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霸權主義的搜尋結果,共89筆
蔡英文出訪中美洲搶救外交,但蔡政府外交成績不及格,執政7年斷交9個邦交國!友邦僅剩13國,創下史上最低,但蔡政府還是「鴕鳥心態」,每次碰到邦交國拉響斷交警訊,外交部就只會怪罪中國介入,但蔡政府卻不反省自身「金援外交」的政策錯誤。
宏都拉斯終究轉向承認中國大陸與我斷交,7年斷9國之慘烈,已然成為蔡英文政府時期的「外交成果」。離蔡卸任尚有一年多的時間,但從蔡政府已對外交採取「放棄治療」,一切美國優先的態度來看,這種外交成果隨時可能增加,我邦交國崩落到個位數正式進入倒數計時階段。
近期中國外交系統先後有兩大重要發表,先是嚴厲批評美國霸權霸道霸凌及其危害;後則在俄烏惡戰周年之際,表達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政治立場。
據央視新聞報導,大陸官方今天(20日)發布《美國的霸權霸道霸凌及其危害》報告,指責美國濫用政治、軍事、經濟、科技、文化等霸權地位,粗暴干涉別國內政,大搞顛覆滲透,動輒發動戰爭,貽害國際社會。
大陸外交部網站消息,義大利總統馬塔雷拉當地時間17日在羅馬會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馬塔雷拉表示義方支持歐盟發展對中關係,當前形勢下,歐中合作對於應對全球挑戰至關重要。王毅強調,中方願同義方攜手努力,踐行多邊主義,維護聯合國核心地位,推進完善全球治理,為世界和平穩定和中歐關係健康發展發揮建設性作用。
繼新任國台辦主任、外交部長等大陸中央重要人事陸續揭曉之後,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也正式由王毅出任,接替擔任該職位逾9年的楊潔篪,成為大陸外交事務的「一把手」。王毅1日於中共中央機關刊《求是》雜誌撰文闡述中國外交理念,其中也重述了去年11月中美領導人拜習會的中方說法,強調「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
冷戰結束後,美國外交政策一直失敗的原因是美國選擇「自由主義霸權」(liberal hegemony),而不採取較節制的整體策略,因為他們相信散播自由價值對於美國的安全極為重要,且不難做到。他們誇大國際危險,吹捧自由主義霸權可以帶來的好處,並隱瞞真實的成本。
一場陳義高尚的第11屆「世界民主運動」全球大會在台灣粉墨登場。可惜的是,既沒有對在全球推動「有意義的民主」,而非「一家之言的民主」產生幫助,反而讓一場理應神聖的民主對話,卻越開越有著大型公共關係表演的空虛感,淪成台式政治大拜拜,豈不可惜?
一場陳義高尚的第11屆「世界民主運動」全球大會在台灣粉墨登場。可惜的是,既沒有對在全球推動「有意義的民主」,而非「一家之言的民主」產生幫助,反而讓一場理應神聖的民主對話,卻越開越有著大型公共關係表演的空虛感,淪成台式政治大拜拜,豈不可惜?
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歐盟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25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中共二十大報告開篇提出三個「務必」之一「務必敢於鬥爭、善於鬥爭」。中國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指出:「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是中國外交的優良傳統和鮮明特點」。一些媒體咬文嚼字,故意將強調鬥爭精神與「攻擊性」等詞彙畫上等號,藉機攻擊炒作「中國威脅」。越是如此,越有必要講清楚中國外交為何強調鬥爭、跟誰鬥爭及如何鬥爭的問題。
二十大的召開是中共加快腳步,全力推進統一的起點,也是中美霸權戰邁入白熱化的關鍵時刻。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正式開啟他第3個5年任期,期間將有台灣2024總統大選、美國2024總統大選,美中台關係未來5年恐怕會如他所預告的「必須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網站當地時間28日發布中國常駐日內瓦副代表李松在「殖民主義遺留問題對享有人權負面影響專題討論會」發言強調,殖民主義國家今天對原殖民地國家的支持,不是恩賜,而是道義責任。
中國代表當地時間19日在人權理事會第51屆會議與民主公平國際秩序問題獨立專家對話會上發言,呼籲各國應以對話取代對抗,以協商取代脅迫,以結伴取代結盟,以共贏取代零和。落實全球安全倡議,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
美國繪圖晶片(GPU)大廠輝達(NVIDIA)和超微(AMD)陸續接獲政府命令,要求停止向中國出口用於人工智慧(AI)的高階運算晶片。此舉象徵著美國對中國技術能力的打壓大幅升級,可能削弱中國企業開展影像辨識等先進技術的能力。對此,中國商務部批評美國「濫用」出口管制措施,外交部則指美方的做法是典型「科技霸權主義」。
美東時間8月31日(周三),圖形處理芯片巨頭英偉達(Nvidia)公告稱,該公司已收到美國官方通知,若對中國(含中國香港)和俄羅斯的客戶出口兩款高端GPU晶片——A100和H100,需要新的出口許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今天(9月1日)在例行記者會中回應,美方的做法是典型的科技霸權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