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高虎城的搜尋結果,共90筆
今年元旦連假4天,但受到疫情影響,民眾無法出國。台灣虎航與易飛網推出「起飛迎新年、台虎元旦號」限量微旅行,號召120名北部民眾,從桃園機場出發,途中飛越日本宮古島上空,最後降落高雄小港機場。高市觀光局也派員熱情迎接,鼓勵更多「北客南送」活絡觀光。
很多旅客到日本旅行,除逛街購物、品嚐美食,也喜歡走訪名勝了解日本文化,參加當地旅遊體驗,欣賞充滿傳統日式風貌的城堡。TripAdvisor® 近期公佈了「2019年日本最佳城堡」排行榜,排名是根據日語用戶於過去一年在TripAdvisor評論得出的結果。「2019年日本最佳城堡」排行榜前三名分別為姬路城、松本城及熊本城。而日本天皇居住的地方,位在東京的皇居東御苑則是第八名。
近來氣溫上下遽烈變動,今天預估會飆到31度高溫,媒體稱這是另一隻秋老虎發威,但氣象主播李富城表示,現在的天氣無所謂秋老虎,且也有連續5天高溫的條件定義。他批評學氣象的人說秋老虎現象,根本連氣象基本常織都不懂。
台灣虎航今(19)日舉辦「三週年暨新夥伴發表記者會」,董事長張鴻鐘宣布好消息,12月18日開航由高雄出發的第五條航線:高雄-福岡,以造福南部的旅客。
台灣虎航今(19)日舉辦「三週年暨新夥伴發表記者會」,董事長張鴻鐘宣布好消息,12月18日開航由高雄出發的第五條航線:高雄-福岡,以造福南部的旅客。
對於中美貿易戰的危機升溫,前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昨(6)日表示,中美兩國一旦發生貿易戰或是貿易衝突,是兩敗俱傷。他並稱,中國不怕打貿易戰,但不希望走上這條路。這場仗如果真的要打,中國也會評估相關措施,強調「該出手時就會出手」。
自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全球擔憂兩大國是否引爆貿易戰爭。對此,今年2月底才退居二線的前中國商務部部長、現任政協委員高虎城也強調,貿易戰對中美雙方而言,並不是個理性的選擇,中國不願意開打貿易戰。
大陸「兩會」召開前,人事變局持續翻新,全國政協第12屆全國委員會常委會2月28日下午在北京閉幕。最終拍板增補包含前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前發改委主任徐紹史,以及前商務部長高虎城等人為政協第12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今年中國吸引外資表現開局不利,1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較去年同期衰退9.2%,引發外資撤離中國的揣測。對此,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昨(21)日反駁指出,外資減少原因是受到春節影響,且單月難以說明整年走勢。
針對蠢蠢欲動的中美貿易戰,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昨(21)日向美國喊話,指合作是中美唯一正確選擇,貿易戰不應成為中美關係的選項。另外,對於「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進度,高虎城表示,談判已取得重要階段性進展。
中國大陸商務部長高虎城今天表示,RCEP談判已取得重要階段性進展,但仍有困難需要克服。陸方將盡快和有關各方加緊磋商,盡早結束RCEP談判。
針對美國、歐盟和日本不承認中國大陸市場經濟地位,大陸商務部長高虎城今天撰文說,WTO「少數成員」拒絕履行義務,還牽扯產能過剩問題,大陸不排除「採取進一步措施」。
據外媒報導,因涉嫌雇用中國權貴子女以換取商業利益遭到調查的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Co)銀行,準備支付2億美元,換取美國有關單位不再追究該案。
中國商務部今日公告,8月5日上午,《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第四次部長級會議在老撾萬象舉行。東盟10國、中國、澳大利亞、印度、日本、韓國、紐西蘭等16國經貿部長出席會議。
新浪財經報導,8月4日,在寮國首都萬象率團參加東亞合作經貿部長系列會議的中國大陸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出席了第19次東盟—中日韓經貿部長會議。高虎城指出,支持東盟發揮核心作用,並推動RCEP在年內完成談判。
華爾街見聞報導,2016年20國集團(G20)貿易部長會議9日在上海開幕,會議將討論多邊貿易體制、制定全球貿易增長戰略、推動「貿易便利化協議」、削減全球貿易成本、便利電子商務發展,以及減輕發展中國家和中小企業融資難等議題。
據澎湃新聞網報導,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日前在接受央視的採訪時表示,中國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中,關於反傾銷替代國的做法,將於2016年12月11號到期終止。
大陸「十三五」時期將加速對外開放步伐,大陸商務部長高虎城表示,「十三五」時期大陸要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對外要加速洽簽貿易投資協定及推動「一帶一路」,對內將繼續複製推廣自由貿易試驗區。
中國商務部今日公告,中日雙方投資促進機構第20次聯席會議日前在北京召開,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表示,利用外資是中國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的重要內容。中國會繼續大幅放寬准入限制,進一步擴大服務業和製造業開放水準,完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優化對外開放區域佈局。
東方早報21日消息,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昨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6"年會上表示,預計3月(外貿)會有較大的回升,而今年整體上進出口回穩向好,有信心可以實現。此外,他還指出,中國擴大開放仍是最重要且緊迫的任務。