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電動車概念的搜尋結果,共502筆
第二季全球已有23國電動車占新車銷量比率超過5%,較一年前的19國,新增加拿大、澳洲、西班牙、泰國和匈牙利五國,投信法人認為,凸顯電動車相關概念股值得投資。
特斯拉推超級計算機,晉升為AI概念股,11日股價飆漲10%,蘋果Apple car預計最快2025年亮相,台廠電動車供應鏈漲翻天,尤其堤維西及立凱-KY齊奔漲停;台股AI股漲多不支,但台積電搭上AI及蘋果新機發表,股價應聲飆漲8元,蓄勢重叩半年線。
英業達(2356)投入車用電子領域逾八年,今年逐步開花結果,並積極攻城掠地。繼先前與NXP(恩智浦)合作後,11日再宣布與先進半導體解決方案供應商瑞薩電子攜手,針對正快速成長的電動車(EV)市場、合作開發連網閘道(connected gateway)概念驗證(PoC),並預計明年第二季推出。
陸威達汽車為Hyundai現代汽車雲嘉南區乘用車與商用車經銷商,在地服務長達30餘年,擁展售服務中心於仁德旗艦店、台南商用車展示中心於安平工業區及斗南店,落實「在地服務,在地購買」精神,讓現代車主深感安心。此次新車展覽,將展出Venue Espresso、Tucson L Turbo Hybrid、IONIQ 5。
美股三大指數齊跌,僅費半逆勢走揚,台股28日早盤呈現狹幅震盪格局,指數開高2點,盤中由紅翻黑,高低落差不到30點,權王台積電(2330)股價維持平盤,暫報569元,盤面強勢股包括營邦(3693)、虹冠電(3257)等同步亮燈漲停,反應基本面獲利成長題材。
投信面臨ETF贖回的結帳壓力,出現近年罕見的連七賣超達136億元,本周半年報作帳行情由股價落後的集團股表態,鴻海、遠東、長榮、華新、永豐餘等集團龍頭股,包括遠東新、長榮航、長榮、鴻海及永豐餘等個股,26日各擁題材發動漲勢,為台股守住萬七關卡。
台股在歷經5個交易日的逾600點強勢演出後,今(16)日並未受到美股勁揚激勵,而是在台積電(2330)熄火,電金個股表現多受壓抑,資金流向重電、傳產,指數震盪壓回,一度下跌逾80點,失守17300點關卡,惟最後一盤台積電、聯電、英業達(2356)等獲大筆買進敲進,尾盤拉抬指數達11點、爆出750億元的量,終場收跌46.07點、報在17288.91點、成交量為4496.08億元;本周台股收漲402點、周線五連紅。
美股昨夜強漲,蘋果等科技股表現搶眼,台積電ADR大漲4.14%,帶動今早日韓股市攜手揚升,台股期現貨也先後衝過萬七大關,台股大盤開高180.47點、為17135.84點、櫃買市場開高0.66點、為221.79點,而新台幣兌匯率開盤也升值2.4分、為30.730元。在權王台積電(2330)引領電子大軍剽悍衝高下,大盤一度狂飆逾200點、進逼17200關。
全球排碳淨零腳步加速,百貨零售業除了在招商上同步思考綠色品牌外,品項擴及從生鮮蔬果到衣料、保養品,甚或棄物流鼓勵到店取貨等,以減少宅配、包材及運輸排碳等,達到減碳效益。
電動車來勢洶洶!和泰車宣布Lexus首台基於e-TNGA平台打造之電動車 – RZ 450e正式上市,並自明(17)日早上11點透過Lexus官網的MEET MY LEXUS數位購車平台推出首波配額30台的線上預選活動。和泰車總經理蘇純興透露,礙於配額,RZ 450e今年只能爭取到200台來台銷售,有信心能在第一時間就「秒殺」。
因應電動車興起,汽車零件供應鏈相關產業對人才需求孔急,虎尾科技大學與雲林縣斗南鎮汽車零件廠商世祥汽材2日簽署共同合作意向書,成立「虎尾科大世祥學院」,推動國內電動車發展及技術創新,把人才留在中南部。
因應電動車興起,汽車零件供應鏈對人才需求孔急,虎尾科技大學與斗南一家汽車零件廠商世祥汽材2日簽署共同合作意向書,成立「虎尾科大世祥學院」,推動國內電動車發展及技術創新,把人才留在中南部。
華孚(6235)4月合併營收4.89億元,較3月份的4.91億元減少0.54%,相較於去年同期的2.67億元增加83.22%。1~4月合併營收18.22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1.91億元增加約52.94%。
行政院去年底宣布,2050淨零碳排路徑總預算9,000億元,其中20%用於強化智慧電網和儲能系統,商機高達1800億元,引來台泥(1101)、宏碁(2353)、大同(2371)、台達電(2308)等參戰,就連石化龍頭台塑(1301)也蓋起電池芯工廠,毫不遲疑手軟。
可謂全台機能最完整的充電站、也是第一個倡導「人車一起充電」的東台灣補電休息站:台泥 NHOA.TCC 花蓮 DAKA 站已經滿一歲了,這是好事、也是大事,因此 NHOA.TCC 就同步祭出充電優惠,5/14 前來 DAKA 透過 LINE 使用快充服務,統統享有七五折優惠,同時還有限時上傳照片蓋樓抽千元充電金的 FB 好康活動,車主們請不要錯過這個難得的好機會。
寬量國際(QIC)今(24)日舉行2023年第二季媒體記者會,策略長谷月涵(Peter Kurz)正式提出「台灣起飛(Taiwan HEADs Up)」投資策略,也就是看好以「健康科技(Health Tech)、能源科技(Energy Tech)、電動車科技(Automobile Tech)、數位經濟(Data)」為首的四大新興產業,將成為未來台灣經濟新成長動能來源。
MIH開放電動車平台聯盟宣布,將於10月舉行的日本東京車展發表MIH Project X原型車,並透露規畫在東南亞地區和日本推出概念驗證(POC)項目,透過會員集體力量建立全面的電動車(EV)供應鏈,同時聚焦於全球智慧城市發展。
蔡英文總統政策宣示催生碳權交易所,歐盟也通過2026年起碳進口稅上路,在政策題材鼓舞下,造紙類股20日狂飆,華紙、永豐餘、農林盤中登上漲停,造紙及碳權概念股齊開趴,造紙類股指數以大漲4.96%作收,成交值增至22億元、日增逾10倍。
美國財政部日前公布更嚴格的電動車電池供應鏈規定,電池關鍵金屬礦物必須有40%來自美國或與美國簽有自由貿易協定(FTA)的夥伴國,才能享有減稅額7,500美元的優惠,此一規定,將顛覆美國電動車市場生態,包括康舒(6282)等16檔台系供應鏈有望迎來轉單商機。
電子組件堪稱是每一輛電動車的心臟,合適的電動車智慧生產概念,以及如何將其整合至生產過程中,皆為目前業界熱門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