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飲食中的搜尋結果,共617

  • 女性健康「第二殺手」 醫:1族群當心 更年期風險增

    女性健康「第二殺手」 醫:1族群當心 更年期風險增

    一名56歲林小姐有高血糖問題,後續檢查確定罹患糖尿病,她總覺得飲食上只需少吃一點,不要再讓自己變得太胖就能與糖尿病和平共處。不過醫師提醒,糖尿病患者應避免高糖飲食,而不是少吃就好;且糖尿病患者進入更年期後,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甚至要當心動脈瘤破裂危機。

  • 連6年奪冠!地中海飲食被評「最讚」減重又能防癌抗失智

    連6年奪冠!地中海飲食被評「最讚」減重又能防癌抗失智

    如果不追求快速瘦身,而是想瘦得更長久,專家最推薦「地中海飲食」,研究顯示一年最多能減去10.1公斤。不只能減重,地中海飲食還能防癌、防失智,同時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也因此被國際媒體連續6年評選為最佳飲食法,

  • 皮膚紅癢超惱人 醫揭地雷飲食清單 健康蔬果也上榜

    皮膚紅癢超惱人 醫揭地雷飲食清單 健康蔬果也上榜

    經常流鼻水、鼻塞,或是皮膚搔癢難耐?皮膚科醫師吳明穎表示,這很可能不是過敏症狀,而是「組織胺」造成的,且日常飲食中,有不少會促進組織胺釋出,或本身就富含組織胺的食物,像是香蕉、番茄、咖啡、優格、茄子、菠菜等,若有類似過敏症狀出現,可以先試著減少食用,採取低組織胺飲食,以緩解不適症狀。

  • 「健康飲食小主播」競賽 南市勇奪全臺國中國小組雙冠

    「健康飲食小主播」競賽 南市勇奪全臺國中國小組雙冠

    臺南市大成國中及億載國小師生組隊參加教育部國教署辦理「111年度飲食教育創意競賽徵選活動-健康飲食小主播」競賽,在全國八十餘組隊伍中,經過激烈的初審與決賽,在各領域專業依教育意涵和播報內容評審後脫穎而出,榮獲全國國中組及國小中高年級組第一名的佳績,展現臺南市食育教育推動的優異成果。

  • 增強免疫力、抗老還防失智 營養師:1飲食方式輕鬆達到

    增強免疫力、抗老還防失智 營養師:1飲食方式輕鬆達到

    保持良好的日常生活及飲食習慣,是提升免疫力的基石。免疫力就是抵抗力,每周至少運動3次、每次30分鐘,以及每天至少睡足6~8小時,減少不必要的睡前滑手機時間,確保較佳的睡眠品質,都可以提升我們的免疫力。

  • 大腸癌年輕化!6成發現已晚期 醫曝高危險飲食「2類食物不能少」

    大腸癌年輕化!6成發現已晚期 醫曝高危險飲食「2類食物不能少」

    大腸癌已連續15年高居癌症患者人數之首,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統計,每年新增個案數1萬6829人。前美國芝加哥榮民醫院心臓加護病房主任謝安民寫下最新研究指出,新診斷大腸癌的病人中,年輕人比例增多了;也發現西式飲食加上少吃蔬菜、豆類,可能經過改變大腸內細菌的生態,產生某種大腸桿菌,導致大腸壁發炎,惡化成大腸癌。

  • 營養師揭「飯後口渴真相」 煮飯加味精還有1好處

    營養師揭「飯後口渴真相」 煮飯加味精還有1好處

    「老闆,我的麵裡不要放味精!」偶爾到小吃店裡用餐,幾次都聽到會有客人這樣交代店家。不少人在吃完外食後,會產生口渴、頭痛、噁心等不舒服症狀,心裡也會想「一定是因為加了味精吧?」味精有害健康的惡名如此深植人心,究竟真有其事還是誤解?

