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高考模式的搜尋結果,共15筆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春季學期開學仍在延期中,大陸距高考僅剩110天,高三學子正受著備考與疫情的雙重壓力。大陸河北省衡水中學高三學生鄭博方說,疫情爆發後,他和很多同學都很感慨,認為自己真是「史上最慘考生」,出生遇SARS、高考遇新冠肺炎,此刻,他和眾多同學們一樣在家中線上學習。
每年6月5日,是毛坦廠中學高考考生「出征」的日子。每到這時,這個被譽為「亞洲最大高考工廠」的中學外就擠滿送考的人群,因為場景壯觀,被稱為「萬人送考」,成為鎮上一個盛大儀式。儘管校方宣布今年停止集體送考,本月5日上午考生出發時,還是有人送考,但規模縮減了一大半。
中新社報導,2019年中國大陸高考於7日拉開帷幕。今年高考報名人數達1031萬,創2009年以來歷史新高。今年大陸高等職業教育迎來擴招100萬,大陸高校毛入學率將超過50%,實現高等教育普及化。
中國大陸本週舉行「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考試」─高考,今年共有975萬名考生應考。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大陸發生「文化大革命」。據《新華社》香港分社報導,1977年12月10日,大陸正式恢復高考制度,被稱為「一個國家和時代的轉折點」。那一年,關閉了十多年的高考大門重新開啟,數以萬計曾以為生活就是農田和工廠的年輕人,重新找回了夢想和奮鬥的勇氣。
新現象!今年浙江新高考,強調動手做的技術課成為選考(7科選3科)新寵,有高三考生備戰高考焦頭爛額之餘,還拜樓下車床師傅為師,準備自己做一個木頭的手機支架。高中老師表示,這門課2、3年前沒人敢選,今年卻變成大熱門,一方面是學生發現技術課容易得分,物理要得1分很難,技術課要得1分很簡單;另一方面多了很多大學將技術課設為選考科目。
7日起中國大陸全國各地正式開啟一年一度的「高考模式」!透過交通、安全、醫護等措施,全方位保障940萬考生順利完成高考,包括北京每個考場警力配備不少於8人,遼寧瀋陽、大連的公車與河南鄭州的地鐵等則讓考生免費搭乘;全大陸各地馬路上的「愛心送考車隊」,更早已成為高考期間一道特殊的風景。
中國大陸已有20個省份陸續公布大學入學考試改革方案,跨越文理界限成趨勢。考生除了語文、數學、外語3門必考科目外,可從其他7門科目中任選3科來考。
四川省日前召開2014年教育工作會,省教育廳宣佈,未來考大學將用「高考成績+綜合素質評價+高中學業水準考試」模式錄取,告別「一考定終身」的聯考模式。預計3年後推廣實施,今秋入學的高一新生將成為首批新模式入學者。
陸媒報導,新年伊始,開啟了大陸「進退改都難的時代」。北京、上海等省市異地高考方案出台,北京方案引來最多批評,大陸大城市資源「一把抓」的情況仍難改變;然而「微博來了領導人」顯示新聞自由有所突破,是今年仍可期待的一點希望。
和大陸其他大學刁鑽的自主招生考試比起來,南方科技大學的複試題目簡單而經典,充分了解自己要的是什麼樣的學生。
朱清時校長表示,人才經常是當年全班的第10名而不是第一名,這是因為第一名壓力太大,「所以狀元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12012年福建普通高校體育類招生考試,23日至31日在福建師範大學舉行,為杜絕搶手代考,首次採用指紋識別。考生報到時,工作人員查驗證件並採集考生指紋作為檢錄、成績錄入唯一依據。
1大陸63所高等院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畫」,已於26日開始接受網上報名,完成報名手續者,3月1日至15日到指定地點現場確認。此外,免試計畫也增設推薦名額,每校由校長推蔫3名學生。
自主招生考試常被批為疊床架屋。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回顧10年自主招生,原先初衷幾乎一一落空。比如,大學稱自主招生可吸納「偏才」,但各大學看重的還是學業成績;稱自主招生可減輕學生負擔,但學生負擔反而愈來愈重,既要抓高考,又要準備自主招生;稱自主招生可為大學招到合適人才,但大學對「自招生」完全沒有特殊培養方式。
何謂自主招生?2003年起,大陸教育部開放各校在高考(大學聯考)前可各自舉辦招生考試,形式包括筆試及面試;由於是自行命題,可和統一命題的高考有所區別。通過者可預先獲得學校錄取資格或加分優惠。自主招生比例占當年新生入學人數的5%,特殊情況也不得超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