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顳顎關節的搜尋結果,共16筆
過年期間難免會吃上一些小零食,牙醫師黃柏青在臉書粉專指出,有3種零食是牙齒殺手,在吃的時候一定要特別小心,像瓜子、核桃等容易造成牙齒崩裂,牛肉乾、牛軋糖會導致顳顎關節痠痛,至於年糕、花生糖等富有黏性的零食,長輩就要謹慎食用,否則一不小心就把假牙黏下來了。
張口耳前發出喀喀聲響,進食和說話時,臉頰疼痛異常,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口腔醫學科醫師陳立愷指出下巴關節(即顳顎關節)運動由關節本身結構、牙齒的咬合、神經肌肉系統及情緒所控制。任何一項或其中幾項發生問題就會引起下巴關節疼痛。原因不只一項,且可能互為因果,所以稱為「顳顎關節疼痛症候群」。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往往不自覺長時間「咬緊牙關」。如果感覺想打哈欠時,嘴巴張不太開甚至會痛、或是吃東西咀嚼時,耳朵前方也會痛,要注意可能是「顳顎關節症候群」。如果不去管它,有人會持續疼痛,伴隨偏頭痛、頭頸僵硬、或頸部疼痛,演變成慢性的頭頸部疼痛。
不少人愛大口吃漢堡,小心這樣大口猛吃會給口腔帶來壓力。近日就有大胃王透露出現「顳顎關節障礙」,恐斷送大胃王生涯,但要注意的是,不少人飽受顳顎關節障礙困擾。
20歲的王小姐,從小就因顱顎顏面異常,導致牙齒排列不正,不僅難以緊閉嘴巴,吃東西也有困難。睡覺時,甚至因下顎骨後縮,產生睡眠呼吸中止症。經顎關節整合治療,終於改善生活品質,重新找回笑容。
過去一般認為「細嚼慢嚥」可以幫助消化、有助減肥,甚至還有人說「每一口食物咬三十次不夠,一定要咀嚼五十至七十次」,但日本咬合聽力研究會會長長坂斉表示,錯誤的咀嚼習慣可能會傷害牙齒和耳朵,那些你不知道原因的耳鳴、暈眩、五十肩,其實都是「咀嚼習慣」惹的禍!
台中市45歲陳姓女主管,因工作壓力大,長期出現夜間睡覺時磨牙的現象。日前,她突然發現嘴巴張不開,吃飯、說話都受影響。中港澄清醫院指出,陳女因長期磨牙導致顳顎關節軟骨關節盤位移,幸經量「齒」打造咬合板做矯正治療後,終於恢復正常生活。
一名45歲女主管因工作壓力大,半年來幾乎夜夜磨牙,她日前發現嘴巴張不開,就醫才發現是因長期磨牙導致顳顎關節軟骨關節盤位移,經咬合板矯治後,顳顎關節才復位到正常狀況。
張嘴說話、吃東西的時候,會感覺下顎發出「喀啦喀啦」的聲音嗎?隨著低頭族增多,罹患「顳顎關節障礙」的患者也增加,有時甚至影響生活品質,台中市廖姓藥師就因反覆發作,最後幾乎無法吃東西,所幸透過傷科手法及中醫針灸的方式,可以有效治療。
嚼食口香糖有助於口腔唾液分泌維護口腔健康,但英國有婦人習慣飯後咀嚼口香糖、會特別選擇無糖產品,不過,下巴卻因此嚼出問題,不時出現「喀喀」聲響,嚼到更曾一度嘴吧無法開合,只好接受關節手術治療,讓她嚇得不敢再讓孩子吃口香糖。
「醫師,最近我吃東西時,兩頰感覺好痛,而且會發出喀喀的聲音!有時甚至一張口笑、打呵欠或打噴嚏時,都覺得自己下巴好像快脫落。我的齒顎是不是脫臼了啊?」
全身肌筋膜分佈來說,顳顎關節的位置,正好處於中、後方「深前線」的端點。若顳顎關節有狀況,就代表「深前線」緊繃、失調。筋膜專家Thomas Myers,在其筋膜權威著作《解剖列車》一書中就指出,深前線失調,會出現一些負面的代償機制,常見的症狀包括:
台中:一名40歲的拼布老師,自小就愛吃芭樂、玉米還有魷魚絲,8年前開始經常感到雙頰顳顎關節處疼痛,甚至併發頭痛、肩頸痠痛,甚至頭暈想吐,輾轉到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牙科檢查,才發現兩側顳顎關節嚴重磨損,經注射玻尿酸治療,才讓她回復張口吃玉米的樂趣。
不少人都有過咀嚼食物時耳朵旁的臉頰疼痛、張口有異聲,影響生活,奇美醫學中心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于錫倩表示,現代人壓力大,睡眠品質不好,臨床上發現「顳顎關節障礙」病例有增加趨勢,且以成年女性居多。
有些民眾在嚼食物時會臉頰疼痛、張口有異聲且無法順利張大,影響生活。醫師表示,可能是壓力大引發的顳顎關節障礙。
卡倫近兩年來,飽受頭痛、暈眩之苦,他一直覺得耳朵悶悶的、疲憊、情緒低落,看遍各科醫生,一度還被診斷得了憂鬱症,最後終於檢查出他罹患了「顳顎關節症」(TMJ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