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養殖蝦的搜尋結果,共130筆
面對國際淨零減碳浪潮來襲,致力於太陽能產業的誠新綠能,為提升土地利用多元效益,在不影響環境且扶持養殖產業升級轉型,以漁業為本且兼顧綠電政策,投入漁電共生合計光電容量逾1.4GW,併網每年預計發出17.5億度電,相當於近35萬戶家用年度用電。
高雄市彌陀區南安國小與在地漁民老師攜手食魚教育課程,把教室搬到魚塭,請養殖者張博仁帶著學生做中學,學生化身為魚塭小小養殖家,親手餵魚撈蝦,除了更加深刻體驗彌陀漁村文化,更懂得食安的可貴。
「貢寮鮑」是以新北市貢寮區養殖九孔及黑盤鮑所建立的品牌,但近年養殖面積、放養量分別下降約5成與3成。對此,新北市漁業處表示,今年已建立智慧化水質監測系統,讓業者透過手機APP即時了解海水溫度及溶氧變化,降低貢寮鮑死亡損耗的成本。
龍蝦是餐廳高檔水產,但因蝦苗死亡率高,民間養殖龍蝦成功率約僅4成,水試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突破養殖技術,降低死亡風險,玻璃龍蝦苗育成率達7成多,將來配合魚電共生設施養殖龍蝦,可大幅提高經濟效益,接下來將輔導業者技轉。
喜陽鮮食自產的上好土雞腿、循環水養殖蝦、山泉水鰻魚,透過精心料理推出年菜早鳥預購,「油香土雞腿」約450克360元、「酒香醉蝦」約12隻450克360元、「蒲燒鰻魚」半尾裝約150克280元,不論是一人獨享或是家庭聚餐都適宜,同時推出禮盒組、送禮豐富又大方,消費滿千元贈送一個帆布包,全省新鮮冷凍宅配,為保證鮮美品質只限量3,000份。
Discovery全新節目《未來製造大揭密:綠色行動力》聚焦台灣各產業如何攜手合作,透過金融體系提供的協助使產業加速升級,生產再生能源,以科技開創未來。例如桃園高中在操場裝設了太陽能板屋頂,學校每天產生600萬瓦的電力,每年可抵銷超過1100噸的碳排放量,太陽能光電業者跨足白蝦養殖,結合AI 讓傳統養殖變身高科技產業,而許多閒置的農地甚至是垃圾掩埋場,也被善加利用來設立太陽能電場。建造太陽能光電場的好處很多,但成本也很高,在永豐銀行的協助下,得以設置太陽能電場,將太陽光電轉化變成綠能, 使其有了新的用途和價值。
彰化縣芳苑鄉有許多養殖業者,包括文蛤、草蝦、斑節蝦等,最近有漁民發現蝦子突然暴斃,直到最近才找到兇手,原來是陸上風機漏油導致,漁民發現後通報村長,村長鄭鵬豐說,目前了解有2家漏油,已通報但無法確定災損情形。
響應國家農業綠能發展,向陽集團結合光電及養殖產業推出「向陽多元光電漁電共生計畫」,而該計劃聯貸88.8億獲得銀行團高度支聯,其中在太陽能電廠養殖的和光蝦計畫外銷日本等市場。
苗栗縣政府斥資2億多元打造通霄鎮海水養殖專業生產區,雖已完工但開發案至今延宕8年,遲遲未對外招租、解決占用戶問題,去年還遭監察委員糾正,縣府近期加速進程,上個月完成招商標租,3日欲點交土地給得標廠商,地方擔憂廠商未來會種電,4、50位漁民到場抗議表達訴求。
中正大學化學暨生物化學系教授王少君利用竹炭特性,研發益生菌配方,並與嘉義在地水產養殖業者實地合作,將生物炭技術用於改善白蝦養殖池水質,成功讓白蝦收成率增加,該技術目前已申請專利通過,未來可望應用在漁電共生場域。
