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高儲蓄率的搜尋結果,共56

  • 激發內需動力拉抬陸經濟 陸學者籲增加民眾收入與未來穩定信心

    激發內需動力拉抬陸經濟 陸學者籲增加民眾收入與未來穩定信心

    全球經濟復甦緩慢,大陸提振經濟亟待內需拉抬。而對於如何激發內需動力,有大陸學者呼籲,在當前經濟快速增長與物價低迷並存、生活負擔沉重與高儲蓄率並存等因素下,大陸官方政策激發內需的著力點,不該放在削減福利等面向上,而是要放在增加民眾收入和提高民眾對未來穩定的預期上。

  • 開局之年 大陸經濟面臨三大挑戰

    開局之年 大陸經濟面臨三大挑戰

     姚洋是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金融40人」和「中國經濟50人」論壇成員。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中國經濟發展、新政治經濟學。

  • 名家觀點》姚洋:今年中國經濟面臨三大挑戰

    名家觀點》姚洋:今年中國經濟面臨三大挑戰

    大陸觀察者網7日刊出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的專訪內容。姚洋認為,要達成所謂2035遠景目標,今年大陸經濟將面臨三大挑戰,分別是經濟增長速度要維持在潛在增長速度左右、儲蓄率至少保持在35%以上,以及政府如何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給市場穩定的預期。

  • 陸居民1月份存款增加創新高 大規模儲蓄未來流向何處?

    陸居民1月份存款增加創新高 大規模儲蓄未來流向何處?

    據中新網報導,中國人民銀行最新披露今年1月份金融數據,當月人民幣存款增加6.87兆元(人民幣,下同),其中,住戶存款增加6.2兆元,創歷史同期新高,同比多增7900億元。大陸央行《2022年第四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居民儲蓄熱情高漲,去年第四季傾向於「更多儲蓄」的居民佔61.8%,這一比例為有統計以來的最高值。

  • 還稅於民 全民共享

    還稅於民 全民共享

     蔡總統上周召開國安高層會議,雖對在野黨提出的挹注勞保及健保基金財務缺口的主張有回應,但對社會大眾與執政黨立委建議普發現金的期待,甚或國民黨團所提出的對中低收入的家計單位發放現金的訴求,仍置之不理。

  • 謝明志 十年磨一劍 做存股族後盾

    謝明志 十年磨一劍 做存股族後盾

     國人愛存股,高息ETF更是人氣匯集地,尤其在台股回檔之際,更造就投資人「逢低撿便宜」的大好時機,「群益台灣精選高息ETF(00919)」10月20日掛牌上市,由縱橫投信圈近20年的謝明志擔綱基金經理人,以「十年磨一劍」精神搭配深刻市場觀察,搶攻存股族市場。

  • 從浮生六記談儲蓄

    從浮生六記談儲蓄

     坎坷記愁:「余遂拜母別子女,痛哭一場,復至揚州,賣畫度日,因得常哭於芸娘之墓,影單形隻,備極淒涼,且偶經故居,傷心慘目。…余暗祝曰,秋風已緊,身尚衣單,卿若有靈,佑我圖得一館,度此殘年,以待家鄉信息。」

  • 工商社論》幾時歸去作個閒人?談賦閒人口跌破百萬的現象

    工商社論》幾時歸去作個閒人?談賦閒人口跌破百萬的現象

     蘇東坡五十多歲就有退休的想法,他在《行香子》一詞這麼說:「幾時歸去,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這個閒人的意境令人嚮往,卻不太容易實現。

  • 野村新視界-通膨正在回落了嗎?

     通膨時代透露出消費者有趣的行為,許多人預期他們的儲蓄價值會減少,因此將錢花在未來的錢將無法購買或負擔得起的東西上,可能是一生一次的旅行或一些昂貴的物品。各國政府慷慨的公共支出為私人金庫錦上添花,儲蓄率也比平時高,使消費者決定把錢花掉。通膨和後疫情時代的享樂主義是今年Q1美消費者支出強勁的動機,2022年Q1消費預估值為2.8%,結果是3.1%,投資者還對核心PCE(個人消費支出)從高檔回落感到高興,並對通膨已過頂峰抱持希望。

