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非專業投資人的搜尋結果,共52筆
換了名字就不能投資了。金管會規劃最快2023年第一季,所有新推出的投資型保單,不得連結「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及「新興市場債券基金」,若是類全委投資型保單,投資非投資等級或新興市場債券,比重會低於20%或30%,以保護一般保戶,避免投資風險過高。
換了名字就不能投資了。金管會規劃,最快明年第一季,所有新推出的投資型保單,不得連結「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及「新興市場債券基金」,若是類全委投資型保單,投資非投資等級或新興市場債券,比重會低於20%或30%,以保護一般保戶,避免投資風險過高。
非專業投資人小確幸來了。信託公會理事長邱月琴表示,過去「投資組合」內所有投資標的風險等級都要跟客戶風險屬性適配才能購買的作法,信託公會向金管會爭取並獲同意修正自律規範,「非專業投資人」可將投資組合視為單一金融商品,單一組合內標的最高可以有30%超過客戶投資風險承受等級,最快今年上路。
金融總會27日公布2022年新版金融建言白皮書,今年將聚焦四大面向,包括提升金融市場發展動能、強化金融科技發展及資通安全、落實永續發展、法規調適等,共提出27項建言。
元大金控旗下子公司再傳高層人事異動。據了解,知名財經節目主持人胡睿涵將出任元大投顧副董事長一職,這是繼上月29日元大投信與元大投顧高層人事調整後,市場傳出的最新說法。
過去綁手綁腳、投資受限的集管帳戶終於起死回生。金管會近年陸續鬆綁集管帳戶相關法規的政策下,初期成果已逐漸展現,據信託公會2021年第四季信託業務統計資料顯示,集管帳戶業務規模從2017年的27億元成長到2021年第四季的83億元,其中,2021年較2020年成長了36%。
2025年台灣65歲以上長者將占總人口數20%以上,金管會副主委蕭翠玲15日揭露「銀髮金融剝削」常見六種態樣,即不當話術、招攬詐欺、違反善良管理人義務、廣告不實、保險剝削及親人覬覦其金融資產等,金管會將以五招因應,包括建立金融剝削資料庫、2022年將保護高齡者納入公平待客評核、檢討相關法規、加重高齡不當行銷的處份及推出高齡金融顧問證照。
為防止「股市小白」遭受仙股詐騙,證券業者已達共識對香港創業板的一般投資人訂定相關條件,各業者將分別對外公告及並調整相關資訊系統,預估在年底前全面實施。
過去綁手綁腳、投資受限的集管帳戶終於逐漸尋回生機。金管會銀行局主秘童政彰1日指出,在信託公會的爭取下,將放寬集管帳戶可投資高收益債券,專業投資人、非專業投資人分別在帳戶淨資產價值20%、10%內投資高收益債,目前相關法規修正案進入預告,60日內若各界有意見可提出。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處長、複委託專案負責人黃烽旗全身擁有滿滿活力、一貫開朗的笑容且口若懸河,這是長年帶領業務部門下培養出領導特質,這幾年一路將複委託、豐存股等業務做得有聲有色。他的座右銘是「天行健、業務以自強不息」。
疫情下資金浪潮推動海外投資爆發成長,永豐金證券2020年複委託交易創下6,608億,年成長率達55%,其中複委託零售業務(包括非專業投資人及專業投資人)表現尤其出色,以全年2771億的交易量拿下2020年券商複委託零售冠軍。
前美國那斯達克交易所董事長馬多夫創立的對沖基金,即使在股市表現差的狀況下,仍然有穩定的報酬(每月1~2%),實則是個「龐式騙局」,他將後進者的投資本金當作是先進者的投資收益,持續發放「穩定獲利」,最後金融海嘯讓弊案終究紙包不住火。穩定報酬背後的真相尚且如此,標榜高報酬的境外基金對於不甚了解境外金融商品及其銷售機購的非專業投資人而言,可能藏有陷阱!
台灣投資人積極參與全球股市,複委託開戶數已突破200萬戶。尤其2020年以來新增戶數約30萬,創下近年成長新高,且以一般投資人居多,主要布局美國及陸、港股市,大賺海外財。
「全民買股」熱潮延燒至海外市場,統計上半年複委託交易有效開戶數增加逾21萬人,逼近去年全年水準。其中,新開戶數大多為非專業投資人,從成交占比來看,以錢進美股比重最高,累計上半年複委託成交金額已達1.75兆元,全年有機會挑戰3兆元新高。
新冠肺炎在農曆年前蔓延開來,全球各地確診和死亡人數居高不下,疫情高峰期一再後延,讓經濟景氣蒙上一層陰影,投資、消費、進出口或經濟成長數據的表現,各項數據下修壓力極大。
兩年熱賣近新台幣2,600億元的目標到期債券(TDF)基金保單,農歷年後將「設限」。保險局局長施瓊華14日表示,目標到期債券基金投資大量的高收益債,但基金七成的投資人是投資型保單的保戶,且非專業投資人,為了保護保戶,2020年農曆年後將要求保單連結的TDF,投資的債券必須是投資等級,也就是BBB+以上。
連結到「目標到期債券基金」的投資型保單,兩年熱賣2500億元,金管會保險局局長施瓊華今(14)日透露,由於目標到期債券基金大量投資高收益債,讓不是專業投資人的保戶承擔高風險,金管會將在農曆年後對這類保單設限,在這之前,也不希望業者「搶賣」不符合未來規定的保單。
二年熱賣逾新台幣2,500億元的目標到期債券(TDF)基金保單,農曆年後將「設限」。保險局局長施瓊華14日表示,目標到期債券基金投資大量的高收益債,但基金7成的投資人是投資型保單的保戶,且並非專業投資人,為了保護保戶,2020年農曆年後將要求保單連結的TDF,投資的債券必須是投資等級,也就是BBB+以上。
當今年11月下旬媒體大幅報導台積電市值超越南韓三星,成為亞洲最高市值的科技股時(市值約為台幣8兆元),彷彿全台股民都在享受著台灣科技發展的資本紅利。請留意,這是奠基在外資持股接近八成,投信跟本土自營商的持股都低於1%的現況。換言之,國際資本才是驅動台積電逐步攀升的大贏家。沒有國際資金源源不絕的注入,台積電也無法藉由高股價壓低募資成本,在資金成本面勝過競爭者,並透過高資本支出與研發投入,持續居於領先地位。全球資本的參與,對台灣科技業者的貢獻十分關鍵。
香港反送中抗爭,金管會日前指出,台灣有稅制、語言、匯率等5大因素,難取代香港成金融中心地位;不過,國泰金總經理李長庚昨於2019年CFP授證典禮後表示,台灣有自己的優勢,在香港局勢不穩定之際,台灣仍有可為,首要之務,商品「必須」開放,且資金流向不能是「單行道」,至少可將財富管理中心列為現階段目標,尤其吸引台商回流、資金停泊,台商也沒有語言、法律上隔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