日前大陸暫停輸入我國石斑魚,屏東縣長潘孟安25日炮轟農委會。據悉事後漁業署主動聯繫縣府,加上行政院長蘇貞昌26日緩頰稱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很賣力,潘孟安也收起炮火,昨透過縣府表示,「遵照院長指示,中央、地方一起努力」,雙方似乎都在沖淡對立氣氛。
近來白天酷熱,一會兒又突然烏雲密布,下起滂沱大雨,多變的氣候令文蛤、白蝦「凍未條」,近來台南沿海魚塭傳出文蛤死亡、白蝦生病的情形,有的文蛤池收成量只剩4成,養殖業者搖頭直嘆,去年面臨乾旱,但天氣大致穩定,反觀今年變化幅度劇烈,對養殖戶來說是個大挑戰。
雲林縣政府為協助口湖鄉8大漁業養殖區發展智慧養殖,爭取2380萬元進行9件道路改善工程,16日雲林縣長張麗善到場會勘,表示養殖區因地勢低窪等原因,路面經常淹水,未來口湖將發展智慧養殖,完善的道路網是最基本的建設,縣府將全力趕工,預計今年10月可完工。
台灣寶蝦養殖場業者陳泓碩2017年開始導入智慧化養殖,透過科技整合所有魚塭數據和環境監測,讓他成功跳脫傳統養殖生活,不但養殖成本降低,育成率提升,透過遠端監控、操作,讓他多了陪伴家人的時間,連出遊到外地也不擔心魚塭狀況,他的成功的經驗已成嘉義縣科技漁業標竿示範場域。
台灣寶蝦養殖場業者陳泓碩2017年開始導入智慧化養殖,生活從此有了大改變,不但能遠端遙控魚塭狀況,提前監測、了解水質變化,還多了陪伴家人時間,再也不用像老一輩總守著魚塭,而他的成功的經驗也成了嘉義縣科技漁業標竿示範場域。
隨著時節入冬,位處國境之南的台灣養殖重鎮,為行銷地方農漁特產,特地以冬令進補概念,結合泰國蝦、甲魚、石斑魚等新鮮食材,烹煮澎湃的「蝦鱉霸王鍋」,讓民眾除了暖脾胃,也能品嘗到屏東美味水產品。
隨著時節入冬,位處國境之南的台灣養殖重鎮,為行銷地方農漁特產,特地以冬令進補概念,結合泰國蝦、甲魚、石斑魚等新鮮食材,烹煮澎湃的「蝦鱉霸王鍋」,讓民眾在迎接歲末天冷之際,除了暖脾胃,也能品嘗到屏東美味水產品。
今年冬天直到12月溫度才真的降了下來,飽受疫情衝擊的餐廳在防疫開放後大力地推動冬季美食,其中有不少餐廳推出龍蝦大餐或龍蝦火鍋,拜疫情造運輸不便之賜,許多天價海鮮的價格較過去更加親民,龍蝦就是其中的代表。這種100多年前被認為是低賤食材的海鮮,用近一個世紀的時間升格為富豪專用美食,它隨著全球的財富流動,這些年消費最多的當然是經濟成長最快的中國大陸。
另一半主動幫忙剝蝦是浪漫又體貼的表現,一名男網友透露,自己過去7年來總是會替女友剝蝦,直到最近手受傷,改由女友擔起剝蝦的「重責大任」,也才讓他驚覺自己被套路了。只見原PO女友只用了短短7秒鐘,就完美將蝦子「皮肉分離」,甚至連髒髒的腸泥都完整拔出,療癒畫面吸引上萬人朝聖,引起網友熱議。
潮州鎮公所發起的「賽神蝦」開辦至今3年,命運多舛,颱風、豪雨、疫情統統遇上,今年賽事延至11月6日,雖是泰國蝦量最少之時,不過養殖戶不計成本「留蝦」力挺,回饋社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