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類企業的搜尋結果,共201筆
歷經封控近2個月,上海市終於傳來好消息,從今天(16日)開始分階段推動復商復市,並針對「人能出、車能動、貨能轉」的目標,提出四大制度設計。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指示,要緊盯降新增和防反彈,加快拔點清面,徹底擰緊疫情傳播的「水龍頭」。著名經濟學者李稻葵估算,2年抗疫為每個百姓平均延長了10天壽命,並呼籲發放60億元(人民幣,下同)現金,扶助上海弱勢家庭。
最近,上海連續發佈了重點外貿企業「白名單」,在當前上海疫情防控形勢下,如何推動上海外資外貿企業復工復產?上海市商務委主任顧軍今天在記者會上表示,將針對「人能出、車能動、貨能轉」的目標,提出四大制度設計和企業服務,第三批名單820餘家企業也將於近日發佈。
iPhone組裝大本營鄭州持續出現確診病例,為阻斷傳播,鄭州3日晚間宣布,4日零時起至10日止,全市採取封控措施,針對企業部分,除保障市民生活和城市基本運行的公共服務類企業、經審批符合閉環管理條件的企業外,其他各類企業暫停生產經營活動。
上海市昨(27日)晚間宣布全市新一輪切塊式、網格化核酸篩查,從今(28日)5時至4月5日3時,分區分批實施封控措施。不少企業也配合政策宣布停工,截至今日上午,包括台資企業茂林-KY、光麗-KY、朋億、閎康、富味香等多家上市公司已宣布上海子公司停工4天。
大陸堅守「清零」政策毫不放鬆!廣東省深圳市近日本土確診快速,深圳於13日晚間無預警宣布封城一週,自14日~20日期間,所有公車、地鐵停運;全市社區、城中村、產業園區實行封閉式管理。由於深圳是珠三角台商聚集地,市場高度關注封城帶來的後續衝擊與供應鏈影響。
全球「獨角獸」企業於2021年內猛增517家,累計至2022年2月初突破千家,總估值達3.3兆美元。其中,美國2021年全年湧現約300家,相當於全球新增數量的六成。中國則位居第二,年內共誕生40家,累計共有170家,遠超過第三名的日本。
國際金融分析: FOMC縮減購債規模進度與預期明年升息次數皆符合市場預期,先前經理人將現金部位拉高至美銀界定的5%買進觸發線,美股在鮑爾談話後強彈回應基理人因應不確定風險所做的減碼。鮑爾會後談話顯示對經濟與就業前景的樂觀,包括重申供應鏈瓶頸將很快消除;雖然承認通膨比預期久,但強調FED在決策上並未落後於形勢;表示FED的立場高度寬鬆,認為FED在利率、通膨和強勁的經濟方面處於非常有利的地位。
據choice數據,2020年茅台集團控股的貴州茅台員工人均薪酬為31萬元(人民幣.下同,約合台幣135萬元)。在19間白酒上市公司中最高。
面對2050碳中和的時代,紡織業和上游化工業都面臨嚴峻挑戰,但也是一個積極轉型、成長的機會。李長榮化工為了達到ESG規範,耗費18個月,製作完成李長榮化工公司ESG報告書,成為兩岸三地化工類企業,第一家遵循ESG規範的廠商。
調查顯示,中國大型互聯網企業員工的平均年齡介於27至33歲,其中,擁有「抖音」等熱門產品的字節跳動與購物網站拼多多的員工最年輕,平均年齡僅27歲。
大陸工信部方面指出,大陸互聯網業務收入增長快速,上半年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簡稱互聯網企業)完成業務收入6951億元(人民幣,下同)、年增率25.6%,增速較1到5月回升1.2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速達19.7%。
由兆豐銀行統籌主辦並擔任管理銀行的中石化5年期44.7億元聯貸案,已在17日簽約。兆豐銀指出,該聯貸案主要用於借新還舊及購置機器設備、充實中期營運周轉金,且當初兆豐銀出任管理銀行,即有考量中石化近幾年在ESG的努力成果。
七國集團(G7)財長日前在倫敦談判稅務改革並發表聲明,支持設定全球最低企業稅率為15%,以結束數十年來低稅率競爭。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院長章玉貴8日指出,本輪全球稅改,在短期內不會對中國造成太大衝擊,但建議在全球對大型科技平台監管合作的背景下,結合中國實際情況,構建高標準金融體系;在G20框架下,推出平台類企業權利與義務更加平衡的數位規則標準,確立全球數位規則新基準。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人心動盪,自然界也不平靜。野火、熱浪、洪患、乾旱遍及全球,打破多項氣候紀錄。今年,台灣更遭逢半世紀最慘水荒……,顯見全球暖化引起的極端氣候,已逼近眼前!
大陸加大對互聯網企業監管力度,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調查組上周進駐阿里巴巴,宣布對其涉嫌壟斷立案調查,緊接著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4大金融監管機構,再次聯合約談阿里旗下的金融科技巨頭螞蟻集團。阿里首當其衝,騰訊、京東等涉及金融業務的網路巨頭,股價波動劇烈,顯見市場對監管行動憂心忡忡,大陸的網路平台經濟乃至民營經濟要被打壓了嗎?
全球進入對網路巨頭高壓監管的時代,大陸14日正式動刀,處罰三宗違反「反壟斷法」的收購案,直指業界巨人阿里巴巴、騰訊和順豐,意謂這些資本實力強大的網路巨頭肆意收購擴大版圖的時代已經不再。
台南市政府近年建構優質投資環境,配合中央資源與投資台灣方案,吸引高附加價值台商企業返台投資,截至11月24日,申請通過方案的企業已有105家,投資金額達1686億元,創造1萬3361個就業機會,平均值占全台14%。
自2019年底大陸證監會推出,A股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新規以來,據陸媒統計,截至2020年11月24日,共有55家公司公布分拆上市計畫,其中有53家公司持續推進「A拆A」,從行業來看,醫藥生物及電子行業上市公司是其中主力。
隨著「數位中國」等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加快推進,大陸國有企業正積極推動數位轉型升級計畫。同時國務院也下達指令,明確要求國有企業數位化轉型做出全面部署,並明確提出要打造四類企業標竿,引領企業變變變。
台商在開曼經濟實質申報期程,有望再延後。勤業眾信(Deloitte)18日指出,開曼原訂當地公司要在今年12月底完成2019年度經濟實質申報,但歐美疫情二次爆發,開曼群島宣布歷年制公司申報期限一律延後,台商只要是非IP(專營智財權)公司,申報期限可延後至2021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