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離職證明的搜尋結果,共30

  • 妹子用1招提離職!主管痛批「職場禁忌」 網炸鍋

    妹子用1招提離職!主管痛批「職場禁忌」 網炸鍋

    一名女網友分享,近日想要離職,用Line傳訊息告訴主管,結果被駁回,還被罵到臭頭說「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用Line講的!」讓她崩潰又焦慮,很怕無法順利離職,因此又打了一封離職信寄給主管,引起網友討論,不少人大呼快逃。另有專家分享,員工提離職,不管是透過什麼方法都算數。

  • 退休好生活》非自願離職 符合條件也有健保費補助

     為保障失業勞工基本生活,非自願離職的被保險人除得依就業保險法規定,領取失業給付或職業訓練生活津貼外,在領取給付或津貼期間,勞保局也會補助勞工本人及其離職退保當時隨同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之眷屬的健保費,以確保該期間就醫權益不受影響。

  • 專家傳真-不幹最大 員工可以 想離職就離職嗎?

     即將來到歲末年終之際,本是不少勞工開始考慮是否轉換職涯規劃的時刻,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逐漸趨緩,我國也漸漸跟上世界各國的腳步走向開放,百工百業引頸期盼的回歸正常生活即將到來。另外,根據人力銀行網站統計,近8成(79.8%)的上班族在今年10月13日國門「邊境解封」後,會因此有「找工作的計畫」,其中更有超過5成(55.2%)的人表示,其實「已經開始尋找」。不可否認的,「跳槽」是勞工追求高薪的捷徑之一,然而勞工在離職時也必須要注意相關程序,以免有了「好薪情」,卻不慎惹上勞資糾紛而壞了「好心情」。

  • 品觀點|沒打2劑禁止入內 餐飲業祭疫苗優惠

    品觀點|沒打2劑禁止入內 餐飲業祭疫苗優惠

    本土疫情升溫、人人自危,除了指揮中心規定出入指定場所須打滿三劑,有餐廳要求顧客打滿兩劑才能入內用餐,除了祭出禁令,也有餐廳用獎勵的方式,打滿兩劑以上的消費者享額外折扣。

  • 大陸電商京東裁員 部分單位砍3成

    大陸電商京東裁員 部分單位砍3成

     近日大陸社交平台一份致京東員工「畢業須知」引起熱議。多名認證為京東員工網友表示多條業務線正在裁員。據中國網引述網傳文件顯示,此次覆蓋業務線廣泛,包含京東國際、京東零售、京東物流、京東科技等都設置裁員比例,大多在10至30%之間,更指出旗下特價購物平台京喜成為重災區,廣東戰區裁員比例更傳達100%。

  • 多拿退休金被揪出 遭追討百萬

     陳姓勞工長期在台南市某職業工會加保,年資超過30年,2019年退保請領老年給付選擇一次請領,向勞保局領走200多萬元,但經勞保局勾稽國稅局資料、詢問投保單位及勞工本人,因陳男無法拿出薪資單或薪資收入等具體資料,以投保薪資不實,改依基本工資試算,最後僅能請領約100萬,要求陳繳回多領的百餘萬元。

  • 領滿失業給付 仍可領老年給付

    領滿失業給付 仍可領老年給付

     有勞工詢問,是否領滿失業給付後,就不能領取老年給付?勞保局表示,非自願性離職,只要取得離職證明,就可以向公立就業服務機構辦理求職登記及申請失業給付。領完失業給付不會影響勞保年資,「年資重新起算」的問題。

  • 三級警戒期間 失業給付可線上申辦

    三級警戒期間 失業給付可線上申辦

    因應國內新冠肺炎疫情警戒升級,為降低失業給付臨櫃申辦人員接觸,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宣布即日只要國內任一地區疫情警戒標準仍達第三級以上時,民眾即可透過勞動部「失業給付線上申辦」系統、電子郵件、傳真等方式申請失業給付及辦理失業認定。

  • 雇主不給離職證明別慌張 請領失業給付權益有保障

    當勞工面臨公司無預警倒閉、歇業,或與雇主發生勞資爭議時,可能無法於第一時間自公司取得離職證明文件,導致後續無法申請失業給付,勞動部表示,遇到類似情況時,勞工可直接向地方勞工行政主管機關〔地方勞工局(處)〕尋求協助。 《就業保險法》針對勞工遭遇非自願離職時提供失業給付,當勞工因投保單位關廠、遷廠、休業、解散、破產宣告等原因離職;或因《勞動基準法》第11條、第13條但書、第14條及第20條規定各款情事之一離職,如符合失業給付請領條件時,可檢附公司開立之離職證明文件向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提出申請。惟實務上遇有勞工因公司無預警關廠、歇業或雇主行蹤不明等原因,無法取得離職證明文件之情形,勞動部表示,勞工可向地方勞工局(處)提出申請,經該局(處)查證屬實後,將協助勞工開立離職證明文件,以確保勞工權益。 此外,當勞工與雇主對於離職原因產生歧見,例如:勞工認為遭雇主資遣被迫離職,雇主卻認為是勞工自請離職,拒絕開立離職證明,經向地方局(處)申請調解後,勞工即可依《就業保險法》規定,檢附調解受理文件,先向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提出失業給付申請,無須等待爭議結果確定。倘勞工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時,亦得檢具訴訟受理文件申請給付。據勞保局統計,去年有899名勞工獲得及時協助,另就業保險開辦至今亦已協助1萬1千多名勞工。 勞動部提醒,就業保險為勞工、雇主及政府共同分攤保費成立的社會保險,勞工因勞資爭議得請領失業給付,是為避免勞工因爭議影響給付權益,先行提供給付保障,故於爭議結果確定後15日內,應將調解紀錄或判決等資料送至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或勞工保險局,如確認未符合失業給付請領規定者,仍應返還已領之失業給付。

