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飲食的搜尋結果,共3,208筆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推特發文稱,百度地圖可見台北有多間山東餃子店、山西麵館,表明台灣一直是大陸的一部分,民進黨新北市長參選人林佳龍今直言,華春瑩說法是自曝其短,被當笑話在看,不要用中原天朝觀,把所有飲食文化的發展都視為國土延伸。
農曆七月中元節,高苑科大圖書館從香蕉樹出發,探討台灣與東南亞國家共有的植物鬼故事、飲食文化與生活習俗。邀請台南市新向陽協會理事長,潘羽姍老師蒞校講座。潘羽姍老師是越南新住民,擅長將在越南生活經驗融入多元文化推廣。本次活動是以「植物與人」為核心,透過植物為主軸的跨領域視角,開展關於植物的跨文化、信仰習俗與傳說,進而達到文化融合與包容的目的。
改變自己,從飲食習慣做起。勤業眾信(Deloitte)消費產業負責人呂宜真以藝人蔡依林為榜樣,無論是對自己的職業或是生活都相當且投入,熱愛自己的工作之餘,在生活方面也是多彩多姿,為保持良好的體態也持續雕塑,近期疫情期間更是因改變飲食習慣,瘦身有成。
台北就業機會多,吸引不少中南部人北漂打拚。然而,由於地區差異,北漂族在生活上常常遇到一些不習慣的事。日前,一名來自台北的男網友表示,自己的北漂女友是台南人,並傳給了他一張「台南人北上生活最不習慣的事」透露自己心聲完全被說中,完全就是北漂青年的感受。其中可以大致分為兩類,引起不少北漂族共鳴,讓他不禁好奇:「難道所有北漂族都這樣想嗎?」
《大學生了沒》班底「Hold住姐」謝依霖,曾接演《小時代》打開知名度,不過自她2018年嫁人生子後,就逐漸淡出演藝圈,近來改以Youtube作為復出主戰場,經常爆料自己的大小事。近日她突然爆料鼻子是假的,10年前因想替外型升級而踏入診所去整形,哪知鼻子卻慢慢歪掉,畫面嚇壞眾人。
台灣各地飲食習慣差異大,不少北漂族上台北就學、工作都很不習慣。臉書粉專「台南式」分享台南人北漂最不習慣的14件事,包括食物都是鹹的、飲料叫少糖還是不太甜、沒有真正的鍋燒意麵等,立刻掀起網友熱議。
近年綠色飲食風潮興起,讓植物肉成為「食」尚新寵兒,市場規模持續快速成長,根據估計,人造肉食品市場規模在2023年可達到61億美元,至2040年更將大幅躍增至1,400億美元,除了綠色飲食崛起帶動,植物肉也將成為未來補足全球蛋白質供應缺口的重要來源,投信法人建議投資人可配置部分ESG相關資產掌握市場趨勢。
全球越來越多消費者基於環境保護與動物友善的理念開始選擇蔬食,加上人口增加及氣候變遷帶來的糧食危機,無肉飲食成為潮流,未來替代蛋白革命正在興起。
受新冠疫情影響,若要外出就得戴上口罩防疫,然而夏季天氣炎熱,長時間戴口罩不但讓人感到悶熱,下巴、臉頰還可能冒出惱人的痘痘。營養師林雨薇指出,大量的汗水會導致皮膚問題,除了可以勤換口罩、注重個人衛生以外,還可以透過6種飲食方法來改善,像是多喝白開水、無糖茶,或減少攝取油炸物等。
不少人每到夏天,就喜歡買手搖飲喝,水又喝得少就容易罹患腎結石,因此夏天結石更好發。營養師程涵宇指出,台灣每10人就有1個腎結石患者,若出現背部、小腹劇烈疼痛或排尿時疼痛等症狀時,就可能是結石造成,而且男性、患痛風、消化系統疾病者等6類人更是高危險群,並分享平時該如何預防患腎結石。
近年未來肉(植物肉)蓬勃發展,據網路資料庫Statista數據顯示,植物肉市場在2020年達到66.7億美元,預期2026年可達到167億美元。連鎖咖啡廳路易莎看準趨勢,推出磚壓三明治及麥香三明治系列產品,即起至8月14日上市,也盼透過新品達到節能減碳目標。
近年綠色飲食風潮興起,讓植物肉成為「食」尚新寵兒,市場規模持續快速成長,保德信指出,根據估計,人造肉食品市場規模在2023年可達到61億美元,至2040年更將大幅躍增至1400億美元;除了綠色飲食崛起帶動,植物肉也將成為未來補足全球蛋白質供應缺口的重要來源。
現代人工作繁忙、生活壓力大,大部分人長期外食,也沒時間、心力運動,除了要面臨變胖的危機,還可能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據調查顯示,110年國人10大死因的第一名為癌症,每年有5萬多人死於癌症,因此營養師彭逸珊分享「彩虹飲食」,透過攝取不同顏色的食物,獲得不同的營養素,像是紅色的番茄中含有茄紅素,能幫助降低癌症風險,同時也可以擁有健康的飲食,幫助減重。
立秋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揪斂,就是收斂,表示夏天的茂盛綠蔭即將過去,清朗的秋天就要到來。
今天是24節氣中的大暑,是天氣最熱的一天,近期不少民眾因高溫都出現曬紅、曬黑,甚至曬傷脫皮的情形。營養師表示,除了塗抹防曬、撐傘及配戴太陽眼鏡外,透過飲食也能預防過度日曬造成的肌膚傷害。
台灣感染新冠肺炎的人數已經超過400萬人,雖然病例逐漸下降,但每天仍有2萬多人確診。加上變種病毒肆虐,國外疫情再起,民眾還是不能掉以輕心。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65歲以下確診病例中,每5個人就有1人出現長新冠的症狀。包括疲勞,肺纖維化,腦霧等後遺症。其中,腦霧最為常見。
天氣炎熱,皮膚受到的刺激增加,常見的皮膚疾病如蕁麻疹更容易產生,據統計,約 2成的民眾一生曾發生蕁麻疹。皮膚科醫師表示,蕁麻疹分為急性與慢性,緊急出現屬急性,立即治療大多無礙;而慢性患者常被要求限制飲食,臨床發現,若持續用藥者,無須嚴格限制飲食,「但仍要遠離酒、不新鮮的海鮮等食物。」
南投縣19日新增509人確診,死亡新增1人,累計染疫死亡232人。由於疫情使得民眾飲食習慣改變,衛生局加強食品抽驗,發現1件大白菜有農藥殘留,已移送所轄衛生局處理。
時光如流,變動頻仍的2022年轉瞬過了一半,相信不少人都對今年以來的各種黑天鵝、灰犀牛等事件印象深刻。雖然台灣在IMF報告中,以59,398美元的購買力平價人均GDP排名全球第15,但至今仍然有許多因故無法適用社會安全網的邊緣戶,連日常溫飽的基本生活需求都難以滿足。
印尼華僑劉明芳15歲時舉家搬到台灣,26年後輾轉飄流到漁人之島澎湖定居,從香料群島橫跨千里到福爾摩沙台灣,喜愛寫作與美食的她出了1本《菊島廚房食記》,記錄來自澎湖海邊、田地、菜市場,將漁人、農夫、攤販、街坊、友人分享的食材常識、料理訣竅,化成文字與鄉愁向讀者介紹她所觀察的澎湖飲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