  • 電視通膨率 透露物價走勢

    近期公布的美國、歐元區最新消費者物價指數均打破歷史記錄,IMF亦評估全球總體通膨率仍然是一個「重大風險」,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唐納文(Paul Donovan)指出,疫情期間民眾消費減少、保留下來的高儲蓄率,隨著防疫限制放鬆,創造了消費熱潮,人們爭先恐後地買東西,及至目前,雖然各國社會程度和民眾需求互有差異,帶來不同國家的不同通膨細節,但全球需求模式中,「電視」是一種共同的產品,用來作為通膨變化的觀察一致性,相當適合。

  • 儲蓄率攻頂 今年上看41.32%

    儲蓄率攻頂 今年上看41.32%

     主計總處甫完成的預測指出,由於近期生產、出口及三角貿易大幅成長,加以消費受疫情抑制,估今年儲蓄率將升至41.32%,一舉超越1980年代後期台灣錢淹腳目的紀錄,創歷史新高,雖超額儲蓄同步擴大,但主計總處認為:「到目前為止,這仍是一個正向的發展。」

  • 全球經濟復甦 十難題待解

     牛津經濟研究院23日舉行線上會議指出,3月以來全球經濟復甦確實優於預期,但全世界尚未從「失望的十年」走出來,現在市場又深陷二低一高一震(低利率、低GDP年增、高通膨、資產收益波動大)的焦慮。全球有十大難題需逐一克服,否則經濟復甦「走不長」。

  • 資金回流能提振GDP?

    資金回流能提振GDP?

     《境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於2019年8月實施,若無此一專法,匯回資金將依海外所得稅率20%課徵,專法讓台商海外資金匯回可享第一年8%、第二年10%的優惠稅率,若進行實質投資,稅率還可減半。

  • 權值股衝鋒 台股基金看俏

     受到近期矽晶圓併購影響,相關族群形勢大好,加上記憶體、面板族群壓陣,台股衝勁十足,突破萬四天花板。法人指出,每次台股剛突破某個指標性高點,例如萬點、萬三等,大盤都不是穩穩上攻,往往在越線後回落盤整,且大盤雖屢屢突破新高,2020年以來仍有不少個股尚未收復疫情前失土;投資人興奮之餘,投資上須謹慎選擇個股,宜以台股基金定期定額布局。

  • 《台北股市》台股周線連5紅 資金充沛不懼高

    台股在充沛資金及科技股帶動上周的周線連五紅,並站上「萬四」。針對近期盤勢,安聯台灣智慧基金經理人鍾安綾表示,上肥下瘦、搶產能的態勢不變;只要資金充沛不減,台股後市居高不懼高;美國儲蓄率與零售銷售數據正向,隨著疫苗問世,影響與普及率則是列為明年觀察要素。在題材面,除了成長股外,建議可以開始留意景氣循環股。

  • 股匯新高 可留意景氣循環股

    股匯新高 可留意景氣循環股

     台股再創新高,台幣兌美元匯率也創下23年來高點,分析指出,美元走弱格局不變,台股後市「居高不懼」,除了成長股外,建議可以開始留意景氣循環股。

  • 擴大的資本所得比

    擴大的資本所得比

     古典經濟學家所提的資本(capital)概念很紛亂,有人認為資本是生產工具,也有人認為耐久性資產(asset)才是資本,還有人認為土地、人及可以移動的耐久財都算,更有人認為資本是無形的,是存在物質資產內的生產力。

  • 美Q3經濟成長率 高盛喊35%

    美Q3經濟成長率 高盛喊35%

     隨著解封後消費活動強勁回溫,美國第三季經濟成長率報復性反彈已是華爾街投行共識,其中以高盛最為樂觀,喊出當季GDP季增年率將高達35%。

  • 美國Q3成長率 高盛喊35%

    隨著解封後消費活動強勁回溫,美國第三季經濟成長率報復性反彈已是華爾街投行共識,其中以高盛最為樂觀,喊出當季GDP季增年率將高達35%。

  • 《國際經濟》消費者支出立大功 高盛調升美國本季GDP成長預測至35%

    華爾街大行高盛(Goldman Sachs)宣布將美國第三季經濟成長預測從30%上修至35%,而消費者支出意外強勁,是高盛對美國經濟的看法優於業界平均預期的主要原因。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