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預期的搜尋結果,共9,631筆
中國海關總署7日公布,中國2021年前兩個月以美元計價,出口年增60.6%,遠高於市場預期升40%,增速是自1995年1月以來最高。進口年增22.2%,也高於市場預期的16%。前兩個月,貿易順差為1,032.5億美元,同樣遠高於市場預測為順差590億美元。
美國政府5日公布的最新就業報告指出,2月非農就業人口增加37.9萬人,遠超越分析師預期的21萬人,且失業率從1月的6.3%降至6.2%,顯示勞工市場歷經過去一年疫情帶來的種種打擊後,終於有加速復甦的跡象。
世界衛生組織(WHO )今天指出,由世衛帶領專家赴中國武漢追查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源頭的報告預期在3月中旬公布。
美國當地時間週五,財政部長葉倫在一次講話中試圖打消人們對於美債殖利率大幅飆升,反映出來的通膨預期的擔憂。
美國公布就業數據強勁,引發市場預期通貨膨脹,加上債券殖利率的急升出現緩和,華爾街股市5日從大跌轉為大升,美股5日收盤,道瓊大漲572點、那斯達克指數「V彈」升逾1%。
網路設備業者博通(Broadcom)4日公布上季(今年1月底止)營收、獲利優於預期,且本季財測也優於分析師預期,但受到大盤跌勢拖累,股價不漲反跌。4日收盤博通股價下跌4.2%至443.59美元,盤後續跌3.1%。去年博通股價漲幅55%,不及費城半導體指數的58%漲幅。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今天(5日)表示,考慮經濟運行恢復情況,引導各方面集中精力推進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經濟增速、就業、物價等預期目標,今年將GDP經濟成長速度設定為6%以上。
中國政府將今年經濟成長率定在「6%以上」,專家說,這個目標低於外界普遍預期的8% 至9%的幅度,相信是為銜接未來幾年的發展情況而訂出,由於去年的基期很低,因此很容易達到。
美國通訊晶片大廠博通公司(Broadcom Inc)上季整體營收與獲利表現均優於市場預期,但其晶片業務卻略遜於預期,且與越來越多同業一樣,博通亦受到全球半導體大缺貨衝擊,周四盤後股市下挫逾3%,報430美元。
美國政府5日公布的最新就業報告指出,2月非農就業人口增加37.9萬人,遠超越分析師預期的21萬人,且失業率從1月的6.3%降至6.2%,顯示勞工市場歷經過去1年疫情帶來的種種打擊後,終於有加速復甦的跡象。
立委關心兩會是否可能恢復交流,陸委會主委邱太三今天在立法院會備詢表示,短期不敢預期民進黨政府和共產黨政府直接政治性接觸,但他相信未來合作協議、各項服務人民的機制,能累積較好基礎。
蔡政府上任後,兩岸關係降到冰點,蔡政府近期國安人事改組,新任陸委會主委邱太三被寄予厚望,邱太三今在立法院備詢時被問及是否可能恢復海峽交流基金會、海峽兩岸關係協會交流時表示,兩岸互動較少,不過事務聯絡還是有在進行,但民進黨政府要跟共產黨政府要有政治接觸,短期內不敢有這樣預期。
美國記憶體大廠美光(Micron)宣布調高截至3月4日為止的2021年會計年度第二季財測,營收預估中間值由58億美元調升至62.25億美元,上修幅度約7%。美光財務長David Zinsner指出,DRAM出貨量及平均售價均優於預期,產能吃緊情況會延續到年底,等於DRAM產業到年底前可能都無法滿足客戶所有訂單。
由於在疫情期間,員工福利與門市消毒等支出爆增,美國第二大零售商好市多(Costco Wholesale Corp)上季獲利表現落後市場預期。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4日演說,並未安撫市場恐慌情緒,美股四大指數同步收黑,尤其代表科技股的那斯達克指數及費半指數雙雙重挫,台積電(2330)ADR大跌近6%,造成今(5)日股價跌破600元關卡,國票投顧指出,鮑爾未具體提出公債殖利率飆升及解決通膨等方案,恐壓抑資本市場後市表現。
工業電腦大廠研華(2395)2020年第四季本業營運表現符合預期,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17.04億元、每股盈餘(EPS)2.21元,仍創同期次高。累計全年合併營收511.19億元、年減5.59%,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72.47億元、僅年減1.4%,雙創歷史次高,每股盈餘9.4元。
美國 2 月非農就業人數增加37.9 萬人,表現遠超乎市場的19.7 萬人,導致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在周五(5日)開盤前一度突破1.6%水位,讓美股3大指數期貨跟著震盪,市場相當懷疑美國聯準會是否能維持昨日那樣的寬鬆政策目標,或是不對通膨率陡升的問題進行管控。美股周五開盤上漲105.04點、以31,029.18點開出,隨後指數擴大至超過300點,台積電ADR股價上漲超過3%。
全球半導體測試介面領導廠商中華精測(6510)公布2021年2月份營收報告,由於農曆春節工作天數減少,另加計半導體成熟製程突然增溫,排擠新產品所需之驗證產能,導致部分客戶驗收延遲,使得本公司2月份營收1.92億元,較前一個月下滑28.5%,較前一年度同期下滑33.2%。
台灣2月新車買氣續夯,總銷衝上2.72萬輛,較原先預期高出約13%。年後疫情趨緩,消費者信心恢復,車商樂觀看3月,估新車銷售規模將成長至3.8萬輛,力抗車用晶片、面板短缺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