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餐桌文化的搜尋結果,共57筆
雲林縣「飛雀餐桌行動」集結在地小農推廣農特產,28日在水林鄉舉辦「水林流動的風與黑色金礦場」活動,水林鄉為全台地瓜最大產區,產量占全台15%;黑豆與黑米經東北季風吹拂,不需落葉劑即可完成黑豆乾燥,吸引來自全台各地民眾參與,享用雲林優質農特產與體驗挖地瓜、採黑豆樂趣。
客家菜也可以很有創意。由高雄市客委員會與高雄市客家文化事務基金會合辦的「客家.冬藏-大地餐桌」活動,將於12月3日於高雄市客家新文化園區「上菜」,全宴將結合杉林與美濃的在地農產品,由主廚設計了湯品、前菜、3道主菜、特色調飲及甜點等創意客家料理,並藉由說菜藝術、影像故事播映及音樂的演出,加深「從餐桌回到產地」的美味料理體驗。
客家菜也可以很有創意。由高雄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等舉辦的「客家.冬藏-大地餐桌」活動,將於12月3日於高雄市客家新文化園區舉行,高雄客委會歡迎民眾報名參加。
國民黨雲林縣長候選人張麗善20日進行「20鄉鎮願景親履巡迴」西螺鎮,公布未來4年「打造雲林文化IP,建構觀光品牌大縣」具體行動方案,內容包括「3大主軸」、「10大策略」、「20項行動方案」,具體呈現2030前進雲林的理念與項目,讓雲林文化與觀光產業永續發展。
近日有網友在網路論壇討論台灣哪個縣市玩起來無聊,其中雲林縣被多次提及,不過雲林縣長張麗善透露,她上任後積極發展觀光,2020年的觀光人次首度破千萬,是6都之外的第1名,更創造200億元的觀光商機,接下來她也會與團隊繼續努力,打造雲林的特色,吸引國內外旅客的青睞。
這次旅讀週曆要帶大家去哪裡呢?來看看八里十三行博物館舉辦的南島文化節!
【旅奇傳媒/編輯部報導】抓住夏天尾巴,感受陽光、沐浴海風才是真正慢活澎湖味!湖西是澎湖第一大鄉,其中澎湖8景中有4景在西湖,更以「龍門鼓浪」為人稱道。為了讓旅客抓住夏天的尾巴,澎湖特別推出「龍門海潮餐桌-夕陽下的小卷行動」三部曲,帶領旅客探訪龍門戰地文化,濱海自行車步道騎乘,穿梭在鄉間小道中,最後在神秘的小海灣上用餐,伴隨著音樂,感受夏日晚風的微涼美好。
昨是父親節,有不少新住民男性在新北市落地生根,菲律賓來台10餘年的尼可,是頂埔國小華語班學員,他除常和從沒去過菲律賓的孩子分享母國生活與文化,也勤學華語,就是希望能更懂孩子,全力扮演好父親角色;新北市長侯友宜昨則在臉書悼念已故父親,呼籲愛要及時。
「聯米文化基金會」成立15年來,在董事長莊麗珠帶領下,秉持「質樸、思源、大愛」的創始理念,為台灣稻米產業發聲,設立「台大農學系獎學金」支持頂尖學術研究、培育高等教育人才,積極參與公益團隊號召、共同關懷弱勢族群,首創「愛心早餐,好好吃飯活動」、「婦女扶持計畫」、「愛要集食行善」、「幸福餐桌行動」等公益活動,用愛讓世界看見台灣。
教育部青年署辦理「青年壯遊台灣─尋找感動地圖實踐計畫」,鼓勵青年自主規畫多面向的壯遊企畫,今年計畫自即日起開始徵件至3月18日,2人以上即可自組團隊,進行壯遊提案,入選可獲實踐獎金,並參加年度成果徵選。
2021鶯歌藝術季推出一系列美學活動,新北市鶯歌陶博館6日起至27日,推出線上徵集「我的餐桌美好風景」活動,民眾只要將平日餐桌擺設拍照上傳至活動網頁,經過人氣票選前15名的民眾,將可獲得市價2800元親子烹飪教養家林家岑 Amanda的「美食擺盤課程」。
甫獲得日本優良設計獎(Good Design Award)金獎的「台東慢食節」,繼在台東的「童趣餐桌」、「起酵餐桌」後,年底即將到台北華山1914文化創意園區舉辦,大山大海孕育出的豐饒物產將走出台東,讓更多人一起體驗台東的飲食文化饗宴。
台南七股區三股里是一個農業與漁業養殖兼具的村落,社區成立「三股旅歷」品牌,有農產加工品、文創商品以及社區導覽活動,最近集結七股青年,推出「七股鹹日子」計畫,邀請遊客到漁村走讀、體驗漁事、享受私廚料理,連食材都是合作青年自家養殖的文蛤、牡蠣、白蝦等海鮮,兩場活動都爆滿。
參山國家風景管理處主辦南庄花卉節上周末正式登場,首度推出的花卉音樂饗宴1日晚間在南庄美麗花園民宿舉行,50多名遊客透過5感來體驗星空下的花卉餐宴,料理中融入「文化入菜」、「在地食材」與「季節限定」等特色,伴著樂聲帶領遊客享受不同的美食夜宴。
參山國家風景管理處主辦南庄花卉節,正式登場,首度推出的花卉音樂饗宴,1日晚間在南庄1家花園民宿舉行,50多名遊客透過5感來體驗星空下的花卉餐宴,料理中融入「文化入菜」、「在地食材」與「季節限定」等特色,伴著由吉他重唱組合與古典弦樂重奏,帶領遊客享受另一場不同的美食夜宴。
嘉義市餐飲美食近年來火紅起來,嘉義市政府文化局舉辦「與作家有約─中央噴水池文學講座」,找來作家開講一系列美食議題,讓地方小吃開始尋根、爬梳歷史、與文學結合,更添美食的美學氣味,並委由作家焦桐調研,擬推出「諸羅宴」食譜,流傳在地好滋味。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及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合作推出「水保防災起步走」特展,26日巡迴至苗栗縣銅鑼鄉的台灣客家文化館展出,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與客家文化發展中心將簽署館際合作意向書,共同推動科技暨環境永續議題,扎根環境及防災教育。
台東縣政府辦理慢食節活動,實施禁止一次性餐具,遊客自備餐具,每場的垃圾量明顯減少,以去年為例,2天活動約3000人次,產出垃圾量只有40公斤,可見遊客都很願意為環保盡一分心力,已經形成慢食節的文化。
臺東縣政府這兩年來著重地方部落深度旅遊及推廣部落產業發展,力推部落特色的餐食體驗,營造新興健康的飲食產業,大力推動「臺東部落食尚計畫」,來扶植共計18家部落「食」尚店家,這次更配合熱氣球嘉年華10周年的熱潮,推出只要購買「部落食尚旅遊」行程的旅客,即可獲得免排隊搭乘熱氣球繫留的預約卷。
深度旅遊萌芽中,花蓮玉里除瓦拉米步道外,織羅部落文化也是重頭戲。花蓮縣玉里鎮公所與旅遊業者合力推廣部落文化,以《看見台灣》中令人深刻的稻田大腳印為主題,於6月及10月水稻收割期時,割出保育類動物黑熊腳印及台灣圖騰,在稻田中央擺上餐桌,讓旅客一邊品嘗玉里米創意料理,一邊沉靜在黃金稻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