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陽信銀行的搜尋結果,共291筆
財政部20日宣布,除了原訂12家金融機構,玉山銀行也加入普發現金ATM提領行業,使得可提領普發現金ATM的全台復蓋率超過8成。
陽信銀行公布2月自結,稅前盈餘3.89億元,前二個月累計稅前盈餘9.27億元,稅前每股盈餘0.28元。
為提供客戶更便利、舒適之金融環境,陽信銀行臺東分行於3月6日舉行喬遷開幕儀式,並舉辦剪綵活動,邀請地方仕紳共同分享喬遷開幕之喜悅。
喜迎金兔年新年新氣象,陽信銀行宜蘭分行2月20日舉行喬遷開幕儀式,並舉辦剪綵活動,廣邀地方仕紳蒞臨指導,共襄盛舉。新址位於宜蘭市嵐峰路一段171號,為嵐峰大道上的黃金店面,鄰近神農商圈、宜蘭大學商圈及宜蘭運動公園,擁有地段優勢,所屬區域高級住宅密集且具金融發展商機。
依據陽信銀行自結,今年1月稅前盈餘5.37億元,創同期新高,稅前每股盈餘為0.163元。截至1月底總資產達6,727億元,淨值為418億元,同期年增9%。另逾放比0.15%、備抵呆帳覆蓋率875.38%,資產品質良好,優於同業平均。
陽信銀行日前發現有10多名客戶的網銀帳號遭不明人士輸入錯誤的密碼多次,網銀啟動保護機制,將帳戶鎖定,陽信初步了解,錯誤密碼並非由帳戶本人輸入,而且登入的IP疑似來自同一位置,懷疑遭離職員工惡搞,2月初已向士林警分局發文尋求協助,警方將以妨害電腦使用罪積極偵辦。
2022年雖受俄烏戰爭、通膨、升息及疫情等利空因素影響,陽信銀行獲利仍超標。陽信銀公布最新自結獲利情況,各項營運績效與規模仍持續穩定成長,2022年稅前盈餘51.58億元,超越年度42億元的預算目標,達成率為123%,稅前每股盈餘為1.615元,較2021年底大幅成長59%,創下歷年最佳成績。
陽信銀行自結11月單月稅前盈餘1.36億元,11月獲利較低主要因售出評價有損失債券,並將該部位轉買利率較高債券,短期雖造成獲利減少,但長期而言,除可活絡資金操作,也能增加未來利息收入並提升獲利。
「168周報」總編輯兼發行人翁立民,遭檢方起訴指控,2019年刊載內容不實之報導文章,指摘陽信銀行未定之擔保品卻仍核貸36億元,台灣高等法院駁回上訴,依銀行法之妨害信用罪,判處有期徒刑5月,如易科罰金。可上訴。
搶搭卡達世足賽熱潮!高雄陽信銀行女子足球隊 3 位女將,貼身指導茄拔國小的小朋友們, 讓他們體驗足球魅力,並宣傳12月3日即將到來的「2022 仙境西拉雅山海圳- 大圳之路」健走活動。
銀行局17日公布,國銀第三季底平均流動性覆蓋率(LCR)為127.27%,比第二季拉高0.74個百分點,但去年四季及今年第一季都是在130%以上,去年第一季更有137%以上,今年第二季及第三季跌破130%,代表國銀合格高品質流動資產減少,其中可100%計入的就是現金部位。
陽信銀行自結10月單月稅前盈餘4.3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1%,前十月累計稅前盈餘48.65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30%,超逾全年稅前淨利42億元的目標,累積稅前每股盈餘1.53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0%。
陽信銀行獲金管會核准新設竹科分行,於10月17日隆重開業,同時舉辦剪綵儀式,廣邀地方仕紳共襄盛舉。
陽信銀行前三季核心業務維持穩健,獲利持續攀高,且連三季正成長,全年獲利提前達標,根據該行統計,9月稅前盈餘4.78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55%,前三季累積稅前盈餘44.36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1%,提前達成全年稅前盈餘42億元目標。
中央銀行公布今年第二季本國銀行營運績效季報,40家銀行稅前盈餘合計1,835.86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小幅成長3.4%,每一銀行員平均貢獻度192.65萬元,且由第一季年減3.99%轉為年成長2.53%,主要反映央行3月升息1碼(0.25個百分點),銀行利差擴大的效應。
陽信銀行自結8月單月稅前盈餘5.12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34%,前八個月累積稅前盈餘39.58億元、年增28%,單月及前八月獲利表現皆為歷年最佳,累積每股稅前盈餘1.3元,獲利穩健成長,逾放比0.15%、備抵呆帳覆蓋率941.66%,資產品質良好。
據傳古人為讓年輕人熟悉科舉制度,特別發起了博餅遊戲將6個骰子當成狀元、榜眼、探花等階級,每逢中秋家人團圓玩上一把,成為有趣習俗。另有一說是鄭成功占據金門、廈門時,為排解士兵鄉愁,用這套遊戲鼓舞軍中士氣。
為擴大服務客戶,提供優質金融服務及更舒適環境,陽信銀行南投分行於9月5日遷移至南投縣草屯鎮太平路二段118號,並舉辦剪綵儀式,廣邀地方仕紳蒞臨指導,共襄盛舉。
陽信銀行自結7月單月稅前淨利5.41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1%,前七個月累積稅前盈餘34.46億元、年增27%,累積每股稅前盈餘為1.14元,獲利穩健成長,逾放比0.15%、備抵呆帳覆蓋率964.56%,資產品質良好。
央行用升息緊縮資金,債券價格也受影響、導致持債量大的銀行淨值縮減,加上純網銀加入競爭加劇等多重不利因素,「用錢賺錢」的銀行可用資金銳減,於是「自立自強」發行次順位金融債券向市場籌措資金,統計上半年共已發行17檔,創2018年同期以來新高,7月還有新光銀行、中國信託及華南銀行發行,預估這股熱潮將持續至下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