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飛人集社的搜尋結果,共11

  • 開卷書摘》飛人集社劇團 老屋計畫推動非典型劇場

    開卷書摘》飛人集社劇團 老屋計畫推動非典型劇場

    沿著斑駁紅磚牆走入黃埔新村巷弄,大紅鐵門內,木窗櫺透出溫暖黃光,黑瓦下流溢滿屋子歡笑,在飛人集社劇團的帶領下,不同領域、不同背景的人們在黃埔新村的「眷待期休憩所」相聚,藝文點亮老屋,彷彿又回到往昔熱絡的眷村歲月。

  • 飛人集社老屋演小戲 細說家的故事

    飛人集社老屋演小戲 細說家的故事

     以老屋為表演場地,飛人集社劇團自2015年造訪全台各地,今年再接再厲推出全新作品《吉光片羽vol.2:家》,將首度到金門,運用舊物、偶戲、老照片等訴說老屋故事。導演石佩玉表示,身邊新舊物件都能喚醒人的記憶,「這些記憶組合而成的就是家的故事。」

  • 專訪》到老屋演小戲 飛人集社劇團訴說家的故事

    專訪》到老屋演小戲 飛人集社劇團訴說家的故事

    以老屋為表演場地,飛人集社劇團自2015年造訪全台各地,今年再接再厲,推出全新戲劇作品《吉光片羽vol.2:家》,將首度到金門,預計運用舊物、偶戲、老照片等物件,訴說老屋故事。導演石佩玉表示,「身邊的新舊物件,都能喚醒人的記憶,這些記憶組合而成的,就是家的故事。」

  • 捏麵包像耕地 飛人集社演偶戲

    捏麵包像耕地 飛人集社演偶戲

     把可以吃的麵包搬上舞台,變成戲偶說故事,飛人集社作品《麵包以後》,從麵包的製作過程,探討生命與環境保護問題,主創者之一曾彥婷表示,「自農耕社會開始,麵包與人口的成長和文明發展,都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捏麵包的過程,有如耕耘土地,我們怎麼對待土地,土地就怎麼對待我們。」

  • 飛人集社《黑色微光》電影式光影結合偶戲展現奇想詩意

    飛人集社《黑色微光》電影式光影結合偶戲展現奇想詩意

    飛人集社劇團製作的《黑色微光》,邀請國際知名的美國光影藝術家賴瑞.李德(Larry Reed),以「電影式光影」的手法結合偶戲,敘述一個躲在幻想世界裡的小男孩克服傷痛、面對現實的故事,將在台中國家歌劇院登場。曾觀賞排練的歌劇院副總監汪虹18日表示,用溫暖的形式呈現社會議題,雖然看似沉重的情節,卻令人感受到曙光就在前方。

  • 黑色微光交錯 關懷人倫悲劇

    黑色微光交錯 關懷人倫悲劇

     近來受虐兒、家暴事件頻傳,飛人集社劇團、美國光影戲大師賴瑞.李德首度合作推出《黑色微光》,透過偶戲和光影戲手法,關懷人倫悲劇,描述一名小男孩目睹母親殺掉父親後,餘生如何修復內心傷痕,進而與自己和解,發人深省。

  • 飛人集社劇團《天堂動物園》28、29日台南文化中心演出

    飛人集社劇團《天堂動物園》28、29日台南文化中心演出

    飛人集社劇團《天堂動物園》獲邀參加台南「十六歲小戲節」,7月28、29日在台南文化中心原生劇場登場,全劇以蘊含哲理的動物寓言,希望透過戲劇討論如何面對、學習理解,尊重與自己不同的個體。

  • 《打包》裝置藝術展 巨大行李箱塞滿人生風景

    《打包》裝置藝術展 巨大行李箱塞滿人生風景

    「給你一卡行李箱,你會想裝什麼人生進去」南市府文化局打造裝置藝術品《打包》,民眾可近距離與藝術品互動,純手工縫製巨大旅行箱,裡面有著一個人從小到大的衣服,象徵人生的風景,同時可思考自己的人生旅程,《打包》即日起至5月14日在新營文化中心演藝廳展出。

  • 飛人集社 推出親子展演《生命幻想曲》

    受到雲門劇場的邀請,再次集結三部曲─《初生》、《長大的那一天》、《消失-神木下的夢》,同時演出配樂擴編另舉辦音樂會,以及光影裝置展覽,推出適合成人與孩童共賞的概念展演─《生命幻想曲》系列,11月28日到12月20日雲門劇場溫馨登場!

  • 飛人集社測量人生

    飛人集社測量人生

     連續做了3年「小孩也可以看」系列作品,飛人集社劇團團長石佩玉覺得夠了,新作《測量》將重返「成人」市場,以執頭偶、面具、光影、戲曲,呈現人生在世必然被某些標準所測量的無奈與提問。

  • 魔幻樹洞之旅 探究死亡

    魔幻樹洞之旅 探究死亡

     失去媽媽的小姊弟為了找尋「在另一個世界的媽媽」,鼓起勇氣爬進樹洞,因為他們聽說那裡頭有「另一個世界」。在那個世界裡,姊姊遇上狐狸族的婚禮,但新娘角花狐狸卻被埋在土裡,後來才明白,原來在狐狸的觀念裡,死亡就是跟土地結婚,值得慶祝。這是飛人集社推出的《消失—神木下的夢》,透過魔幻詩意的故事,帶著大人小孩面對死亡課題。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