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電動車市場的搜尋結果,共1,934筆
汎德永業(2247)2022年三率三升,營收、獲利、EPS均創歷史新高,EPS達18.28元。公司擬配息15元,現金殖利率6.26%。看好今年台灣新車及電動車市場仍將持續火熱,新車供應展望佳,,加上晶片缺貨潮可望逐漸緩解,新車到港情況將更為穩定,手上累積的大量訂單有望在今年陸續交車,看好今年營運可望持續成長。
受惠新車產品線更齊全,訂單及銷售力道強勁,汎德永業(2247)去年稅後純益14.75億元、年增19%,每股純益18.28元,登上市車廠每股獲利王。汎德永業24日董事會通過擬配息15元,配發率82.1%,以24日收盤價239.5元計算,現金殖利率6.26%。
電競客戶去年第四季需求轉折向上,帶動電源廠偉訓(3032)去年稅後純益年增24%、來到3.68億元,偉訓表示,電源、機殼與電競周邊自有品牌COUGAR今年接單穩健成長,有信心今年營運返回疫情前水準。
受惠新車展品線更為齊全,訂單及銷售力道強勁,汎德永業(2247)去年營收440.6億元,年增4.61%,稅後純益14.75億元,年增19%,每股純益18.28元,營收獲利皆創高,同時也拿下國內上市車廠每股獲利王寶座。去年毛利率12.13%、營益率4.15%、稅後淨利率3.35%,相較前年持續繳出三率三升表現。
福特23日公布新財務報表結構,將以三大業務部門而非以各地區市場的方式,發表盈虧數字。估計其電動車部門今年虧損約30億美元,讓人意識到福特等傳統車商,要轉型為具獲利能力的電動車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國電動車大廠比亞迪傳出開始削減旗下最大的西安組裝廠產能,深圳廠產能亦同步降低,業界同步傳出,切入供應鏈的二極體強茂(2481)、台半(5425)等後續訂單可能因此受影響。
汽車窗簾製造廠皇田(9951)受惠隨疫後解封,去年下半年營運回溫彌補,全年營收48.5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61%,稅後純益4.12億元、年增3.26%,EPS達5.5元,22日董事會決議擬配發現金股息3.3元,配息率6成,以22日收盤價計,殖利率逾4.6%。
為了在快速成長的電動車市場保持領先,台達電與車用晶片大廠英飛凌共同宣布簽訂長期合作備忘錄,將包含應用在牽引逆變器、直流轉換器、車載充電器的高低壓分立式功率元件、模組以及微控制器等,雙方並將在台達電位於桃園平鎮的電動車研發中心成立聯合實驗室,預計下半年開始運作。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分析,電動車被視為最有效率達到交通脫碳的關鍵產業,預估至2022年底新車銷售的電動車滲透率將達到13%,新光標普電動車ETF(00925)基金經理人劉恆誌認為,2023年美國與中國電動車產值,將迎向另一波成長爆發期,投資電動車產業甜蜜點趁現在。
美國去年通過「降低通膨法案」提供電動車補助,加上歐洲今年2月通過2035年禁售燃油車決議,未來電動車滲透率可望提高,相關產業後市長線看俏。
什麼樣的公司,讓比爾.蓋茲的突破能源基金、貝佐斯的氣候宣言基金、福特汽車都搶著投資?今年2月,它還拿到美國政府2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611億元)的低利貸款,募資總額28億美元。
自2010起首款使用400V電動車問世進入SiC車用時代,電動車的最大門檻在電力能源的便利性,含充電時間與充電樁的普及性(里程焦慮),因此﹔開始有電動車廠為了提升充電效能,從400V的電力系統走向800V的電力系統,而保時捷的Taycan車款使用800V電壓架構堪稱這領域的先鋒。
聚焦於氣候變遷題材的投資人,往往忽視了中國企業的存在。但聯博認為,在全球綠能轉型的過程中,中國企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投資人若能擇優慎選標的,潛在報酬可望具吸引力。
福斯汽車14日宣布未來5年內將投資1,800億歐元(約1,932億美元)拓展北美及中國市場,且這筆資金將有超過三分之二投入數位化及電動車。
隨Covid-19疫情趨緩,民生經濟與民眾生活也逐漸步入正軌,世界級機車品牌大廠光陽KYMCO於13日舉辦「全力以赴Always Aspire」品牌發表會,除一口氣發表八款特仕新車,並大手筆請來Janet、盧廣仲等藝人及多位傑出極限運動家讚聲代言!
隨Covid-19疫情趨緩,民生經濟與民眾生活也逐漸步入正軌,世界級機車品牌大廠光陽KYMCO於13日舉辦「全力以赴Always Aspire」品牌發表會,除一口氣發表八款特仕新車,並大手筆請來Janet、盧廣仲等藝人及多位傑出極限運動家讚聲代言!
外媒報導,由於英國脫歐,中國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排除在英國建立其第一家歐洲汽車廠的可能性。比亞迪制定計畫,希望在十年內能主導歐洲電動車市場,目標是到2030年占電動車銷量的十分之一,並希望躋身歐洲前三大電動車品牌。
公有停車場附電動車充電樁是美意,停車蹭不用錢的電就是美滋滋。不過隨著電車數量激增,我們都心裡有數免費充電不會長久,而很快新北市就會跨出第一步,推行充電車位使用者付費。
和大工業跟緊特斯拉腳步,配合特斯拉德州、墨西哥設廠行動,和大9日宣布重啟美墨邊境設廠專案,預計半年內決定廠址,最遲二年內第一期投產,搶搭特斯拉業績高速成長火箭。
研究機構預估,電池價格預期在今年第二季會有20%至25%的下滑,甚至是回到2021年的水準,因此對一些尚未公布上市資訊的車款來說,將會有更大的價格調整空間,最終有機會刺激電動車的終端需求,因此整體電動車相關產業可分批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