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隼鳥號的搜尋結果,共20筆
日本宇航局(JAXA)官員周二說,他們已開啟了「隼鳥2號」(Hayabusa 2)所帶回的返回艙,驚喜的發現土壤和氣體的數量超出了預期,顯示任務非常成功。
上星期六晚間,南澳洲的夜空出現一道火流星,科學家對此興奮不已。原來這個火流星是「隼鳥2號」(Hayabusa-2)所投放的返回艙,裡頭有龍宮小行星(Ryugu)的岩石樣本。幾小時之後,搜尋團隊成功找到了完整無損的返回艙。這絕對是日本太空探測史上最成功的一次任務。
一群科學家正在南澳洲的沙漠小鎮伍默拉(Woomera)忙碌的準備著,他們是在等待日本航太局(JAXA)的隼鳥2號(Hayabusa2)返回,探測器上攜帶著龍宮小行星(Ryugu)的砂粒,可以說是來自龍宮的伴手禮。
日本小行星探測船隼鳥2號(Hayabusa2)於週三完成了探索龍宮小行星(Ryugu)全部的任務,將要攜帶著小行星的岩屑樣本返回地球,它將展開長達一年的返家之旅。
日本「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機11日再度成功登陸「龍宮」小行星。隼鳥2號這次還完成史上首次的任務,成功採集了小行星內部的岩石碎片,將有助於研究太陽系演化歷史。
日本「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機11日再度成功登陸「龍宮」小行星。隼鳥2號這次是為了完成世界上首次的任務,採集小行星內部的岩石。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表示,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 Hayabusa 2)開始降低高度,準備第2度降落「龍宮」(Ryugu)小行星。這一次的任務是採集4月時,製造出的人造隕石坑旁邊噴出的物質。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5日表示,小行星探測機隼鳥2號 (Hayabusa 2)成功在龍宮小行星(Ryugu)表面擊出人造隕石坑,至於人造坑洞的畫面,還需一段時間的資料接收才會回傳。
日本宇宙航空開發機構 (JAXA)於2018年9月22日成功的將隼號2號(Hayabusa2)的兩具小型探測器彌涅耳瓦-II (Minerva-II)降落在龍宮小行星(Ryugu)上,並且傳回了表面照片,之後隼鳥2號也會降落在龍宮上,以收集小行星的表面物質,並送回地球。
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21日宣布,持續在觀測小行星「龍宮」(Ryugu)的探測船「隼鳥2號」(Hayabusa2)已成功的與探測小行星地表的小型機器人分離。第一代隼鳥號2005年未能讓同型機器人成功降落系川(itokawa)小行星的地表,時隔13年的挑戰是否能確實登陸龍宮地表,還需等明天(22日)傳回的畫面才能判定。
日本宇宙航空開發研究所(JAXA)發布了隼鳥2號(Hayabusa2)拍攝的小行星龍宮的新照片,距離已相當接近,小行星的細節已經變得清晰。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表示,隼鳥2號探測船(Hayabusa2)已經接近目的地「龍宮」小行星(162173 Ryugu ),因此先關閉航行用的離子引擎,進入最終調整軌道的階段。預計最快將在6月21日至7月5日調查「龍宮」。
連接日本本州和北海道的北海道新幹線26日正式通車營業。「新函館北斗站」26日一早在通車紀念儀式後,首班列車「隼鳥10號」於凌晨6時35分發車,東京出發的首班列車「隼鳥1號」在上午11時之前便抵達「新函館北斗」站。
共同社4日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3日表示,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初期性能確認工作已順利結束,進入正式飛行的巡航運行狀態。據悉,「隼鳥2號」設備正常,飛行順利。
共同社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和三菱重工業公司3日宣布,當日下午3點9分左右,H2A火箭26號機把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送入了預定軌道。負責此次項目的JAXA教授國中均說,「隼鳥2號的宇宙航行終於開始了。」隼鳥2號將對小行星進行採樣後於2020年返回地球。
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今天下午從鹿兒島縣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升空,將自小行星帶回砂石等微小物質,預計2020年底返回地球,飛行距離共約52億公里。
日本今(3)日成功發射H2A火箭26號機,將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送上太空。隼鳥2號預計2018年抵達目的小行星,在結束採樣和調查後,將於2020年底返回地球。這趟宇宙旅行約需花費6年時間,跨越50億公里。
日本今天下午將從鹿兒島縣種子島宇宙中心,以H2A火箭發射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
日本外務省22日宣佈,有關預定於本月30日發射的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日美兩國政府正式商定建立合作機制,並已進行了換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將爲「隼鳥2號」提供深空通信網。
日本公立學校中第一所全員住校的男校,且與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合作的航太教育實驗校,鹿兒島縣立楠隼中學預定明年4月開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