  • 早餐這樣吃超NG!醫搖頭嘆:門診常見3類人

    早餐這樣吃超NG!醫搖頭嘆:門診常見3類人

    飲食影響身體健康,腸胃科醫師分享一張早餐圖,盤子裡有滿滿的蛋白質,看似很豐盛,但卻暗藏許多陷阱,包括加工類食品、紅肉或動物性脂肪及糖等,因此現在門診常見小胖子或年輕的糖尿病、脂肪肝患者。

  • 餓了!楊梅21間客家菜秒收藏 不散的楊梅宴聞香「老食光」

    餓了!楊梅21間客家菜秒收藏 不散的楊梅宴聞香「老食光」

    桃園市楊梅故事園區開辦「不散的楊梅宴」特展,於楊梅國中創校校長張芳杰故居、西照閭《十六藝所》內,展出早年餐廳內的影像紀錄,還有「楊梅攝影之父」吳金淼過去拍攝的百姓飲食日常,展區更介紹客家族群用材、選材與料理技法中展現的客家精神,展覽至3月26日止,期間也規畫「共下來辦桌」、「風土小食DIY」系列活動,邀民眾一同品嚐楊梅老「食」光。

  • 200萬台人被偏頭痛折磨 1症狀惹禍 這些食物要少吃

    200萬台人被偏頭痛折磨 1症狀惹禍 這些食物要少吃

    根據統計,全世界受偏頭痛所苦的人高達10億人,全台也有200萬人有偏頭痛困擾,功能醫學醫師歐瀚文指出,偏頭痛的成因有很多種,其中之一就是「組織胺不耐症」,若有這種症狀,可以採用低組織胺飲食法,避免攝取組織胺含量較高的食物,包含起司、魚罐頭、醃製蔬菜等,就能幫助改善。

  • 胃痛起來要人命 中醫授4招緩解 3類食物少吃

    胃痛起來要人命 中醫授4招緩解 3類食物少吃

    現代人生活忙碌、三餐不正常,容易引發腸胃道問題。中醫師李俊儀指出,胃痛是常見的症狀,可能由急、慢性胃炎,或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引起,他也分享4種可以幫忙舒緩疼痛的方法,包含熱敷、按摩、食療和日常保養,同時建議少吃油、炸、辣等會刺激胃部的食物。

  • 200萬人有膽結石 急性發炎要人命 6類人小心了

    200萬人有膽結石 急性發炎要人命 6類人小心了

    據衛福部健保署統計,推估臺灣人口約5 ~ 10%人有膽結石的現象,可說是國病了。40 歲以上女性的罹患率更高達25 ~ 30%,但是有7 成的人終生並沒有特別的症狀,有2成的人發生右上腹痛的情形,1 成的人則因結石堵住膽汁分泌而引起急性膽囊炎。急性膽囊炎是膽囊突然、劇烈的炎症,它可能會導致嚴重的併發症,急性膽囊炎多次發作可導致慢性膽囊炎。急性膽囊炎反覆發作所造成的損害最終會使膽囊結疤和收縮,直到它不再起作用。

  • 書摘精選》西方醫學的食餌療法

    書摘精選》西方醫學的食餌療法

    論近代醫學技術與文化,不能忽略中、西對比。在二十世紀一開始的十年內,中醫的「食療」並沒有被報刊等日常大眾媒體所重視,反倒是西醫有一些「食養」的新知識被引介。一九一四年西醫即有「食養法」一詞,對肺病的調養可能是內容最多且最早的。觀其內涵,實多談營養學和消化理論,但非食物療法,而是呼籲注重營養以對抗疾病,比較偏重調養與護理層面。它們常被放在西方「衛生」概念中來探討,以營養學為主,探討飲食中的滋養物質或不要暴飲暴食等基本飲食衛生知識。同樣的,家庭常識也談食物養生,主要是關心食物中的物質與滋養成分,而非治療學。整體飲食衛生被擴大化,除了乾淨、清潔的意義外,還多了食物性質的新知識―「營養」;並迅速和傳統的養生概念進行結合,以大眾、家庭之名,進行更廣泛的擴散。

