。外國學者則認為,大陸顯然正致力於做好軍事準備,以應對所有潛在的安全挑戰,「包括意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