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雕塑學會的搜尋結果,共16筆
新竹生醫園區內的筑波醫電大樓,將一樓大廳做為「筑波藝廊」,5年來展出多檔藝術展覽,近日展出「青藍藝術季-美的饗宴」台藝大全國校友聯展暨台灣雕塑學會聯展,縣長楊文科24日前往觀賞,並頒發感謝狀給筑波科技董事長許深福,感謝筑波藝廊讓藝術家展出作品,增加新竹地區欣賞藝文展覽的機會。
3月8日是國際婦女節,鶯歌陶瓷博物館為了展示女力之美,即日起至27日在1樓陽光特展室展出「以人為中心點—台灣陶瓷雕塑學會創作展」,集結17位女性陶藝創作者陶藝品,展現其內心柔軟一塊,以及豐沛的創造力,期望激發大眾生命靈感與動力。
疫情微解封,憋太久的人潮逐漸走出戶外。南屯區豐樂雕塑公園內陳列歷年露天雕塑大展得獎優秀作品54件,包括青銅、石材、不鏽鋼等材質,經風吹日曬雨淋,部分作品產生鏽蝕;中市府建設局啟動保養作業,採兩階段進行,預計8月底完成,延續雕塑公園精神標的及風采。
本土疫情微解封,憋太久的人潮逐漸走出戶外。南屯區豐樂雕塑公園內陳列歷年露天雕塑大展得獎優秀作品54件,包括青銅、石材、不鏽鋼等材質,經風吹日曬雨淋,部分作品產生鏽蝕情形,為維護雕塑作品;台中市政府建設局啟動保養作業,採兩階段方式進行,預計8月底完成,延續雕塑公園精神標的及風采。
台中市南屯區豐樂雕塑公園,為全台首座露天公立雕塑公園,從1994年開闢,距今已27年,園區總面積多達6公頃,陳列歷年露天雕塑大展得獎作品54件,包括青銅、石材、不鏽鋼等材質,經風吹日曬雨淋,部分作品產生鏽蝕情形,為維護雕塑作品,建設局啟動保養,進行金屬銹化處理及色彩施工封蠟,預計8月底完成,重現雕塑公園精神地標風采。
林木川1937年生於高雄,畢業於政戰學校藝術系,並留校任教33年(1962~1995)。專長雕塑,師承闕明德教授,藝術風格為具象或意象的寫實風格,創作理念為透過專業的技法創作,期能予觀賞者激起潛藏的美感相應而達到共鳴的效果。
雕塑家王秀杞的創作題材以人像占絕大多數,他援引雕塑大師米開朗基羅所言:「人像本來就存在大理石裡,我只是把不需要的部分去掉而已。」他透過敲打、雕琢,把隱身在石頭裡的生命逐漸釋放出來,每一件作品都散發出鮮活的生命力,觸動著觀賞者的心靈。
栗三義木雕博物館自即日起至3月22日止,在二館三、四樓展出「台中市雕塑學會會員聯展」,共展出作品86件,包含學會老中青三代雕塑菁英作品,作品涵括木雕、石雕、竹雕、陶雕、銅雕等,歡迎有興趣民眾蒞臨共同體驗木雕藝術之美。
台中市文化局為宣傳台中市立美術館的籌備興建及推雕塑藝術,6日起在大墩文化中心推出「空間魔術師一雕塑之都傳奇」雕塑主題展, 文化局長張大春指出,台中以雕塑藝術發展聞名全台,但不會止於現狀,未來一定會全力推動各項雕塑與公共藝術。
總太集團舉辦首屆創意雕塑徵件比賽,由朝陽科技大學大工業設計系的曾雪兒,以《母子象》雕塑作品,展現大象的家庭觀念中,家人是最重要的理念奪冠。
四十多年前,十九歲的游忠平就立志成為一位雕塑家。當時他還在國立藝專(現台藝大)雕塑科就讀,學習木雕、銅雕、金屬焊接等多項技術,就是獨漏了陶瓷,因為陶瓷製作隸屬於工藝科,於是大多數的雕塑創作者始終沒有接觸陶瓷這項材料。
日前由中華民國書學會會長張炳煌暨藝文星桂冠召集人林暉主辦,中華民國畫學會、油畫協會、台灣雕塑學會、亞洲藝術家協會等單位協辦,共同發起「春風雅集」活動在米其林一星大三元餐廳舉行,邀請200位在台灣知名書畫藝術家共襄盛舉。
大紅火鶴,真實有形,用力與美訴說藝術家的「鄉愁」!「雕塑」-三度空間立體造形藝術,佇立於各空間場域,為點綴生活環境中「美」的元素之一,更替猶如水泥叢林般的城市注入一抹絢麗的色彩。
「2018台中市藝術家學會第9屆會員聯展」即起在港區藝術中心登場,展出逾百件各種媒材的藝術創作,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共襄盛舉,期待大家多多浸潤藝術中,豐富自己美好的心靈。
雕塑藝術家張真英的「舞動雲門」雕塑展繼日前在台北國父紀念館翠亨藝廊展出後,緊接於4月10日至5月7日,移至羅丹藝境(台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6段180巷6號8樓之1)展出。
台灣雕塑學會邀請12位藝術家舉辦「雕塑台灣.翼展奔騰:台灣雕塑家群展」,將台灣雕塑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演進脈絡進行梳理。3月30日在國父紀念館生活美學空間開幕,展至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