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靈長類的搜尋結果,共67

  • 挑食黑猩猩不喜歡菠菜、茼蒿 竟擺出「圓型魔法陣」

    挑食黑猩猩不喜歡菠菜、茼蒿 竟擺出「圓型魔法陣」

    俗話說青菜蘿蔔各有所好,動物遇到不喜歡的食物,通常會拒絕進食或吃得很少,台北市立動物園的黑猩猩「娃智」卻喜歡將不愛吃的食材排列成圓圈陣型。動物園解釋,年長黑猩猩與金剛猩猩習慣在棲息地築巢,年紀小的娃智有樣學樣,隨手拿起大家不愛吃的紅鳳菜、菠菜、茼蒿等蔬菜,當作玩耍或築巢基底。

  • 2022諾貝爾獎全紀錄 12月3屆得主齊聚

    2022諾貝爾獎全紀錄 12月3屆得主齊聚

     前言:2022諾貝爾獎日前全數揭曉。值此大疫未歇、俄烏戰爭膠著之際,諾獎貼合時代,給予人們更多省思。《翻爆》特以專刊,一次性完整呈現六大獎項:醫學、物理學、化學、文學、和平、經濟學,各獲獎人、團體改變世界的不凡成就。由於新冠疫情影響,諾獎已連續2年取消實體頒獎儀式,因此今年12月10日登場的典禮,3屆得主將齊聚一堂。

  • 2022諾貝爾獎全紀錄 12月3屆得主齊聚

    2022諾貝爾獎全紀錄 12月3屆得主齊聚

     前言:2022諾貝爾獎日前全數揭曉。值此大疫未歇、俄烏戰爭膠著之際,諾獎貼合時代,給予人們更多省思。《翻爆》特以專刊,一次性完整呈現六大獎項:醫學、物理學、化學、文學、和平、經濟學,各獲獎人、團體改變世界的不凡成就。由於新冠疫情影響,諾獎已連續2年取消實體頒獎儀式,因此今年12月10日登場的典禮,3屆得主將齊聚一堂。

  • 瑞典學者帕博 獨得諾貝爾醫學獎

    瑞典學者帕博 獨得諾貝爾醫學獎

     2022年「諾貝爾獎周」正式開跑,醫學獎3日率先揭曉,由67歲的瑞典遺傳生物學家帕博(Svante Paabo)獨得,以表彰他對已滅絕人種的基因組和人類進化的發現。他將獲得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新台幣2870萬元。巧合的是,40年前,帕博的父親也拿過同一獎項。

  • 父子都得諾貝爾奬!新科醫學獎得主是私生子 、曾出櫃 特殊身世曝光

    父子都得諾貝爾奬!新科醫學獎得主是私生子 、曾出櫃 特殊身世曝光

    2022諾貝爾醫學獎出爐,由瑞典遺傳學權威專家帕博(Svante Paabo)獨得殊榮,他在已滅絕人類的基因組和演化中得出開創性的研究,發現古老基因序會影響當今人類生理機能。如今他的成長背景和個人生活再度浮出,戲劇性的轉折看完令人目瞪口呆。

  • 獨得諾貝爾醫學獎!瑞典學者帕博研究滅絕人類基因有成 老爸也是得主

    獨得諾貝爾醫學獎!瑞典學者帕博研究滅絕人類基因有成 老爸也是得主

    瑞典基因學者帕博(Svante Paabo)因研究已滅絕人類的基因及人類進化有成,而獨得2022年諾貝爾醫學獎。

  • 繼長江白鱘與儒艮絕種 中國又2種瀕危長臂猿被宣佈野外滅絕

    繼長江白鱘與儒艮絕種 中國又2種瀕危長臂猿被宣佈野外滅絕

    不久前被稱為淡水魚之王的長江白鱘以及近期大陸沿海儒艮2種瀕危動物已被大陸宣佈絕種,引發網路熱議。不料話題熱度未落,又有2種瀕危野生動物——白掌長臂猿、北白頰長臂猿被宣佈已於野外滅絕。

  • 吉賽兒人美心美任IWC公益大使

    吉賽兒人美心美任IWC公益大使

     環保與動物保育,不僅是種生活態度,且已是普世價值,近來珠寶與腕表精品紛紛投入環保與動物保育的行列,如IWC萬國表邀請名模吉賽兒邦臣(Gisele Bundchen)一起挺環保,Qeelin為關心瀕臨絕種的海南長臂猿,推出「海南長臂猿Bo Bo」珠寶義賣,所得將用於海南長臂猿的護育計畫。

  • Qeelin珠寶守護長臂猿

    Qeelin珠寶守護長臂猿

    環保與動物保育,不僅是種生活態度,且已是普世價值,近來珠寶與腕表精品紛紛投入環保與動物保育的行列,如Qeelin為關心瀕臨絕種的海南長臂猿,推出「海南長臂猿Bo Bo」珠寶義賣,所得將用於海南長臂猿的護育計畫。

