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食品價格的搜尋結果,共1,019筆
荷蘭央行行長Klaas Knot在周二指出,歐元區基本物價壓力可能更難以馴服,但是貨幣政策已經開始展現有效的跡象,進一步的升息應該一步步地完成。
企業以實際行動挺公益,深化企業影響力,也為品牌形象加分。啟程近十年的7-11「好鄰居送餐隊」加入生力軍,全新三溫層「OPEN!行動購物車」四輪入列,今年6月起攜手一粒麥子基金會,於花蓮展開好鄰居送餐隊的全新服務;佳格食品集團攜手博幼基金會將物資於暑假送進偏鄉,補齊弱勢兒童暑假營養缺口;日出茶太重點關注自閉症星兒,啟動國際 「The Hope Project」計畫,期望藉此拋磚引玉,喚起大眾對自閉兒的關懷與重視。
據消費者喜好的街邊美食統計,2021年拉丁美洲街邊最常見的主流美食,西班牙餡餅(Empanada)竟排名第八。在營養及健康意識逐漸成為主流的時代,6%的純素業者優先考慮購買使用玉米、藜麥等高營養價值穀物製成西班牙餡餅,成為餐飲業考慮製作的優先條件。因此如何使用食品機械高速量產極具潛力的Empanada,成為各家食品廠的主要目標。
周二公布的非官方調查數據顯示,儘管食品價格的增長有所降溫,但英國零售商店整體物價的通膨在五月仍達到2005年有該調查以來最高水準。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的報導,由於食品通膨嚴重,生活必需品價格持續以雙位數的速度在上漲,英國政府正考慮要求零售商去壓住麵包牛奶等基本食品的價格上限。
新聞提要■義大利人的主食義大利麵價格狂飆,促使政府召開危機會議,共商因應對策。
日本首都東京的核心消費者通膨率在5月有所放緩,但排除食品與燃油價格後的關鍵指標創下逾40年高點,凸顯出價格壓力正持續擴散,這讓市場很難放棄超寬鬆貨幣政策即將退場的預期。
歐洲能源價格正快速下降而不斷減少通膨壓力之際,糧價卻出現飆漲,讓民眾改變飲食習慣甚至減少購買來降低財務壓力,這已成為各國政府要面對的新挑戰,令歐洲多國央行措手不及。
全球最大牛奶生產國印度在疫情期間,已有許多業者陷入財務危機,去年俄烏戰爭爆發又造成飼料及運輸成本飆漲,再加上傳染病影響牛奶產量,導致印度牛奶價格在過去1年多來暴漲15%,且分析師預期年底前不會跌價。
為持續落實政府穩定物價作為,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15日召開穩定物價小組會議,會上拍板原定減徵關鍵原物料稅負措施實施至6月底,除了汽、柴油貨物稅延長至9月底外,其餘加碼延長今年底。
大陸統計局甫公布4月物價數據,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0.1%為26個月新低,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減3.6%,為連續七個月負成長,且是2020年6月以來最大降幅。大陸消費和生產兩端價格持續疲弱,不僅反映經濟復甦力道不足,也引發大陸陷入通貨緊縮之憂。
大陸國家統計局1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0.1%,漲幅創下2021年2月以來新低;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則較去年同期大跌3.6%,已經連續7個月下降。分析認為,受內需疲弱與基數效應影響,CPI和PPI雙雙下滑,顯示中國經濟恢復動能仍待加強。
大陸國家統計局11日公布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與生產者物價指數(PPI)皆遜於預期,且CPI年增率跌至0.1%,創下2021年2月以來逾兩年多新低,反映大陸經濟復甦仍存在不確定性,讓市場對通縮憂心再起。
大陸國家統計局11日公佈,2023年4月全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0.1%,並較上月下降0.1%,整體1到4月平均的CPI比上年同期上漲1%。同時4月受到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國內外市場需求總體偏弱、去年基數較高等因素影響,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較上月下降0.5%、也較上年同期衰退3.6%。
大陸國家統計局11日公佈4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大陸全國居民消費價格較去年同期上漲0.1%。其中,城市上漲0.2%,農村上漲0.1%;食品價格上漲0.4%,非食品價格上漲0.1%;消費品價格下降0.4%,服務價格上漲1.0%。而1至4月平均,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1.0%。
歐洲央行(ECB)首席經濟學家連恩(Philip Lane)8日表示,歐元區通膨今年稍後將會明顯放緩,不過在目前物價成長動能仍舊強勁。
新聞提要■埃及通膨飆高且貨幣暴貶,食品價格直線竄揚,許多民眾現在連吃飯都有問題。
主計總處5日指出,受全球需求減弱的影響,4月我國生產者物價(PPI)年增率由正轉負,呈-1.98%,這是PPI創編以來首度下跌,反映國際景氣正漸趨緩。
英國零售協會(BRC)周二表示,英國超市四月的食品價格為年增15.7%,為自2005年以來最大的增幅,但是預計即將降溫。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Kantar公布,英國4月(截至4月16日止)食品雜貨通膨由3月的紀錄高點17.5%降至17.3%。Kantar主管麥凱維特(Fraser McKevitt)表示,食品雜貨價格下降對消費者是好消息,不過現在論斷通膨已經觸頂還言之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