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集錦攝影的搜尋結果,共08筆
「握手」一般而言是禮儀與友誼的表徵,也是表達著信任、協調與平等。握中有種微妙的互動關係與未知的影響力,外交上更是如此。《世紀之握》是許捷芳在1958-1998年任職外交部專責攝影期間,所拍攝的國家重要活動的紀錄。細數四十年來,有歷任總統與官員接待來訪的126國元首、政要、風雲人物,以及出訪友邦的珍貴歷史影像。他用相機記錄每一個歷史的瞬間,留下外交史上重要的一頁。
2017香港蘇富比春拍,首推中國攝影先驅郎靜山專場「光之繪畫」,網羅郎靜山24件作品,涵蓋紀實、靜物、人物、裸體、集錦、影繪等主題,多數作品由郎靜山親自鈐印,還有蔣經國、郁達夫等名人題款,其中《春樹奇峰》、《群峰聳翠》、《東西橫貫路》、《仙山樓閣》、《蟪蛄愛草綠》5幅於3月18、19日在香港蘇富比台北預展當中現身。
早在1940年代,郎靜山就已發表「集錦攝影」概念,結合西方攝影術的寫實特點,與中國傳統山水畫之多重視點構圖,不僅融合中國畫理與寫實景物,也跳脫攝影從固定視點出發框架景物的侷限。
國慶煙火在苗栗及國際藝術季熱鬧中圓滿結束,國慶煙火攝影比賽接著登場;然而,在最近一連踢爆得獎作品涉嫌合成爭議聲中,這項參賽規則卻未規範不得合成或後製,讓一些傳統嚴謹派的攝影同好怒批「無疑鼓勵作品造假」,讓攝影藝術蒙塵,有人在未詳閱簡章下,更是後悔參加這場像「玩數位遊戲」的賽事。
《第七屆數位島嶼攝影比賽─海.島.人攝影展》即日起至6月17日於國立台灣博物館展出。內容包括「地景與生態」、「產業與人文」二組共36幅得獎作品,攝影者們以獨具慧眼的角度記錄日常景觀與產業,表達其社會關懷。特展同時精選歷屆參賽作品以實體展示或數位方式輪播,希望能引領觀眾看見台灣與離島海邊的豐富生態與特色人文風情。
國立歷史博物館《畫影江山-郎靜山攝影作品特展》正於湖北省博物館舉行。其中,中華民國最早人體攝影作品《少女》、郎靜山晚年大型遺作《湖山攬勝》及《百鶴圖》等重要之作,都於此展中現身。結束湖北站後,該展將移師安徽博物院及江蘇淮安。
國立歷史博物館、中華海峽兩岸文化資產交流促進會聯合策畫「畫影江山:郎靜山攝影作品特展」,四月十日起在湖北省博物館、安徽博物館兩地巡迴展出。
二○一二香港蘇富比春拍,卅一日起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陸續登場,「廿世紀中國藝術」專場除了推出趙無極、吳冠中等人作品,還首次推出攝影單元,挑選中國、台灣和香港攝影家共十七件作品上拍,包括郎靜山、「台灣攝影三劍客」之張才、鄧南光和李鳴鵰,以及莊靈拍攝年輕時的楊麗花,均在上拍之列。「中國書畫」部分,焦點拍品當屬齊白石的稀有之作、金箋山水花卉屏風《谿橋柳岸、海棠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