  • 華為德國員工拒模仿思科軟體遭降職解雇 公司否認違法

    華為德國員工拒模仿思科軟體遭降職解雇 公司否認違法

    一名在華為慕尼黑研究所研發團隊成員向媒體投訴稱,該團隊負責人去年3月曾要求其成員研究競爭對手思科公司一款重要軟體,並以未經授權的形式加以模仿。在團隊成員拒絕此一任務,並要求法務部門澄清違法疑慮後,有1名成員被降職,另2名成員被迫離職。華為德國分公司否認有違法行為,但對於有員工因而離職一事,華為未予評論。

  • 6月初次失業給付 金額創逾10年新高

     新冠肺炎疫情經濟活動受到影響、進而衝擊勞動力市場。據勞保局統計,在5月失業給付初領人數創逾10年新高後,6月初領失業給付的數字已見趨緩,降至1萬1,317件,而單月總核付金額為10億1,133萬元,創下逾10年新高。

  • 藥局收攤3/東家否認離職證明 勞資爭議紀錄可申辦失業金

    藥局收攤3/東家否認離職證明 勞資爭議紀錄可申辦失業金

    桃園美的適連鎖藥局疑因無預警歇業,經營權易主,導致至少八名員工權益受損。一名王姓員工表示,拿非自願離職書到中壢就業中心,申辦失業補助時,竟然因前東家不認帳,就業中心就希望他們先撤件,連失業補助也領不到。她心中質疑,為什麼合法文件,可以因前東家口頭否認,就失去效用呢?

  • 藥局收攤2/沒資遣費無非自願離職證明 桃園市政府協調破局

    藥局收攤2/沒資遣費無非自願離職證明 桃園市政府協調破局

    知名連鎖藥局「美的適」,四月底無預警歇業,王姓員工表示,雖然,「美的適」藥局經兩度易主後,已改由另一家藥妝店接手,所有門市招牌也都已重新更換。但新東家不願承接員工年資,可是這些內勤員工,很多都是十年以上資歷的老員工,前東家又信用破產,實在無法繼續留任工作,所以才要求前東家依法按照年資給付資遣費等。

  • 企業營收連2月減15% 可延後繳稅

    企業營收連2月減15% 可延後繳稅

     財政部25日發布新冠肺炎紓困方案審核原則,企業如果是自今年1月起連二個月平均營業額較去年同期或前六個月減少15%,即可認定為新冠肺炎衝擊對象,可申請分期(最長三年)或延緩繳稅(最多一年)。

  • 因疫情失業 新北出招幫勞工

    因疫情失業 新北出招幫勞工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新北市勞工局推出補助方案,即日起因疫情導致裁員或離職者,經就業服務處媒介後,可暫時擔任局內短期性工作,時薪158元;另若因防疫隔離、疫區出差等問題衍生的勞資糾紛,勞工局免費提供律師服務,陪同勞工參與勞資調解。

  • 變調教師節!聘約多陷阱 私校「靠老師違約金維生」

    變調教師節!聘約多陷阱 私校「靠老師違約金維生」

    教師節前夕,私校教師發出悲鳴!教育改革聯合陣線26日指出,許多私校壓榨教師,有學校聘約上大剌剌要求教師「服從行政主管領導」,把教師當家奴;若兼職被查出、對外洩漏個人年終、對外陳情申訴「損及校譽」等,學校都可解聘;離職前三個月若未告知學校要賠兩個月薪資、在聘約期限內離職要賠三到四個月薪資,「很多私校根本靠老師違約金過日子。」

  • 中年被裁員、勞保中斷太可惜 勞保局:可申請裁減資遣加保

    勞工最怕突然被通知裁員,特別是中年失業,就要眼睜睜看著工作十餘年後的勞保中斷、累積不到一次請領老年給付的條件。勞動部勞保局表示,只要是未達請領老年給付年紀的失業勞工、參加勞保年資合計已滿15年以上,如果被裁減資遣或依服務單位所訂自動退休辦法辦理退休,可以申請參加勞工保險普通事故保險。

  • 立委控黃美瑛公然說謊 顏廷棟:反對不成才離職

    立委控黃美瑛公然說謊 顏廷棟:反對不成才離職

    國民黨立委吳志揚指控公平會主委黃美瑛在面對立委質詢公平會前委員顏廷棟、張宏浩離職原因時,公然說謊表示「他們沒有反對高通案」,且公平會公布兩人辭職當天的委員會會議記錄草率。對此顏廷棟認為黃的說法對兩人「很不公平」,他表示兩人當初就是極力反對無效只好離職,另外也支持公佈會議記錄錄音檔以示證明。

  • 離職證明單被加註「一句話」男子慘被新公司拒聘!

    一名在大陸成都工作的25歲戴姓男子,日前想跳槽於是向公司申請離職,期間更是順利的通過了新工作的面試被通知錄取,沒想到卻因為原公司在離職證明單上加註「該員工在項目未完成情況下因個人原因離職」這句話,結果遭到新公司拒絕聘用,讓戴姓男子相當氣憤,更誓言不再應徵同行業的公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