  • 書摘精選》「食療」:近代一個中西醫匯通名詞的誕生

    書摘精選》「食療」:近代一個中西醫匯通名詞的誕生

    二○二○年九月,美豬進口臺灣的議題吵得沸沸揚揚,時任衛福部長的陳時中為了捍衛政策,上節目暢談美豬議題。現場來賓謝金河分享小時候愛吃麻油炸臺灣豬睪丸,陳時中隨即稱讚:「難怪你現在腦筋好、體力也好。」結果此語一出,立刻引來不少批評聲浪。臺北市長柯文哲就批評:「他念哪個醫學院的?」也就是暗指該說法根本缺乏科學根據。而陳時中則回應,這是民俗說法,是老一輩傳下來的經驗云云。本文既不討論美豬,也不評論對錯,卻要藉由考察這類爭議中,靠著某種食材進補以達到身體強健或治療某種生理疾病的歷史,或許可使讀者在讀過本篇文章後,對於中西醫的補身概念、食物療效與科技之間的爭議,有多一分了解,方能解讀民俗、經驗和科學之間的複雜關係,擁有更多元的思考,這恐怕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分法就能夠說明清楚。

  • 吃「2食物」紓壓恐吃出肝病 醫:4種人快檢查 瘦子也危險

    吃「2食物」紓壓恐吃出肝病 醫:4種人快檢查 瘦子也危險

    一名30歲的工程師平時因工作壓力大,最愛在閒暇之餘享受美味的甜點零食來抒發壓力,雖然他外型看來仍是中等身材,但最近他健檢時發現,已有重度脂肪肝,報告指出肝功能已發生異常、血脂肪也全部超標。

  • 飲食教育玩起來!導入特色教具、桌遊 讓學童從遊戲中學習

    飲食教育玩起來!導入特色教具、桌遊 讓學童從遊戲中學習

    嘉義市政府與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合作,攜手導入「營養5餐」教育計畫,並在8所示範學校打造食育教室的體驗空間,近日更獲灃食文化教育基金會捐贈兩套大型教具和飲食桌遊,讓學童從玩樂中學習到食育知識。

  • 頭條揭密》過年要少吃肉?華人飲食習慣能長壽最新研究成果曝光

    頭條揭密》過年要少吃肉?華人飲食習慣能長壽最新研究成果曝光

    農曆春節即將來臨,過年期間大魚大肉一向是華人過春節的傳統,隨著健康飲食觀念開始流行,許多人也嘗試著改變一些較不健康的飲食習慣。雖然一般都建議採用地中海式飲食或日式飲食,但畢竟與華人習慣不相符,許多人因此關切華人飲食中對於健康與長壽的影響。最近一項針對華人飲食與年長者是否長壽關係的研究顯示,華人的自然植物性飲食為主、少量攝入動物性食物,對於老年人是否長壽有極為深刻的關聯性。

  • 大腸鏡不白做 營養師授低渣飲食吃法 3日清腸菜單曝

    大腸鏡不白做 營養師授低渣飲食吃法 3日清腸菜單曝

    大腸癌已連續15年位居國人十大癌症人數榜首,且罹病率有年輕化的趨勢,對此,營養師陳怡婷指出,定期篩檢非常重要,而檢查前3天採取低渣飲食則能減少腸道中的糞便殘渣,提升檢查品質,她也特別分享3日清腸菜單,供民眾參考。

  • 「灃食主廚到我家」前進6縣市上菜 教導新飲食觀念

    「灃食主廚到我家」前進6縣市上菜 教導新飲食觀念

    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日前舉辦「灃食主廚到我家」活動,到全台6縣市的國小校園廚房,輔導由校方自行選出的午餐菜色,大幅提升營養午餐美味程度,也透過導入製作精美的飲食知識教材,讓孩子從午餐中學習到新的飲食觀念。

  • 想長壽不用吃那麼多  陽明交大團隊找到答案

    想長壽不用吃那麼多 陽明交大團隊找到答案

    想要活得長壽或許可以不用吃很多!陽明交大團隊在0.1公分的線蟲身上發現飲食限制促進細胞自噬作用及延緩老化的分子機制,這項發現有助於醫學界研發抗老藥物,相關成果刊登於《自噬》(Autophagy)國際期刊。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