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非科技業的搜尋結果,共32筆
美國資訊科技(IT)就業市場1月出現兩年多來首見萎縮,反映IT員工也未能在企業減支裁員潮中倖免。然而因為合適的人才難尋,美國目前仍有將近11萬個IT職缺待補。
美國資訊科技(IT)就業市場1月出現兩年多來首見萎縮,反映IT員工也未能在企業減支裁員潮中幸免。然而因為合適的人才難尋,美國目前仍有將近11萬個IT職缺。
自2022年底矽谷科技大廠陸續宣布裁員以來,這波裁員潮,已逐漸蔓延至其他產業。化學大廠陶氏(Dow)近日宣布裁員2,000人;玩具大廠孩之寶(Hasbro)也宣布全球裁員15%,凸顯全球經濟前景惡化。
海運業近兩年大賺,傳出長榮年終獎金上看60個月,掀起上班族熱烈討論。有網友感嘆,「與其擠破頭搶進科技業,不如去當航海王」。結果PO文引熱議,被不少人打臉。
疫情陰霾尚未褪去,市場快速變化及經濟成長放緩,許多在過去兩年大幅擴張的科技公司,因而轉向削減人力。但對美國供應明顯不足的整體勞工市場來說,這反而是難得的利多。
世貿組織(WTO)統計,台灣去(2021)年貿易總值8279億美元,排名全球第16名,進步1名,締造16年最佳成績,但仍落後香港、南韓、新加坡,位居亞洲四小龍之末。
年薪百萬是不少上班族的夢想,一名女網友表示,身邊從事科技業、醫療業的朋友年薪都破百萬,但她在非科技業的公司擔任主管,月領6萬元,加上年終也離百萬年薪有一段距離,因此好奇「大家的平均薪資是多少」,不少網友指出,金融業、水電土木師傅和高級業務,也有機會年薪破百萬。
美股在亮眼的財報數據之下,激勵投資人信心,法人表示,短線科技股有望在亮眼財報下接棒,加上拜登刺激計畫推動,類股的輪動將有助多頭行情續揚。
美股道瓊、那斯達克指數26日再創歷史新高,美股有續漲空間嗎?法人表示,短線科技股有望在亮眼財報下接棒,加上拜登刺激計畫推動,類股的輪動將有助多頭行情續揚。
說起最受求職者歡迎的行業,絕非科技業莫屬,而在眾多公司之中,又以Apple最受喜愛,近年異軍突起的他們,不僅以其優渥的薪資福利,榮登求職生涯的好選擇之一,更因其獨特風格吸引大批「果粉」支持,成為近似「信仰」的存在。有名網友將應徵Apple美國總部的心得,分享在1111人力銀行「面試經驗暨工作甘苦談」,提供更多求職者參考。
在國內多座水庫蓄水幾乎見底的此刻,再生水發展的相關討論,也引發社會大眾關注。
美國企業因應疫情衝擊而裁員,惟仍繼續增雇有經驗的資訊科技(IT)人才,顯示高科技人才仍然吃香。
2020年以來,全球市場分別歷經疫情、中美貿易談判、地緣政治及美國大選前帶來的諸多不確定性。不過,法人指出,在全球主要央行寬鬆貨幣政策和相關救市政策提振下,風險性資產明顯獲得支撐,據理柏資訊統計,截至2020年12月8日止,在逾千檔境外基金中,以「美國市場、AI人工智慧、新能源及中國」等四類基金,表現最為亮眼。
渣打集團發布2021年全球暨台灣經濟展望,指出明年重點仍無法避免地聚焦在疫情的衝擊,不過隨著疫苗問世,全球經濟表現將在2022年恢復正常化,回到4.0%的全球GDP成長率,接近過去10年全球GDP平均成長率3.7%,在全球經濟重回更強健穩固的基礎之前,預期全球各國央行將維持寬鬆政策。
渣打集團發布2021年全球暨台灣經濟展望,指出明年重點仍無法避免地聚焦在疫情的衝擊。各國政府與企業在過去一年承受重大傷害,經濟的復甦之路可能耗時數年。隨著疫苗研發的正面進展,有效提振市場信心並刺激經濟復甦,渣打預期2021年全球GDP成長率可望達4.8%。
近期各主要國家依然和疫情搏鬥並推出種種經濟及衛生防疫措施以應對疫情之際,亞洲不少國家因已管控住疫情,使其經濟成長具優勢,因此,法人齊叫好。 對於2021年亞洲的投資機會,根據富達國際的分析師調查顯示,大陸經濟將率先從疫情衝擊本土經濟的影響中復甦,這情況最快可能在2021年春季出現。
2020《哈佛商業評論》(HBR)評比「台灣CEO 100強」出爐,以長期財務績效作為依據,在台積電前董事長張忠謀、鴻海前董事長郭台銘退休後,今年最會幫股東賺錢的CEO由可成科技董事長洪水樹首度奪冠,儒鴻創辦人兼董事長洪鎮海則是唯一非科技產業躋身前十名,另陳泰銘、徐旭東、羅智先等三位CEO各以雙企業入榜。
新冠肺炎疫情加上全球貿易戰,拉長企業營運負面影響的時間,中華信評檢視台灣前50大企業今年以來的信用品質變動,8日公布檢視報告,認為台灣企業現金流量、獲利能力可能因疫情弱化,且影響時間恐怕將延續至2021年或之後,但科技業可能成為最先復甦的產業,今、明年的獲利力獲得維持,例如台積電等特殊業者,表現更是特別好。
台灣企業營收排名TOP 50的企業優等生,獲利能力何時可以脫離全球局勢的震盪衝擊,恢復到正常水準?中華信評8日表示,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以及全球貿易緊張情勢,對於企業的現金流量與獲利能力會造成弱化,後續影響恐怕將延續至2021年,所幸科技公司最可能成為首先復甦的產業。
因應中美貿易戰、台商回流的擴廠人力短缺問題,在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中,開放符合資格台商可增聘外籍移工。據了解,勞動部已經核准三家企業的預核制需求,已引進171人,後續大約10家企業仍在申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