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順統貿易的搜尋結果,共180筆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進展順利,外傳美國擬在副總統賴清德8月出訪過境美國前簽署,作為送給賴的第一份大禮。外交部長吳釗燮今天並未證實此事,僅表示進展非常順利,期待能早日簽署早收清單。至於台灣是否出席WHA,他說,國務卿布林肯已出來力挺台灣,我們也跟美國一起遊說理念相近國家。
大陸《環球時報》8日報導,2023年前兩個月,中國大陸外貿開局平穩。中國海關總署發布數據,今年1至2月,中國進出口總值為6.18兆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微降0.8%。其中,出口3.5兆元,增長0.9%;進口2.68兆元,下降2.9%;貿易順差8103.2億元,同比擴大16.2%。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稱,今年以來中國外貿總體實現平穩開局。市場機構東方金誠的分析師李曉峰表示,今年前兩個月,中國出口出現同比下滑,與全球主要貿易國家出口增速下滑走勢基本保持一致,顯示出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下,全球貿易在同步走弱。
主計總處官員表示,依據主計總處預測,由於今(2023)年經濟成長趨緩,儲蓄率、投資率雙雙下滑,超額儲蓄率也同步降至13.8%,創近四年最低,雖然超額儲蓄略減,仍高達3.3兆,連續四年逾3兆,閒置資金仍多。
總統蔡英文今接見美國聯邦眾議員匡希恆率領的訪團。蔡總統致詞時,請眾議員持續支持台灣參與印太經濟架構及各項強化台灣安全的議案;匡希恆睽違40年來台,他說,當時台灣是全世界生產聖誕燈的首都,今天的台灣則供應晶片給世界各地。
九合一選舉後,民進黨遭受重挫。民進黨失落台北市長後,外界以為兩岸局勢定當柳暗花明,即使不能重回舊日情誼,但更為惡化之可能性亦不大。大陸突出招禁進口多項台製產品可謂令民進黨始料未及,而蔡英文對此卻表示被大陸方面「突襲」是「無助兩岸交流」。
大陸海關總署7日公布,以美元計,10月進口和出口年增率均由正轉負,是2020年5月以來首次兩者同時衰退。其中,出口年減0.3%,進口年減0.7%,皆遜於市場預期。
今(10)日是中華民國111年國慶日,今年的國慶總統演說為「給世界一個更好的台灣-堅韌之島.韌性國家」,然而民進黨前立委林濁水表示,演說中強調台灣經濟逆勢成長,但實際上台灣卻和印度、越南兩國一樣,是靠著中美貿易戰與全球科技產業鍊重構順勢成長,他質疑,總統的判斷「未免和全球研究經濟的人看法太不相同」。
德國聯邦統計辦公室周三公布的數據顯示,德國八月進口成長明顯超出預期,為月增3.4%;出口增長也小幅優於預期,為月增1.6%。
輸銀和立陶宛國家融資保證機構INVEGA簽訂融資保證合約,以具體的融資保證架構設計來促進雙邊實質貿易合作。INVEGA和輸銀一樣,都是國家出口信用保證機構,雙方的正式合作,具有推展經貿緊密交流的代表性。
依大陸海關統計,2018~2021年大陸對美出口金額依序是4,784億美元、4,187億美元、4,518億美元、5,761億美元,同期間美國海關統計估的自陸進口金額依序是5,385億美元、4,491億美元、4,326億美元、5,049億美元。2020年起大陸估的數字超過美國估的數字。
受到國際能源及原物料價格上漲,加上美國急遽升息,各國貨幣貶勢不止,世界幾個貿易大國紛紛出現貿易逆差。日本上半年進出口雖締造歷史新高,但逆差達7.9兆日圓,寫下1979年以來最難堪表現。同為亞洲出口大國的韓國,上半年貿易逆差103億美元,亦創下有史以來同期間的最高紀錄。全球主要出口重鎮德國,5月也出現30年來首次貿易逆差,預計下半年情況還會持續惡化。甚至外資寵兒越南,5月同樣出現17億美元貿易逆差。
受到國際能源及原物料價格上漲,加上美國急遽升息,各國貨幣貶勢不止,世界幾個貿易大國紛紛出現貿易逆差。日本上半年進出口雖締造歷史新高,但逆差達7.9兆日圓,寫下1979年以來最難堪表現。同為亞洲出口大國的韓國,上半年貿易逆差103億美元,亦創下有史以來同期間的最高紀錄。全球主要出口重鎮德國,5月也出現30年來首次貿易逆差,預計下半年情況還會持續惡化。甚至外資寵兒越南,5月同樣出現17億美元貿易逆差。
5月上海逐步復工復產,推動大陸外貿數據回溫。大陸海關總署9日公布數據顯示,5月出口(以美元計,下同)年增16.9%,遠勝預期的8%和前值的3.9%。進口也從上月的零成長回升至年增4.1%。海關總署指出,5月長三角地區出口較4月成長約2成。
俄羅斯今年2月24日對於烏克蘭採取特別軍事行動後,歐美紛採取金融制裁,尤其是將俄羅斯最大銀行踢出SWIFT系統。不過,根據最新經濟數據顯示,今年俄羅斯貿易順差保守估計將高達 2,500 億美元,可望創 下歷史紀錄。前立委蔡正元即認為,歐美政客和媒體的這種程度,上帝怎能不瘋狂!
路透社統計,因為出口力道趨緩,印尼3月貿易順差可能會縮小,並且還會低於2月的。
大陸海關總署昨(7日)公布數據顯示,今年1-2月兩岸進出口總額為521.91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7.6%;1-2月台灣對大陸貿易順差達278.2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224.21億美元大幅增長24.10%。從上述數據來看,兩岸經貿並未降溫,雙方依存度持續攀高。
大陸海關總署7日公布,2022年1~2月,以美元計價的出口年增率放緩至16.3%,但優於預期,整體外貿表現「開局穩」。市場分析,出口增長放緩顯示全球供應鏈正逐步修復,後續最大變數則是俄烏衝突,大宗商品價格快速攀升恐擾亂外貿情勢。
受到中美貿易戰以及疫情和塞港等影響,央行統計去年4Q國際收支,多項數據都創下歷史新高。首先,去年4Q經常帳順差和金融帳淨流出金額都創歷史單季新高,4Q服務貿易順差也創下歷史單季新高;就全年的統計來看,2021年全年經常帳順差和金融帳淨流出金額創下歷年新高,全年服務貿易順差金額也是創下歷年新高。
據最新貿易統計,去年台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高達1047.4億美元。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大陸進口台灣的商品,都是生產出口產品必須要有的關鍵零組件,像半導體為主的電子零組件就占台灣出口大陸的55%,從這個結構來看,中國大陸更需要台灣。
去年底本報社論《中美貿易協議「軟著陸」,RCEP「軟上路」》指出,2020年元月由美國前總統川普主導的第一階段中美貿易協議,已經確認雙方都無法達成協議設定的貿易目標,轟動全球的貿易協定最終只是一場空。但是拜登總統雲淡風輕,在去年10月責成貿易代表戴琪提出《拜登政府對中美貿易關係的新方案》,無意藉此升高中美貿易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