  • 北市動物園常見野生龜殼花 年均逾3隻動物遭咬

    北市動物園常見野生龜殼花 年均逾3隻動物遭咬

    坐落在山區的北市動物園常有許多野生動物不請自來,尤其夏季更是蛇類活動高峰期,園方統計,最常出現的毒蛇是龜殼花,平均每年咬傷超過3隻園內動物,受害者多是褐狐猴。

  • 猴媽媽抱幼崽守診所前 母愛表現醫秒懂:好有靈性

    猴媽媽抱幼崽守診所前 母愛表現醫秒懂:好有靈性

    印度比哈爾邦一間診所的醫師近日發現,診所外出現一對猴母子,負傷母猴抱著同樣受傷的幼崽,似乎正在向人類求救,而醫師趕緊將牠們帶進診所治療,神奇的是,猴母子期間不吵不鬧,等到治療結束後,牠們還安靜地自行離開,讓醫師覺得不可思議。

  • 最新染疫靈長類動物證據:即使輕症 新冠病毒仍會傷腦

    最新染疫靈長類動物證據:即使輕症 新冠病毒仍會傷腦

    全球漸漸走向與新冠病毒共存的生活模式,台灣亦然。就在防疫漸漸鬆綁之際,科學界發表首次針對靈長類動物進行的神經病理研究,這份報告顯示,即便染疫後沒有嚴重的呼吸道症狀,病毒都會對大腦中樞神經系統帶來傷害。這樣的發現,對於人們有什麼樣的啟示?

  • 屁孩猩猩朝遊客丟石頭 猩猩爸「怒抄傢伙」猛K教訓

    屁孩猩猩朝遊客丟石頭 猩猩爸「怒抄傢伙」猛K教訓

    黑猩猩的智商非常高,僅次於人類,因此經常做出讓人們嘆為觀止的行為。近日一段影片在網路上瘋傳,一隻調皮的小猩猩撿起地上的石頭,就朝遊客的方向丟擲,一旁的猩猩爸爸見狀,立刻拿起樹枝「教訓」,宛如人類父子的互動,讓網友們看完全都笑翻了。

  • 動物園猩猩突忘情口愛 父母尷尬急抱孩子轉身逃

    動物園猩猩突忘情口愛 父母尷尬急抱孩子轉身逃

    美國紐約一間動物園日前出現一幕讓人臉紅心跳的畫面,裡頭一隻大猩猩一時性起,竟然在大庭廣眾之下,直接推倒另一隻同伴,當場低下頭替牠口交,突如其來的舉動讓不少家長抱著孩子尷尬轉身落跑,影片曝光後隨即在網路上瘋傳。

  • 最不會呼吸的一種動物 就是人類

    最不會呼吸的一種動物 就是人類

    地球上有五千四百種哺乳動物,人類是唯一常見顎骨錯位、咬合過度、咬合不足和牙齒參差不齊的哺乳動物,這在過去稱為「咬合不正」。

  • 李旻快評》台灣人命不如美國動物

    李旻快評》台灣人命不如美國動物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世界幾乎都被感染,除了人類之外,某些地區的動物園和養殖場也傳出動物染疫案例,包括靈長類的猩猩、老虎和獅子等貓科動物,甚至家中的貓狗等。美國北加州舊金山灣區的奧克蘭動物園已開始著手為園內動物打疫苗,由老虎、熊和雪貂等搶得頭香,接下來輪到豬和蝙蝠。

  • 科學家新視野-人─猴嵌合胚胎 研究的新里程與省思

     今年4月15日,由美國加州的索爾克生物研究所(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與中國昆明的靈長類轉譯醫學研究所合作的團隊,在知名的期刊《細胞》(Cell)發表了第一例鑲嵌了人類細胞的猴子胚胎,並在體外培養19天,證實一種有擴增潛能的人類幹細胞有能力直接嵌入食蟹猴胚體與其胚外組織。此在發育生物學與胚胎學的研究上建立了嶄新的里程碑,但也再次引起社會大眾對科學倫理的憂心與省思。

  • 疫苗研發賽 實驗猴身價飆4倍

    疫苗研發賽 實驗猴身價飆4倍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已逾1年,各國疫苗研發和上市的競爭也早已開始。如今,實驗用的猴子成了這場戰役中最搶手的資源之一,單隻價格從2016年下半年的2300美元(約台幣6.5萬元)飆升至現在的近1萬美元(約台幣28.15萬元),漲幅達4倍,但仍是「有價無市」的狀況。

  • 誤會大了 大猩猩搥胸不是想開戰 研究結果顛覆印象

    誤會大了 大猩猩搥胸不是想開戰 研究結果顛覆印象

    大猩猩經常做出站起身並搥胸的動作,被多數人認為是牠受到挑釁時,以搥打胸膛作為出征的訊號。不過近日有動物學家對此進行研究,發現大猩猩搥胸並不是為了開戰,而是有避戰的作用,另一方面還能吸引雌性,此研究結果也顛覆一般對大猩猩搥胸的印象。

  • 野生猴偷拿相機不搞破壞 神複製人類舉動 攝影師驚呆

    野生猴偷拿相機不搞破壞 神複製人類舉動 攝影師驚呆

    獼猴不只適應力強,而且也相當聰明,甚至還會模仿人類的行為。丹麥攝影師日前在印尼雨林裡遇到一隻黑色獼猴,期間牠趁攝影師不注意時,便開始把玩照相機,有趣的是,獼猴並未破壞儀器,而是模仿人類拍照的動作,讓攝影師非常驚訝。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