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青年壯遊點的搜尋結果,共28筆
教育部青年署推動各地青年壯遊點與鄰近學校合作,推出戶外教育方案,讓學生不只在教室中學習,更能實際走進戶外學習場域,結合五感體驗的融合學習,認識與探索臺灣在地的美好。
「菜市場」也可成為深度探索在地文化的壯遊點!教育部青年署推動「青年壯遊點DNA」計畫,3位宜蘭在地青年組成「返鄉接地氣」團隊,希望以「市場」作為城市窗口,讓青年重新認識「農」、「市」不同的生活經驗。
宜蘭頭城鎮享有「開蘭第一城」的美名,近年也發展出如衝浪、飛行傘、登山等戶外活動。出生於頭城的彭仁鴻參與108年教育部青年署青年壯遊點DNA計畫,組成「金魚厝邊」團隊,串連在地達人及衝浪專業社群,發展出屬於頭城的壯遊體驗活動經營與特色。
台北深坑青年壯遊點規畫農業活動,讓學生走出都會城市,進入真實的農村日常生活,透過觀察、探索與實作,喚起學習者的渴望和喜悅,「老街、古道、單車河濱自由行」課程透過走讀社區,鼓勵學生了解生長土地的人文和環境,並讓偏鄉再現風華。
年輕人喜歡挑戰,爬山、戶外冒險受歡迎。教育部青年署與非營利組織及大專校院合作於全國設置61個青年壯遊點,讓青年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探索與挑戰自我,勇敢踏出舒適圈。
位於嘉義阿里山山腰平原的嘉義珈雅瑪青年壯遊點,98年受到颱風的重創,然而災情並沒有打倒當地居民,反而激起居民重建的意識,努力延續當地鄒族文化。
教育部青年署今年首度辦理青年壯遊點DNA計畫,鼓勵青年投入地方發展與返鄉服務,獲補助的「簏山小農」團隊,成員蕭乃瑜出生於南投國姓鄉,大學畢業後,回到南投結識許多有志一同的朋友,藉由活動推播來活絡地方農業,提供小農機會與展現的平台。
暑假期間,可以從事哪些好玩又具知識性的活動呢?教育部青年署與全國非營利組織及大專校院合作建置59個青年壯遊點,供15-35歲青年朋友揪團壯遊及體驗台灣在地生活及文化的樂趣,紓解課業及工作壓力、開拓人生新視野。
林志成/台北報導
台灣是是由多元文化融合而成島,每逢佳節就有不少節慶活動登場,教育部青年署與非營利組織、大專校院合作,於全國各地設置55個青年壯遊點,8月將登場有基隆地區的「與鬼神有約」、嘉義的「迎火燈趕鬼」及花蓮馬太鞍的原住民慶典等,相當熱鬧。
時序入春,氣候乍暖還寒,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特別建置50個青年壯遊點,透過在地達人帶領深度旅遊,讓青年學子體驗鄉土及自然,重新認識寶島台灣。
為擴展青年壯遊點功能,結合中小學戶外教育課程推廣,鼓勵老師帶領學生到青年壯遊點進行活動與教學,進而豐富課程內容,青年署首次提供苗栗苑裡、臺北鶯歌、臺中沙連墩、嘉義東石等4個青年壯遊點舉辦戶外教育教師體驗學習活動。
為鼓勵老師帶領學生到青年壯遊點進行活動與教學,進而豐富課程內容,教育部青年署首次提供苗栗苑裡、台北鶯歌、台中沙連墩、嘉義東石等4個青年壯遊點舉辦戶外教育教師體驗學習活動,對戶外教育課程有興趣的公私立國小、國中及高中職教師都可報名。
暑假時光飛逝,8月也將進入尾聲,是否猛然想起還有許多未竟的冒險尚未啟程呢?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在全臺各地建置青年壯遊點,推出不同特色的的壯遊活動,引領青年深度體驗臺灣的美,讓青年壯遊臺灣的腳步踏遍全島,不僅能夠與在地達人融入社區風情之外,還能上山下海挑戰冒險!快來安排一場屬於自己的壯遊,利用暑假尾聲把握機會共同參與此盛事。
現在是學生春假,除了返鄉掃墓和準備期中考,不妨抽出一些時間走到戶外、轉換心情。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有49個青年壯遊點,可以體驗不同的學習生活。
春遊何處去,青年署表示,全國有49個青年壯遊點,青年可以到北部探索海域生態,也可到中部騎鐵馬,體驗客家風情,或到東部走訪山林,與大自然共處。
天氣漸暖,適合外出旅行,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於全國各地建置49個青年壯遊點,辦理以文化、部落、生態、農村、漁村、志工、體能等7大類型為主題之體驗學習活動,目前正推出春季壯遊特色活動,今年並新增加桃園溪口臺、新竹五峰、臺中松鶴、臺南安平、宜蘭冬山5個青年壯遊點,歡迎青年朋友報名參加。
秋天氣候涼爽宜人,適合出遊!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於全國各地建置53個青年壯遊點,辦理以文化、部落、生態、農村、漁村、志工、體能等7大類型為主題之體驗學習活動,10-11月推出以秋季限定的壯遊活動,15至30歲青年可上壯遊體驗學習網站報名參加。
青年署今天表示,青年壯遊點於10至11月推出秋季限定活動,例如到台北八煙賞芒,到台中石岡探訪彩繪村、學做手工童玩,還可到貢寮或芳苑觀察候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