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電池正極材料的搜尋結果,共62筆
美股第二季財報季開跑,大型科技股將相繼發布財報,電動車大廠特斯拉預計19日公布季度業績,為科技龍頭股業績期揭開序幕,市場高度聚焦,台股相關供應鏈也搶先發動,東陽(1319)、美琪瑪(4721)17日小漲慶賀,科技巨頭財報「開獎」,概念股也暖身。
康普旗下天弘化學投資超過10億元,在新竹工業區購置3,800坪土地,擴建新廠及擴增電池正極材料硫酸鈷產品線,15日落成,天弘新竹廠硫酸鈷年產能預計到今年第三季將達2萬噸。
為了能在製造電動車(EV)電池所需的關鍵原料上,能夠降低對中國的倚賴,日本經濟產業省將對日本企業從事礦物開發與冶煉等業務,提供最多5成補貼。
磷酸系鋰電材料與智財供應商立凱電(5227)2月28日宣布,正式與美國上市公司以色列化工集團子公司ICL Group(NYSE代碼:ICL)(TASE代碼:ICL)簽署全球生產授權許可和服務合約。
電池正極材料廠財報尚未轉盈,但由於比較基期很低,且連年虧損之後大幅度轉型,2022年營收表現亮麗,立凱-KY(5227)去年營收狂飆逾倍,以7.08億元登五年新高。長園科(8038)去年12月、第四季營收雙創新高,累計全年營收也以2.07億元創歷史次高紀錄,年增幅超過200%。
長園科(8038)董事會決議,將辦理以300萬股(3,000張)為上限的現金增資,以長園科封關日股價37.4元計算,估可望募集1.12億元,若300萬股全數發行,長園科的資本額將從5.99億元增至6.29億元,資本額增加約4.77%。
韓國LG Chem(樂金化學)22日公布,計劃將投資至少30億美元,在美國東南部處於內陸地帶的田納西州內興建電池陰極廠,以就近滿足美國車市對電動車零組件不斷成長的需求。同時,這座新工廠也可為當地創造850多個工作機會。
磷酸系鋰電材料與智財供應商立凱-KY(5227)周一(2022年10月10日)宣布,與歐洲鋰電池大廠FREYR(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FREY)正式簽署生產授權許可和服務合約,由立凱-KY技術授權並支援建設FREYR在挪威的LFP正極材料量產工廠。
立凱電(5227)10日宣布,與歐洲鋰電池大廠FREYR(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FREY)正式簽署生產授權許可和服務合約,由立凱電技術授權並支援建設FREYR在挪威的LFP正極材料量產工廠。
立凱電(5227)21日宣布,與澳洲北領地(Northern Territory)政府,以及澳洲企業AVENIRA LTD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MOU),由立凱電在澳洲北領地授權、建設並運營第一家LFP鋰電池正極材料廠,被授權公司完工後,目標在未來十年內每年產能提升至20萬噸以上。
連日高溫天氣造成大陸用電量飆升,水電大省四川省已宣布,15~20日工業停產6天。大陸發改委16日表示,用電需求持續走高,電煤供應保障正面臨壓力,暗示限電危機可能擴大。至於已經停產的四川,市場認為,將對電池及太陽能行業帶來衝擊,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位在四川宜賓的工廠,傳已因限電停產。
四川省相關部門15日通知,為了保證居民用電和電網安全,從2022年8月15日零時至20日24時,四川除了攀枝花、涼山的19個市(州)之外,所有工業電力用戶(含白名單重點保障企業)生產全停。據相關機構統計預測,本輪限電預計將導致鋰鹽和電池正極材料8月大規模減產上千噸。其中碳酸鋰預計減產1,120噸,氫氧化鋰減產1,690噸,三元材料減產500噸,磷酸鐵鋰材料減產5,200噸,石墨化材料減產300噸左右。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20日盤後公布第二季財報優於市場預期,營收169億美元,年增42%,每股盈餘(EPS)也達2.27元,年成長57%,台廠供應鏈也同歡,國內正極材料雙雄康普(4739)、美琪瑪(4721)股價21日走出慶賀行情。
立凱電(5227)盤前發出新聞稿宣布,以色列化工集團(NYSE代碼:ICL)(TASE代碼:ICL)於美東時間7日下午與立凱電共同宣布,以色列化工美國子公司已於今年5月17日已與台灣磷酸鐵鋰(LFP)製造與IP授權商立凱電完成簽署生產與授權備忘錄(MOU)。備忘錄部分內容提及,立凱電將授權以色列化工集團有關磷酸系LFP與LFMP鋰電材料專利及量產技術,以加速美國鋰電池正極材料生產的發展。
大陸汽車大廠比亞迪傳出捷報,透露公將向美國電動車龍頭廠特斯拉供應電池,而特斯拉向亞洲尋求合作,也帶動市場對台系車用電池廠接單想像空間,國內正極材料雙雄康普(4739)、美琪瑪(4721)股價彈升,而受惠電動車電池需求自去年起激增,台廠也積極擴產因應,下半年營運續旺。
上市櫃公司第一季財報陸續公告,專家認為,目前在通膨、升息、疫情、戰爭等不確定性因素干擾中,基本面佳者仍有望獲市場青睞,其中,化工股挾電子特化品、缺料漲價等優勢吸引注意,如長興(1717)受惠合成樹脂、特用材料出貨大增,3月營收、獲利齊創新高,美琪瑪(4721)則是隨電動車需求穩健、日韓電池廠仍積極擴產,今年出貨可望維持成長。
受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的影響,今年第一季包括特斯拉、比亞迪、蔚來、理想、大眾等在內的全球多家新能源汽車品牌相繼上調電動汽車銷售價格。
受電池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影響,今年第一季起車廠相繼調漲電動車售價,市場調查機構TrendForce認為,電池是電動車成本最高的零組件,降低電池成本是競爭的重要策略,磷酸鐵鋰電池具有性價比優勢,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預估至2024年在全球動力電池市場裝機量占比將超過60%。
全球電動車市場進入高速成長期,加上俄烏戰事爆發以來國際鎳價狂飆,有利電池正極材料廠美琪瑪(4721)調升報價,美琪瑪去年每股盈餘(EPS)4.81元,董事會更決議擬配每股3.8元現金股息,EPS、現金股息同攀新高,股價18日逆勢大漲逾半根停板,衝破季線壓力。
寧德時代宣布電池廠「福鼎時代」投產,同時外電報導寧德時代也預計在波蘭斥資20億歐元興建電池廠,預料未來電池上下游材料等商機龐大,台股鋰離子電池上下游供應鏈有戲,有聚和(6509)、美琪瑪(4721)、康普(4739)、明基材(8215)等,22日台股電動車周邊供應鏈銓欣等漲停,電動車商機潛力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