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隨油徵收的搜尋結果,共20筆
現行汽車燃料使用費採隨車徵收,依照汽缸排氣量預估固定金額,而非依照實際燃料使用多寡進行徵收,綠委高嘉瑜認為這違反使用者付費及公平原則。國民黨台北市議員游淑慧提到過去垃圾費隨水徵收改為隨袋徵收,成功達到垃圾減量了。她贊同汽車燃料費應從隨車徵收改為隨油徵收,但交通部一再拒絕修法,只為了政府徵收方便,不顧進步公平原則。直批民進黨只會搞中介法,民眾期待又符合公平的法案卻不屑一顧。
我國公布2050淨零碳排策略,加上立法院近期審議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案,外界關心電動車是否徵收的公平性問題。交長王國材19日在立法院明確指出,現階段鼓勵電動車,因此不徵收汽燃費,未來汽燃費將維持隨車徵收,因汽燃費是道路使用維修費用,勢必要將電動車放到道路使用費中,未來當電動車使用量多到一定數量後,將在某個時間點徵收汽燃費。
政府訂定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2040年汽機車新售車須達到全面電動化,隨著電動車占比攀升,交通部長王國材昨日首度鬆口,汽燃費仍應隨車徵收,現階段電動車雖不徵收汽燃費,但未來勢必納入。業界則建議2030年後會較適當。
國發會訂定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2040年電動車及電動機車新市售占比要達到100%,城市內公車2030年全面電動化,而隨著電動車占比攀升,國內汽燃費收費方式有改善必要,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今邀請交通部進行專題報告,部長王國材則認為,汽燃費仍應隨車徵收,也不宜改變名稱,現階段電動車不徵收汽燃費,但未來勢必會納入。
環保署2020年預告修正「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收費費率」草案,為改善空氣品質,費率調漲備受矚目,然而環保署以疫情影響為由暫緩檢討空污費率,導致該草案至今未果。民進黨立委洪申翰表示,製造業在疫情期間訂單接到手軟,怎麼會繳不出低到不行的空污費?「我覺得我被羞辱了」。
國內汽燃費採隨車徵收而非隨油徵收,收費公平性多年來爭論不休;近年來電動車暴增,而電動車同樣是用路人,卻毋須繳燃料稅,更擴大不公平現象。交通部評估,隨油徵收若達每年530億元養護興建公路等費用,自小客車每公升加油費可能增加高達3.7元;若限制不得超過油費5%,每公升僅多收1.4元,又短收300億元,衝擊養路財源。目前將朝向汽燃費採全車重量或里程徵收研議。
自用汽機車牌照稅正值開徵期間,國民黨中常委聯誼會祕書長謝坤宏依據基層反映發動提案,建議黨籍立委提案廢除年徵「車輛牌照稅」,明天將在中常會討論。
我國汽燃費隨車輛目前採以排氣量徵收,外界呼籲改採隨油徵收,但有另一派人認為不公平,議題爭執多年無法取得共識。交通部運輸研究所近日完成「汽車燃料使用費徵收及里程計費可行性報告」,建議汽燃費維持隨車徵收制度,同時考量到電動車是未來趨勢,隨油徵收恐不適合,且當電動車達一定比例即應開始徵收汽燃費。
我國汽燃費隨車輛目前採以排氣量徵收,外界呼籲改採隨油徵收,但有另一派人認為不公平,議題爭執多年無法取得共識。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指出,電動車是未來趨勢,無論哪種方式都無法公平,提議採隨行駛里程或車輛總重徵收,明年中將提出可行性報告,同時擬把汽燃費改名為「道路維護管理費」。
據韓國《中央日報》昨日報導, 首爾市在1月15、17、18日三天啓動嚴重霧霾免費大眾運輸政策後,該政策的實際效用引起廣泛爭議。首爾市原計劃不惜通過增加預算,繼續維繫這項一天就需投入50億韓元(新臺幣1.35億)左右經費,為400萬乘客提供免費大眾運輸的政策,但最終仍舊廢除。
行政院為解決空汙問題,規畫每年將空汙基金中隨油徵收的空汙費,提撥2成給地方政府自主運;有媒體11日在市議會定期會開議前,詢問台中市長林佳龍對此的看法;林佳龍說,空汙基金的重新分配,將使地方政府承擔起更大的角色,與中央共同合作防治空汙,他相當支持。
油價默默回漲,隨油徵收空汙費調高,擁低油耗優勢的油電車(Hybrid)再度成為市場焦點,車商配合讓利,讓油電車價降至貨物稅減半優惠門檻,提升銷售競爭力搶客。現代(Hyundai)油電車Ioniq挾百萬元有找的高C/P值(性價比)優勢,首批輸台新車上市2個多月即售罄,總代理南陽實業緊急向原廠追加配額。
油價估小漲或持平 空汙費調升
為整頓空汙,環保署昨(30)日公告,隨油徵收的「移動汙染源空氣汙染防制費」費率將從9月1日起調整,車用汽油自每公升0.2元調高至0.3元、車用柴油自每公升0.2元調升為0.4元,以小客車每月平均加200公升計算,每月多付20元、一年增加240元開銷,預估一年可挹注19億元空汙基金收入。
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林俊憲今天說,過去不分朝野都曾提案希望汽車燃料使用費改為隨油徵收,但交通部死都不改,堅決抗拒,希望交通部儘早拿出改變方案,否則就由國會改。
燃料費改隨油徵收的話題,幾十年來紛擾不斷。立委林俊憲7日召開「改革還要等多久?要求燃料稅隨油徵收」記者會,痛批交通部食古不化,不願認真改革,反對的理由千奇百怪,還敘述1960年代的隨油徵收政策,當年引發地下油品氾濫為由停辦。
去年11月,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連署通過提案「汽燃費隨油徵收」,交通部昨回應指出,若實施隨油徵收,電動車會收不到費用,未課徵汽燃費油品可能轉售,農漁機械用油要退汽燃費,會增加行政成本等,故仍會維持隨車徵收,但交通部指出,現制也可檢討、調整,會交運輸研究所評估。
汽機車行照、駕照自民國102年起改為終身免換發,以往因汽燃費是採隨行照換發時一併徵收,駕駛每兩年換一次行照,順便繳汽燃費,技術上簡易可行,現在因免換照,導致去年有高達366萬輛汽機車汽燃費欠費不繳。交通部公路總局去年底為了催繳欠費,對366萬車主寄發「雙掛號」補繳通知單。
各型汽車機車每年燃料稅又即將開徵了,令人詬病的是以車徵收、而不分用路多少,實在很不公平。
在台灣、美國、香港開過車,隱約知道三地的油價香港最貴、台灣次之、美國最便宜。不過自己不是好比價的精明消費者,十多年來,只知道在香港開的一.五公升小車,加一次油的花費從四百多港幣,漲到六百多港幣。因應之道,只有遵循經濟學基本的需求定律,減少開車,多搭地鐵和公車。甚至有同事連車都賣了,每天利用大眾運輸工具上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