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電子元件的搜尋結果,共314筆
近期台積電亞利桑那設廠,雖然才在建廠中尚未營運,但相關新聞評論非常多,可見得此一指標案眾所矚目。CRIF指出,台積電美國設廠如此受到矚目,不僅於因此案可能改變全球半導體的生產生態,其實也部份反映台灣產業對於「東進」的一種焦慮感,因為美國的產業政策走向,打破了全球化生產的規則,尤其是對中國大陸的半導體制裁,對台灣產業有很大的影響。
高盛證券近期更新被動元件產業現況並與國巨(2327)訪談後發現,客戶農曆年後已開始建立庫存,研判國巨商品化與高階產品本季產能利用率持平、第二季開始加溫,且庫存天數也將回歸正常,重申「買進」投資評等,並列入「亞太區首選買進清單」,推測合理股價900元。
歐洲股市在周四為連三漲;此前德國公布通膨的降溫,以及一系列樂觀企業財報的公布,抵銷了市場對幾位央行官員鷹派評論的擔憂。
歐股早盤重新站上近9個月新高;德國的西門子和英國的AZ(AstraZeneca)強勁業績表現,抵銷了市場對聯準會部分官員鷹派談話帶來的擔憂。
創立於2013年的創心醫電公司,由高水準科技團隊組成,成員來自臨床醫師、電子元件專家與行銷專才,為台灣少數可以滿足心臟醫療需求的醫療電子企業,志在打造下一世代的遠距醫 療照護體系。
DIGITIMES研究中心公布2022年亞洲電子產業供應鏈市值百大企業調查,合計市值達3.3兆美元,較2021年4.8兆美元減少30.9%,其中9成企業低於前年,享受疫情紅利的科技產業市值衰退幅度高於汽車產業。
經歷牛氣沖天的牛年,虎頭蛇尾的虎年,進入到兔年,台股可望先蹲後跳,展現不同的行情走勢。
台股加權指數2022年1月創下18,619點歷史新高後,自3月起一路走跌,到10月才在12,629點止跌反彈,期間跌幅將近6,000點,虎年台股走勢虎頭蛇尾讓人失望。
中國胡潤研究院13日公布《2022胡潤中國500強》榜單,台灣的台積電公司以市值2.83兆人民幣(合台幣12.75兆元)市值排名登上第一,大陸的網路科技公司騰訊與阿里巴巴則分別以2.5兆人民幣(合台幣11.17兆元)、1.5兆人幣(6.76兆元)的市值緊隨其後,被視為大陸民族企業象徵的華為公司則以9700億元排在第5。
2022年受到中國大陸因疫情封城影響銷量及境內汽車零組件供貨,俄烏戰爭亦影響全球汽車供應鏈,雖各國逐漸走向與COVID-19共存,工研院預估全球汽車銷量將小幅下滑3.7%,但仍具7,900萬輛水平,預估到2025年全球車市銷量才有望回到疫情前水平。
被動元件產業靜待景氣回升,不過老牌被動元件廠國巨(2327)、聚鼎(6224)趁景氣低潮,整併集團內子公司,期待進一步整合資源發揮綜效,劍指景氣回升段。
電動車及車用電子推升散熱基板需求,且轉投資TCLAD經過調整後,虧損已逐漸收斂,搭配保護元件明年可望維持小幅成長,聚鼎(6224)董事長朱復華對明年營運釋出偏樂觀訊息,朱復華表示,對聚鼎集團來說,明年兩大事業一定會比今年更健康,營運表現也會比今年好。
美中對立緊張局勢日漸升溫,但看準中國持續成長的消費市場,日本企業近年仍加大對華投資。面對電子產品需求增加,日本電子零件製造商「村田製作所」(Murata)將在中國江蘇省的廠區新建廠房,投資額高達445億日元(約合新台幣97億元);日產汽車(Nissan)也將在中國開設新公司,開拓無人駕駛的出行服務市場。
市場公認今年預測美股走勢最精準的美銀策略分析師Michael Hartnett,明年上半年將繼續看空風險資產,直到下半年才可能轉為看多,但預期明年美股報酬率不到1%,主因市場交易邏輯從今年通膨及升息的衝擊,轉向明年上半年的經濟衰退及信貸衝擊(金融危機),並認為經濟硬著陸及信貸事件風險被市場低估。
今年2月,俄烏突如其來爆發戰爭迄今未熄,衝擊全球糧食及能源供應所延伸的通膨危機,加上新冠肺炎變種病毒持續蔓延,讓各國經濟正迎接最嚴酷的寒流。在這些不利因素影響下,最近國際貨幣基金(IMF)、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等國際經濟機構無不大幅下修美國、中國大陸、歐盟及日本等國家今明兩年經濟成長。
今年以來政經利空不斷,台股自高檔修正一度超過三成。展望2023年,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認為,在高物價、高利率及產業結構調整的「兩高一調整」架構下,指數區間將落在12,000點~16,000點橫向震盪,看好半導體、電力儲能、電動車及績優傳產藍籌股四大族群。
今年以來在政經環境大舉轉變之下,國際市場波動加劇。展望2023年,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認為,在高物價、高利率及產業結構調整的「兩高一調整」架構之下,指數區間將落在12,000點~16,000點區間橫向震盪,看好半導體、電力儲能、電動車相關及績優傳產藍籌股四大族群,成長力道可期。
科法斯在最新一期「信用風險快訊」報告對半導體行業進行產業評估報告。科法斯指出,短期來看,大陸「動態清零」政策將持續抑制大陸半導體產業且對全球半導體產業鏈造成干擾。儘管後者已有所緩解,但對汽車等一些行業的影響仍然揮之不去。
最近幾年大陸半導體行業快速發展,技術研究領域也在不斷突破,其中一個重要指標就是高質量論文。今年初舉行的國際固態電路會議(ISSCC 2022)會議上大陸加上港澳總計30篇入選,到了明年初的ISSCC 2023會議上,大陸論文入選數將首次超越上一屆排名第1的美國與第2名的韓國,提交的論文數量在2023年的會議上將名列第1。台灣也是這項會議重要參與者,2023年會議論文數排名第4。
程控廠巨路(6192)今年半導體、石化和電力接單強,前三季稅後純益6.74億元、年成長8%、每股稅後純益約6.44元。整體來看下半年表現將優於上半年,全年每股獲利可望突破8元。公司新接訂單仍頗有斬獲,因為客戶涵蓋產業較為多元,較不易受景氣波動衝擊,明年營運仍可望維持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