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集雅軒的搜尋結果,共20筆
雲林縣縣定古蹟北港鎮集雅軒,創立於清咸豐年間,為北港朝天宮迎媽祖僅存的北管軒社,25年前一批百年文物遭竊,軒員近2年透過樂曲同好、網路照片,陸續於宜蘭、台南、嘉義尋回,有如神助,14日於集雅軒舉辦「神應、復返」特展,感謝集雅軒祖師爺西秦王爺保佑,讓眾文物得以「物歸原主」。
雲林縣北港鎮集雅軒曲館經修繕20日正式揭匾啟用,除依古禮前往北港朝天宮迎請媽祖鑑壇外,也舉行6名年輕新生樂手入館儀式。創立於清咸豐年間的集雅軒有160餘年歷史,已由雲林縣政府指定為縣定古蹟,藉由新血輪的加入,永續傳承地方戲曲文化。
雲林縣定古蹟北港鎮傳統音樂會館集雅軒,響應「2021全國古蹟日-雲林祕寶」,20日舉辦「超越1甲子的世代技藝-雲林大木匠師展」,邀請老、中、青3代大木匠師到場解說。其中,95歲的匠師許澤南,超過1甲子的純熟工藝,令在場民眾印象深刻。
縣定古蹟雲林縣北港鎮傳統音樂會館集雅軒,響應「2021全國古蹟日-雲林祕寶」,20日舉辦「超越1甲子的世代技藝-雲林大木匠師展」,邀老、中、青3代大木匠師到場解說,其中95歲的許澤南匠師,超過1甲子的工藝,令在場民眾印象深刻。
自清朝咸豐年間開館的雲林北港集雅軒,是北港頗有名氣的北管子弟戲團,也是雲林縣少數有曲館建築的北管社團,2012年被公告為雲林縣定古蹟,5件古物登錄為一般古物,修復工程進行1年多的集雅軒建物進度9成,昨日提早舉行西秦王爺等神像及牌位入火安座大典。
百年歷史的雲林縣北港鎮「集雅軒北管曲館」年久失修,經文化部補助900餘萬元,8日依古禮舉行上梁大典,集雅軒已由雲林縣政府公告為縣定古蹟,是北港地區僅存的北管百年藝陣文化發源地,將於明年1月完工,再現歷史風華。
百年歷史的雲林縣北港鎮「集雅軒北管曲館」年久失修,經文化部補助900餘萬元,8日依古禮舉行上梁大典,集雅軒已由雲林縣政府公告為縣定古蹟,是北港地區僅存的北管百年藝陣文化發源地,將於明年1月完工,再現歷史風華。
雲林縣北港鎮集雅軒曲館目前進行「歷史現場再造修復」工程,發現4扇清朝時期的大門別具巧思,門後有1塊門板可藉由軌道上下滑動來開閉門上的鏤空窗,這種軌道門目前僅見於台南鹽水8角樓、台中霧峰林家景薰樓,非常特別,極具保存價值。
百年歷史的雲林縣北港鎮「集雅軒北管曲館」年久失修,地方擔憂重要傳統民俗就此失傳爭取經費維修,20日展開維修事宜並依古禮舉辦出火典禮,預計明年底完工,再現百年曲館風華。
百年歷史的北港鎮「集雅軒」北管曲館日前整理閣樓發現一尊活動式木偶,經雲科大文化資產維護系教授鑑定,確定是清末古物「田都元帥」軟身神尊,活動式設計相當罕見,由於其手腳已毀損,將展開修復永續傳承。
百年歷史的「北港集雅軒北管曲館」致力古物保存,為讓年輕人更貼近古物之美,將集雅軒清朝時期督隊旗結合文創,3日推出雲林縣第1件民間古物文創品「集雅軒督隊包」,用創意讓老文物有了新生命。
百年歷史的「北港集雅軒北管曲館」致力古物保存,近日整理館內蒐藏的弔喪旗,由雲林縣政府公告為指定古物。弔喪旗用於對館內有貢獻的先賢去世時,懸掛於弔喪禮堂與家中,記錄早年尊重先賢前輩的傳統。
百年歷史的「北港集雅軒北管曲館」致力古物保存,近日整理曲館蒐藏的弔喪旗,27日正式公告為指定古物。弔喪旗用於對館內有貢獻的先賢去世時,懸掛於弔喪禮堂與家中,記錄早年尊重先賢前輩的傳統。
雲林北港集雅軒今年與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合作,進行百年文物「集雅軒繡製綵旗」修復,15日針對尚未列入文化資產的早期繡品,利用「暫時性加固」技術加以保存,搶救這些珍貴的歷史文物。
雲林北港鎮百年北管藝陣「集雅軒」為傳承地方戲曲文化,與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合作,由學生參與北港媽祖藝陣遶境,從實務經驗中學習,年輕新血輪加上產學合作,推廣深化在地文化。
北港鎮集雅軒北管藝陣保存1面清朝時期繡製彩旗,已有160餘年歷史,由於年久失修多所破損,為重現繡旗原貌,29日由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刺繡中心展開修復,預計花費112萬元、耗時2年,讓繡旗重現風華。
雲林:台大政治系畢業的現任縣議員蔡岳儒,尋求縣議員3連霸,4日成立競選總部,擁有130多年歷史的北港集雅軒,主委蔡光雄致贈復刻版「督隊旗」,象徵監督政府。
百年藝陣「北港集雅軒北管曲館」,前年獲選為縣定古蹟,館員們積極蒐集相關文物,1名資深館員日前整理住家,發現4件百年戲服塵封箱底,3日歸還曲館,精緻的手工戲服,訴說著當年「子弟戲」風采。
百年藝陣「北港集雅軒北管曲館」,前年獲選為縣定古蹟,館員們積極蒐集相關文物,1名資深館員日前整理住家,發現4件百年戲服塵封箱底,3日歸還曲館,精緻的手工戲服,訴說著當年「子弟戲」風采。
百年歷史的「北港集雅軒北管曲館」年久失修,地方擔憂傳統民俗就此失傳,積極向縣府爭取維修經費,31日文化處前往勘查,允諾將集雅軒曲館列為首批古蹟調查報告對象,盡快爭取整修經費,確保百年藝陣得以永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