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馬克宏的搜尋結果,共1,078筆
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今天呼籲法國和英國重振兩國關係,法國總統馬克宏則在英王進行為期3天國是訪問的首日,在凡爾賽宮以奢華晚宴款待這位英國君主。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今天訪問孟加拉,他此行旨在「鞏固」法國的印度太平洋戰略,並在中國影響力日益擴大的地區制衡「新帝國主義」。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表示,明年巴黎奧運不應該出現俄羅斯的國旗,他還談到如果俄國或者白俄羅斯參加奧運的話,烏克蘭將抵制奧運,但如果這2國的參賽選手使用中立旗幟的話,可能就不會受到影響。
西非尼日共和國7月底發生軍事政變,該國史上第一位從民選國家領袖手中接下政權的文人總統巴松,被其侍衛長查尼推翻。這是尼日自1960年獨立建國以來第5次的軍事政變,也是過去3年西非地區第6次軍事政變。對一個被「自由之家」視為部分自由、無疆界記者組織的新聞自由指標在非洲排名第8、V-Dem民主指標分類為選舉民主、正在經歷民主轉型的國家而言,這當然是民主逆轉,但也反映了這地區的公民文化尚未成熟,讓非經憲法程序的政權更替──軍事政變,仍成為爭取權力的一個選項,是國際社會最不願意看到的發展。
西非尼日共和國7月底發生軍事政變,該國史上第一位從民選國家領袖手中接下政權的文人總統巴松(Mohamed Bazoum),被其侍衛長查尼(Abdurahamane Tchiani)推翻。這是尼日自1960年獨立建國以來第5次的軍事政變,也是過去3年西非地區第6次軍事政變。對一個被「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視為部分自由(partly free)、無疆界記者組織(RSF)的新聞自由指標在非洲排名第8、V-Dem民主指標分類為選舉民主(electoral democracy)、正在經歷民主轉型(democratic transition)的國家而言,這當然是民主逆轉(democratic reverse),但也反映了這個地區的公民文化(civic culture)尚未成熟,讓非經憲法程序的政權更替(unconstitutional change of government)—軍事政變,仍然成為爭取權力的一個選項,是國際社會最不願意看到的發展。
官員指出,法國東部一棟提供身心障礙人士度假的別墅今天清晨發生火災,當局在悶燒的廢墟中發現11具遺體。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形容這場災難是「悲劇」。
7月28日至31日,法國經濟、財政及工業、數字主權部部長勒梅爾訪問中國,出席並主持第九次中法高級別經濟財金對話,討論氣候變化、國際金融結構改革以及中法貿易等雙邊問題。與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相比,法國的經濟競爭力究竟如何?法國做對了哪些事情,又有哪些不足?觀察者網引述英國《經濟學人》網站27日刊發的一篇評論文章,從多個面向觀察法國的經濟表現,認為被外界低估。
立法院長游錫堃今在立法院接見法國參議院外交暨國防委員會副主席葛托蘭,游錫堃表示,確保台灣安全,就是確保全球公共利益,期盼法國在內的全世界民主盟友,堅定幫助台灣,共同守護自由民主價值;葛托蘭說,法國總統馬克宏對參訪團表達正面看法,他會建議馬克宏,未來應邀請法國行政官員來台參訪,進行更高層級對話。
法國總統馬克宏今天正式展開歷史性的印太地區島國戰略巡訪之旅。學者分析,除安撫三度舉辦獨立公投的新喀里多尼亞外,出訪的主要任務便是抗衡中國在此深耕的影響力。
由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組成的金磚國家(BRICS)輪值主席國南非,目前已向全球南方國家領導人發出了70份邀請,此前希望受邀參加峰會的法國總統馬克宏並未收到這次邀請。除此之外,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領導人也未受到邀請。
法國政府消息人士表示,總統馬克宏今天改組內閣,盼能擺脫去年連任以來的一連串危機,繼續邁步向前。不過最後改組幅度有限。
歐盟執委會聘請美國的市場競爭專家莫頓,以為歐盟監管科技大廠提供建言,引發有關利益衝突的爭議。法國總統馬克宏今天也對這起任命提出質疑。
近期法國經歷多場動搖政府的危機,總理可能換人當的傳聞因此滿天飛,但總統馬克宏的幕僚已證實柏納將續任總理,正式終結數週以來的猜測。
古今中外老師與學生交往,並不是人人都能接受,若排除萬難修成正果,往往傳為佳話。法國總統馬克宏與高中老師布莉姬(Brigitte Macron),年紀相差兩輪的師生戀,愛情故事扣人心弦,有情人終成眷屬;而以榜首考進國立藝術學院的王月,為博得已故劇場大師李國修的目光及關愛,在課堂上努力展現各式才藝,之後共創屏風表演班,並牽手走進婚姻殿堂。
法國總統府近日收到一封信件,打開來驚見一節切下來的手指尖。法國檢方今天表示,已就此事展開調查。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有意加強與日本的關係,但法國總統馬克宏今天反對北約在日本開設聯絡辦公室的想法。
2023年7月11日立陶宛舉行年度的北約峰會,與北約無地緣關係的亞洲國家日本、韓國、澳洲與紐西蘭領導人已連續兩年出席會議。北約內部認為北約與亞洲盟友深化合作有其必要性。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高峰會11、12日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us)展開,有別於嚴肅的政經和軍事議題,11日(二)晚宴上各國第一夫人亮相,展現出耀眼的魅力。45歲的烏克蘭第一夫人歐琳娜(Olena Zelenska)一身藍色衣裝十分優雅,而笑容可掬又活潑的她更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期間,歐琳娜與身著一襲潔白衣裝法國第一夫人布麗姬(Brigitte Trogneux)十分熱絡,即使已經70歲依舊散發出迷人的魅力,兩個人似乎很聊得來。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在立陶宛維爾紐斯舉行的北約峰會上,發表了一項重要的軍援決定,他將向烏克蘭提供SCALP-EG空射型巡弋飛彈。此飛彈是英法合作,只是名稱不同,英國將它命名為「風暴影」(Storm Shadow),而法國將它稱為SCALP EG,意思是「通用遠程戰區外巡弋飛彈系統」。它的出口版本射程較短,約為250公里。
法國17歲非裔青少年奈爾(Nahel Merzouk)上月底因拒絕臨檢,遭員警近距離射殺。民間發起兩個捐款活動,一個是為了支持少年的母親,另一個則為射殺他的警察家人。截至週三(5日)上午,給員警家的款項已募得超過160萬歐元(約新台幣5千4百萬),超過8.5萬人響應;給奈爾的捐款則來到40萬歐元(約新台幣1千3百萬),僅獲得2.1萬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