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顧維鈞的搜尋結果,共11筆
編者按:烏克蘭戰局進入大反攻階段,俄羅斯瓦格納集團發動兵變,雖然一天就告結束,全球卻為之震動。普丁直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從中搞鬼,但拜登隨即反駁否認。事實上,美國介入各國政治甚至策動兵變從來不是新聞,韓國、越南、菲律賓總統下台流亡比比皆是,中華民國自然也逃不過,知名的孫立人案就是一例。孫究竟有無叛變已是歷史公案,但從各種解密檔案顯示,美國確實從中介入。《翻爆》特別選摘知名記者林博文在中時的專文,讀者撫今追昔或許可以觸類旁通。
微風集團董事長夫人孫芸芸稱霸「第一名媛」頭銜多年,她的祖父是中國電纜之父孫法民,十幾歲便獲贈香奈兒包當生日禮物,其實民國初年也有一位第被稱為「第一名媛」的貴婦,她3歲便收到80克拉鑽石。
對中國近代外交史有興趣的人應該都知道顧維鈞大使(V. K. Wellington Koo),但這句話對台灣新世代似非事實,在台灣若干有心人士推動去中國化的浪潮下,學校教的素材不一樣了,筆者發現目前一般的年輕人幾乎都沒有聽過顧維鈞大使。
近日公開的《蔣經國日記》揭密蔣經國對許多人的愛恨情仇,然而他與蔣宋美齡之間又有何祕辛?已故專欄作家林博文曾在《中國時報》撰文寫過「蔣經國崛起 母子權力較勁 跨世紀第一夫人」之文章,從中可見「母子」如何過招。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五日出版的《星期五畫報》為「中國內幕新聞專輯」,其中《北洋派一枝獨秀的顧維鈞》一文,記敘了當時正在美國出任駐華大使的顧維鈞的婚戀與仕途內幕。文章開頭就寫道:「遺留在今日的北洋政府時代的達官紅人,有的是靠著在任時搜刮來的民脂民膏過著寓公生活;有的野心未死、慾望難填,現在的政治舞台上擠不進去,於是在淪陷時期鑽進黑暗地區,當漢奸過官癮,卻也作威作福。除了這二批人外,能夠在國民政府中歷任顯要,至今仍持有相當地位,在政治圈子中兜得轉的,只有碩果僅存的顧維鈞了。」
據大陸澎湃新聞網報導,曾是上海復旦大學首屆女性畢業生、中華民國駐美大使顧維鈞的夫人嚴幼韻於紐約去世,享壽112歲。這位出身於上海官宦鉅富之家的嚴幼韻女士,不僅以顧夫人的身份為外界熟知,在嫁給顧維鈞之前,與子女於紐約生活的她,更一度成為聯合國(UN)的禮賓官,與顧大使結為連理後,便辭職在家相夫教子,直到夫婿於1985年病逝。嚴幼韻女士兩任丈夫皆為外交官,前夫楊光泩為抗戰期間中國駐菲律賓總領事,但卻在1942年日軍攻佔馬尼拉之時遭到槍殺。
俞大維又說那天已見過馬歇爾(George Marshall, Jr.),發現他對華的態度還是比較好。俞對馬歇爾說運往台灣的軍援物資實在太慢,最近幾個月只收到用於港口的探照燈,馬歇爾答應調查。
1951年5月21日晨,俞大維抵達台北,當晚見過陳誠,第二天一早謁見蔣總統和他進早餐──顯然台北的最高當局急於要見他,聽取他的彙報。其後的兩個多月,俞大維拜訪了一些軍政界的前輩,以及會見了兵工署和交通部的舊同仁。7月31日他離台北飛美國。
其實在此以前,顧維鈞已透過俞氏的好友、國際貨幣基金會組織中國執行董事譚伯羽,知道俞大維要來華盛頓,但俞多次推遲日期。後來顧離開了華盛頓,俞才到來,顧氏知道他此行是想來晤見美國官員,他談了一些個人對俞大維的認識:
張學良晚年曾寫過一首詩:「自古英雄多好色,未必好色盡英雄。我雖並非英雄漢,唯有好色似英雄。」年輕時代的張學良,確實是個多情種,他曾自詡:「平生無憾事,唯一愛女人,我亂七八糟得很」。但是,這些桃色事件多被後人所迴避,他們只是樂於一再渲染張學良的偉大功績。實際上,張學良一生有過三段婚姻,共有8個孩子。究其一生,早年常有風流韻事,張學良少年即貴,英俊非凡,一生風流,還向別人得意地炫耀自己同時擁有的11個情人。
出身江南、民國著名外交家顧維鈞長期出任駐外使節、到過無數個國家,無論人在何處,始終吃不慣歐美的乳酪類食品,每次出國均隨身帶有十餘罐平時愛吃的臭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